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6篇
安全科学   51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131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针对现有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复杂程度高、适用性不强、系统性和动态性不足的问题,在模型中引入灰水足迹量化消污用水,并在水资源生态足迹指标计算中考虑非常规水源,然后结合系统动力学仿真技术,开展中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调控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7年中国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整体保持在生态承载力以内,水资源开发仍有潜力,但水资源的供需却存在不平衡的情况.鉴于此,从节流、开源和污染治理角度出发,设置了6种中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调控方案.其中,2018~2050年综合协调方案能在满足水资源生态可持续和水资源负载合理的条件下,妥善解决水资源供需问题,是实现中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最佳调控方案.目前中国水资源开发速度滞后,与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消耗的增长速度不匹配,需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开源、节水和治污力度,从而缓解水资源的生态胁迫压力.  相似文献   
212.
水解(酸化)-好氧工艺处理混合工业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解(酸化)+好氧工艺可以有效地用于城市污水与工业废水处理,试验研究了不同工况条件下,水解(酸化)+好氧工艺处理混合工业废水的效果,通过投加悬浮填料对水工艺过程进行优化,使其处理系统更为有效。在总的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11.5h、14.5h、19.0h,CODCr总的平均除率分别为72.1%、76.7%、77.6%,BOD5的去除率为89.6%、90.7%、91.5%,废水经水解(酸化)处理后,BOD5/CODCr有上升趋势,水解时间3.5h、4.5h、6h对应的BOD5/CODCr比值分别提高了3%、11%、17%,表明水解(酸化)提高了混合工业废水的可生化性。针对上海市某工业区混合废水建议水解(酸化)时间控制在6h以上、好氧反应控制在10.0h。  相似文献   
213.
郴州市王仙岭尾砂库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实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湖南省郴州市王仙岭旅游度假区尾砂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包括该场地重金属污染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修复技术的分析和选用以及实施工艺。为防止尾砂污染扩散,该工程主要采用重金属稳定化和阻隔防渗组合技术。该工程的成功实施证明其所采用的调查方法、工程技术和施工工艺的有效性,可为同类项目的调查、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14.
在立式管式炉燃烧试验装置上,O_2/CO_2燃烧条件下,对半焦煤在不同温度及氧气浓度对燃料N向NO转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ρ(O_2)∶ρ(CO_2)=1∶4燃烧气氛,1 000℃时,NO生成曲线表现出双峰结构趋势,温度升高后,双峰均变为单峰,NO生成总量降低,燃料N向NO转化率降低,N转化率达稳定时刻的时间向前推移60 s;温度维持1 000℃恒温,各氧气浓度条件下均有双峰结构,燃料N转化率随氧气浓度升高,N转化率基本保持不变,只有在ρ(O_2)∶ρ(CO_2)=4∶6时,表现出降低趋势,N转化率达稳定的时间向后延迟210 s。  相似文献   
215.
重庆渝北地区表层土壤硒含量分布与农业经济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重庆渝北地区表层土壤网格化取样分析及岩、土、植物样的分析评价,阐述了Se元素的含量水平、空间分布与农业经济意义,并编制富硒土壤分布图。研究区表层土壤Se背景平均值为0.205mg.kg-1。土壤Se分布主要受地层、岩性及土壤对Se元素富集特性的控制。区内富硒土面积208.25km2,占全区11.57%,足硒土面积576km2,占全区32%。最具开发潜力的富硒土区为"北碚天府-工农-代家沟"一带(Ⅰ区),面积为36.8km2,富、足硒土次之(Ⅱ、III区),面积为110.3km2。富硒土区白菜、卷心菜等十字花科作物,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为富硒无公害或绿色农产品,具较大的农业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216.
217.
FIA-蒽绿-H_2O_2-Co(Ⅱ)化学发光体系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近年来,液相化学发光在痕量分析方面由于具有设备简单,检出限低,线性范围宽、测定速度快等优点而越来越引人注目。目前,化学发光法测定钻的体系较多,主要有鲁米诺、光泽精、洛粉碱,没食子酸、苏木色精、棓花青,磺基水杨酸等。它们对钴的检出限分别为0.01,0.02,0.1,0.4,0.03,0.01,0.01ppb。流动注射分析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种分析技术。由于流动注射分析速度快,试样消耗量少,精密度高而与化学发光分析联用使其优点更为突出。本文利用流动注射分  相似文献   
218.
本文利用向含氟废水中加入适量石灰和聚合氯化铝PAC ,然后投加适量钙盐、磷酸和聚丙烯酰胺PAM的二级处理工艺除氟。通过控制合适的 pH、钙盐和磷酸的投加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搅拌强度和絮凝剂的投加量 ,确定了最佳的除氟工艺 ,可以使氟的浓度降至 5mg/L ,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GB8978 1996。  相似文献   
219.
黄磷废水中氟化物的物化处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向含氟废水中加入适量石灰和聚合氯化铝PAC,然后投加适量钙盐、磷酸和聚丙烯酰胺PAM的二级处理工艺除氟。通过控制合适的pH、钙盐和磷酸的投加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搅拌强度和絮凝剂的投加量,确定了最佳的除氟工艺,可以使氟的浓度降至5mg/L,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GB8978-1996。  相似文献   
220.
为提高4A分子筛(MS)对水溶液中砷的吸附性能,以MS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载铁分子筛(FMS)和铁锰分子筛(FMMS)作为除砷吸附剂,利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比表面积测试法(BET)等手段对MS和FMS微观结构特点进行表征,并开展批次试验考察FMS和FMMS对水中五价砷(As5+)和三价砷(As3+)的吸附效果,对FMS吸附As5+过程进行吸附动力学、等温吸附试验和吸附热力学等拟合.结果表明:①铁盐浸渍改性能有效提高MS比表面积、改善其表面结构,改性后FMS是一种窄孔径、尺寸均匀的介孔材料,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分别从27.38 m2/g和0.068 cm3/g增至281.25 m2/g和0.16 cm3/g,平均孔径由9.93 nm减至2.21 nm;MS微观结构由密实粗糙颗粒转变为疏松多孔隙结构.②FT-IR表明,铁盐浸渍形成的铁氧化物主要与MS结构中O—H、Al—O和Si—O结合;批次试验设定ρ(As5+)为4 mg/L,与MS相比FMS对As5+的去除率约提高70%.③吸附动力学结果显示,FMS对As5+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相关系数(R2)达0.99,反应过程中化学吸附起主要作用.④等温吸附试验表明,FMS对As5+吸附过程与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拟合程度较高,相关系数(R2)达0.98,计算最大吸附容量为9.9 mg/g.⑤热力学参数ΔG、ΔH和ΔS计算表明,温度升高有利于FMS吸附砷,反应过程中FMS表面固体与溶液的混乱度上升.⑥与FMS相比,FMMS对As3+吸附性能有效提高,ρ(As3+/As5+)(As3+与As5+共存条件下溶液质量浓度)分别为2.0、4.0、6.0 mg/L下,FMMS去除率分别约提高26.34%、28.06%和28.09%.研究显示,利用铁盐浸渍法对MS改性可有效提升其对As5+和As3+的吸附容量,发挥材料的实际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