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3篇 |
免费 | 35篇 |
国内免费 | 13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99篇 |
废物处理 | 18篇 |
环保管理 | 42篇 |
综合类 | 252篇 |
基础理论 | 53篇 |
污染及防治 | 51篇 |
评价与监测 | 10篇 |
社会与环境 | 10篇 |
灾害及防治 | 2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25篇 |
2022年 | 31篇 |
2021年 | 30篇 |
2020年 | 25篇 |
2019年 | 20篇 |
2018年 | 20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23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21篇 |
2013年 | 31篇 |
2012年 | 18篇 |
2011年 | 21篇 |
2010年 | 23篇 |
2009年 | 17篇 |
2008年 | 30篇 |
2007年 | 22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26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18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利用可多点原位测定氨挥发的风洞系统,监测了华北平原2002~2004年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传统和优化氮肥管理下的氨挥发损失.结果表明,氨挥发主要发生在施肥后2~3周内,以施肥后连续采样15d的氨挥发累积量作为总排放量,相同施氮量下生长季夏玉米的氨挥发大于冬小麦.优化处理的氨挥发平均损失率(35.9%)显著高于传统处理(20.9%),但从氨挥发绝对量上看,传统处理为125.1kgN/hm2,优化处理为42.3kgN/hm2,降幅达66.2%.施肥和灌水方式显著影响氨挥发,撒施碳铵后翻耕的氨挥发损失为10.1%,追肥撒施的氨挥发损失平均为24.6%;撒施尿素后立即灌水,氨挥发损失为19.7%,5h后灌水氨挥发损失为34.0%,增加了72.6%. 相似文献
292.
为解决管道补口热收缩带剥离强度人工抽检效率低、人为因素影响大的问题,采用水浸法开展基于超声检测的补口热收缩带粘接性能的试验研究,根据回波信号、时域等效强度It和频域等效强度If,分析了2.25 MHz、5 MHz时接收信号与粘接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当检测频率为2.25 MHz时,随着粘接质量的下降,回波信号R1-2呈增强趋势;当检测频率为5 MHz时,随着粘接质量的下降,有R1减弱、R2增强的趋势,发生脱粘时,R1异常增强,R2几乎减弱到零;同时,两种频率检测结果均表明时域等效强度It和频域等效强度If与粘接质量呈反比:粘接质量下降,It、If增强,可作为管道补口粘接质量定量评价的两项指标。此外,与2.25 MHz相比,5 MHz对于粘接质量的判别能力更强,更有利于实际检测。 相似文献
293.
通过前掺杂法(QI),浸渍法(IM)和沉积-沉淀法(DP)3种方法制备了Au负载氧化锰八面体分子筛(OMS-2)Au/OMS-2催化剂,研究了制备方法和制备条件对其催化氧化CO活性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BET比表面积测定等技术对所制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沉积-沉淀法制备的Au/OMS-2-DP催化剂活性明显高于前掺杂法和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这与Au/OMS-2-DP催化剂比表面积较大和负载Au颗粒较小有关.制备条件(沉淀剂种类、制备溶液pH、Au负载量和催化剂焙烧温度)明显影响Au/OMS-2-DP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对于各种不同的沉淀剂,以KOH为沉淀剂制备的催化剂活性最高,这可能与其无钝化作用,而且形成的Au颗粒较小有关;制备溶液的为最佳,当pH值过高或过低容易导致Au颗粒的聚集和Au沉淀量较少;XRD结果表明,当Au负载量为5wt%催化剂和催化剂焙烧为300℃时,所制备的催化剂颗粒最小,所得的催化剂活性最高.最佳条件制备的Au/OMS-2-DP催化剂活性较好,CO完全转化(100%)的温度为67℃. 相似文献
294.
295.
人工神经网络用于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与排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于人工神经网络B-P算法,建立了大气环境质量B-P网络评价模型,该模型应用于实例评价和环境质量排序结果与灰色综合评价法评价结果相比较,表明B-P网络法用于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合理,客观,并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296.
为探究地方行政规划是否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使用2003—2023年5大国家级城市群共88个城市样本,通过政策文本分析及基尼系数分解方法,深入总结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注意力的变化规律及其空间分异来源,并挖掘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逻辑及其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5大城市群总体生态环境治理注意力呈现连年上升趋势,在2008、2012、2015与2020年几个节点上出现了显著变化;城市群间生态环境治理注意力水平的总体差异逐年缩小,差异主要来源于超变密度的贡献与城市群间的发展差异;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的协调性较强,相较而言成渝城市群内部协调性较弱。据此,提出了各地政府应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相关制度供给和法律法规约束以及因地制宜、科学有效地推进治理策略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97.
氧化钆掺杂二氧化钛催化超声降解甲基橙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用实验室合成的Gd2O3掺杂TiO2为催化剂,以甲基橙超声降解反应为模型,研究了各种因素对Gd2O3掺杂TiO2催化超声降解甲基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Gd2O3掺杂TiO2催化超声降解甲基橙的效果明显优于非掺杂的锐钛矿型TiO2的情况;在甲基橙溶液pH1.0~3.0、甲基橙质量浓度20mg/L、溶液用量100mL、催化剂用量0.5~1.0g/L的条件下,用输出功率1.0W/cm^2和频率25kHz的超声波照射60min,甲基橙降解率可达98.6%,COD去除率可达99.0%。 相似文献
298.
探究洪江市耕地土壤硒分布特征及规律,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硒分布的影响,能促进当地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对发展特色富硒产品具有重要意义。在洪江市采用室内网格布点、野外调查采样、分析测定、GIS空间分析等方法与技术,采集和测定分析了1 480个样品的土壤硒(Se)含量及相关土壤理化指标,结合相关性分析、地统计分析与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揭示洪江市土壤硒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洪江市土壤硒含量平均值为0.54 mg·kg-1,是全球表层土壤硒含量平均值(0.4 mg·kg-1)的1.35倍,是全国表层土壤硒含量平均值(0.29 mg·kg-1)的1.86倍。石灰岩风化物发育的土壤硒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母质发育的土壤硒含量;紫色土硒含量最高,潮土硒含量最低。土壤硒含量受有机质含量、pH值及铜、锌含量的影响。当pH在5.0~6.0之间,土壤硒含量与pH呈正相关,当pH>6.0时土壤硒含量与pH呈负相关;土壤硒含量与土壤有机质、铜、锌含量呈正相关。洪江市耕地富硒面积占比达到90.53%,在空间上呈现东部高、中北... 相似文献
299.
300.
1997年5月中美联合珠峰地区绒布冰川考察期间,在远东绒布冰川海拔6500m北支冰流粒雪盆内钻取到一支41m长冰芯.该冰芯定年至1814年.远东绒布冰芯中近200年来草酸根浓度变化与Ca2+和NH4浓度变化一致性较差,表明草酸根的来源有别于大气尘埃和生物来源.草酸根浓度与冰芯中气温指标δ18O的变化具有一致性,说明气温是影响大气中草酸根浓度变化的因素之一,但非主导因素.远东绒布冰芯记录的20世纪以来草酸根浓度的迅速升高反映了人类工业活动对大气环境的污染.20世纪50~80年代,大气中受人类工业活动污染的草酸根浓度约为19世纪自然本底值的3倍,其中60年代人类活动排放的草酸盐类对大气的污染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