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6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243篇
安全科学   133篇
废物处理   26篇
环保管理   76篇
综合类   553篇
基础理论   126篇
污染及防治   60篇
评价与监测   64篇
社会与环境   36篇
灾害及防治   3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我国南方水稻产地镉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窦韦强  安毅  秦莉  林大松  董明明 《环境科学》2020,41(12):5562-5570
针对我国耕地质量类别划分技术及方法体系不完善的现状,提出应用物种敏感性分布法(SSD)基于不同保护率建立"优先保护类、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控类"的土壤镉划分阈值,并对其合理性和科学性验证.结果表明,我国南方水稻产地土壤pH、土壤有机质(SOM)和阳离子交换量(CEC)对水稻富集镉的影响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并由其构建的三因子生物有效性模型可解释水稻富集系数62.0%的变异;水稻对镉的SSD曲线表明,不同水稻品种对镉的敏感性差异明显,主要与其基因型相关;依据SSD曲线基于保护率为80%和5%推导出我国南方水稻产地"优先保护类和严格管控类"的土壤镉划分阈值分别为0.26 mg·kg-1和1.67 mg·kg-1,且当土壤镉≤0.26 mg·kg-1时划分为优先保护类耕地,土壤镉≥1.67 mg·kg-1时划分为严格管控类耕地,土壤镉介于0.26~1.67 mg·kg-1时划分为安全利用类耕地,并通过134组独立数据验证其具有一定合理性和科学性.本研究表明应用SSD法对我国南方水稻产地镉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时体现出较好的普适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可为我国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技术及方法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奠定坚实的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202.
基于成都市2017年10~12月逐时的“干”气溶胶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观测数据,结合该时段同时次的能见度(V)、相对湿度(RH)以及二氧化氮(NO2)监测资料,利用“光学综合法”计算气溶胶散射吸湿增长因子,并探究了气溶胶散射吸湿增长因子单变量f(RH)模型的适用性及其改进方案.结果表明:幂函数、二次多项式、幂指函数形式的f(RH)模型在低RH条件下(RH<85%)均能很好地模拟气溶胶散射吸湿增长因子随RH的变化特征,但在高RH条件下(RH>85%)的模拟值会出现较大的偏差.黑碳质量浓度(CBC)是影响气溶胶散射吸湿增长因子的另一关键变量,二者之间满足非线性关系.以RH和CBC为自变量构建了气溶胶散射吸湿增长因子双变量f(RH,CBC)模型,模型计算值和实测值之间的决定系数R2为0.763,平均相对误差MRE为14.28%.双变量模型f(RH,CBC)的应用显著改善了气溶胶散射消光系数的模拟效果.  相似文献   
203.
汽车NVH测试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汽车NVH测试评价,分别从汽车NVH关注点、评价要求和条件做了介绍,并就汽车车内噪声、动力总成悬置隔振和支架共振频率、悬挂隔振特性等方面进行了较详细的实例评价.  相似文献   
204.
建立"经济水平—交流服务—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公共服务—科技创新"框架,以宜荆荆恩城市群为例,并与相似区域城市群对比,综合运用耦合协调度、BP神经网络模型、ArcGIS空间分析工具研究次区域城市群协同发展时空演变规律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宜荆荆恩城市群综合发展能力指标总体协调发展不均衡。(2)与苏锡常都市圈相比,宜荆荆恩城市群的综合协同发展水平较低,且处于波动状态。(3)在动态模拟方面,宜荆荆恩城市群2020—2025年协同水平差距将持续增大,其协同发展水平在南北方向呈倒"U"型,东西方向呈"两边低,中间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5.

Plants contain substances that inhibit corrosion. Here we review biomass-based corrosion inhibitors from plant leaves, nuts, and fruit peels, after treatment with acids, bases or saline solutions. The mechanism of corrosion inhibition involves a monolayer coverage, according to isotherm and Langmuir models. Plant extract-based corrosion inhibitors contain heteroatoms whose electrons pair in the p-electron level in multiple bonds and the vacant d-orbitals of iron. Corrosion inhibition under marine conditions involves various chemical interactions between metals and dissolved ionic components.

  相似文献   
206.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Although radiation level is a serious concern which requires continuous monitoring, many existing systems are designed to perform this task. Radiation...  相似文献   
207.
208.
在PDA 平板培养条件下,研究Cd、Pb 及其复合污染对平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以及平菇菌丝体对生长基质中Cd、Pb 的生物富集作用.结果表明,在实验浓度范围内,菌丝生长势、菌落直径和菌丝体干重等均随着重金属浓度的增大而减弱(小)或降低.平菇菌丝体对Cd、Pb均具有生物富集作用,并且随着重金属浓度的增大菌丝体中重金属含量逐渐增大.Cd、Pb 复合污染能促进平菇菌丝体对Pb 的吸收,而抑制对Cd 的吸收.  相似文献   
209.
2006~2007年从新疆罗布泊外嗣地区的泥土样品中分离了117株放线菌,初步筛选后对其中47株嗜碱放线菌进行了形态学鉴定,不同生长条件(pH值,盐NaCl、KCl、MgCl_2,碱性物质Na_2 CO_3、K_2CO_3、Mg_2CO_3、NaOH、KOH,温度)对菌株生长的影响,拮抗性、产酶活性检测及菌株LA4的分子进化鉴定等研究.结果发现,47株放线菌的15%属于诺卡氏菌属,70%属于链霉菌属,10%属于游动放线菌属,其中嗜碱链霉菌属占优势.在pH 7~11范围内,47株嗜碱放线菌均能生长.生长率为92%~95%.NaCl、KCl、MgCl,对嗜碱放线菌均具有抑制作用,NaCl、KCl的抑制作用高于MgCl_2,NaCl、KCl浓度超过10%时而MgCl_2 浓度超过15%时嗜碱放线菌完全停止生长.47株嗜碱放线菌对Na_2CO_3、K_2CO_3、MgCO_3、KOH、NaOH等碱性物质没有选择性,生长良好.47株嗜碱放线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8~30℃.超过55℃后均不能生长.从47株嗜碱放线菌中筛选出了30株具有抗菌活性的菌株,其中对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的有11株,占36.7%,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的有20株,占66.7%,对枯草杆菌有抑制作用的有16株,占53.3%;其中4株嗜碱放线菌LA4、LA24、LA33和LA19对3种指示菌均表现出抑制作用.在47株嗜碱放线菌中,74%具有淀粉酶活性,81%具有纤维素酶活性,43%具有蛋白酶活性,49%具有脂肪酶活性.通过分子鉴定,发现LA4为链霉菌中尚未报道的一个新亚种,其16S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FJ182229.本研究结果表明新疆罗布泊外围地区存在大量的产纤维素酶、淀粉酶的嗜碱放线菌,并且潜藏着新的放线菌资源,为该地区嗜碱放线菌的种质资源开发和新药筛选有效菌源提供了参考.图5表4参20  相似文献   
210.
全球变化对长江三角洲土地持续利用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全球变化对区域土地持续利用的影响表现为其多方面内容从不同侧面直接或间接地对区域土地利用生产性、安全性、保持性,可行性和接受性产生影响,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全球变化对土地持续利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不利的方面:(1)海平面上升导致土地面积减少及土壤性质恶化;(2)自然灾害增多导致土地利用安全性降低;(3)酸雨危害加重导致土地生态环境恶化;(4)地表植被减少及湿润指数降低导致土地退化加剧,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以促进长江三角洲土地持续利用;(1)加强全球变化监测与预警;(2)制定适应于全球变化的土地持续利用规划;(3)增强土地利用对全球变化的应变能力;(4)加强全球合作,减缓不利于人类生存的全球变化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