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6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242篇
安全科学   133篇
废物处理   26篇
环保管理   76篇
综合类   552篇
基础理论   126篇
污染及防治   60篇
评价与监测   64篇
社会与环境   36篇
灾害及防治   2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61.
试论中国环境投资的市场化运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政府财政资金不能满足环境投资资金的短缺现象及环境投资的低效率,本文从国民经济的宏观层面分析中国环境投资市场化运作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结合现实中国环境投资市场化运作中政府、排污企业及金融企业在环境治理中存在的非市场行为。指出应规范政府、排污企业的环境投资行为,使其成为理性的环境投资主体,同时还应培育新的环境投资主体——环境投资公司。最终理源环境保护市场内部的关系。  相似文献   
62.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依法治国无疑是改善投资环境、促进西部开发的最有效手段之一。本文根据WTO基本原则与法制经济的相互关系和影响深入浅出地论述了WTO对西部开发的影响、风险及机遇 ,并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63.
长三角区域人为源活性挥发性有机物高分辨率排放清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长三角区域41个城市本地实测,结合美国EPA的SPECIATE 4.4数据库,建立了长三角区域人为源活性挥发性有机物(VOCs)高分辨率排放清单,分析了区域内VOCs的排放特征和组分构成;计算了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OFP)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P).结果表明,2017年,长三角区域人为源VOCs排放总量为4.9×106 t,其中工艺过程源、工业溶剂使用源、移动源、生活源、储运源、农业源和废弃物处理源排放贡献分别为:34.3%、27.1%、19.5%、9.7%、6.1%、2.5%和0.4%.芳香烃和烷烃是VOCs的主要种类,均各占长三角VOCs排放总量的25%.工艺过程源、工业溶剂使用源、移动源和生活源OFP贡献率分别为38.3%、21.5%、16.4%和13.2%,SOAP贡献率分别为26.2%、34.1%、18.1%和17.9%,与VOCs排放量的主要贡献源基本一致.各城市VOCs重点排放行业存在较大差异,重点城市群以石化化工和装备制造为主,区域北部则以木材家具等涂装行业为主.计算表明,丙烯、间/对-二甲苯和乙烯是臭氧主要贡献源;甲苯、1,2,...  相似文献   
64.
研究连续2年秸秆还田下氮肥用量对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逐渐增加,施氮量达到216 kg·hm^-2时,产量最高,施氮量超过216 kg·hm^-2时产量有降低的趋势。相同施氮处理玉米产量年际变化明显,2010年较2009年产量提高0.69%~4.75%。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收获指数随着秸秆还田年限的增加,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2年0~10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均以施氮240 kg·hm^-2最高,且有向土壤深层迁移的趋势,对浅层地下水构成潜在的威胁。与施氮240 kg·hm^-2相比,施氮168、192 kg·hm^-2和216 kg·hm^-2处理0~100 cm土壤无机氮残留量2年平均减少39.87%、35.84%和29.38%。相同施氮处理,0~100 cm土壤无机氮累积量2010年较2009年略有降低。综合考虑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与生态环境效益,该地区最适施氮量200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65.
设计了一种应用于工作频率为2.6GHz的双单元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的新型电磁带隙结构(EBG)。本文基于传统的蘑菇状结构,将贴片改进为螺旋状,调整偏移了过孔圆柱位置,并采用了电磁带隙结构单元的整体倒“T”形状布局。过孔的位置以及结构单元的间隔基于HFSS电磁仿真软件进行了优化,使新的结构在对天线系统传输特性影响很低的情况下更好的减小两个天线单元之间的耦合干扰。  相似文献   
66.
某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预测及控制模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某危险废物填埋场为研究对象,在收集其水文地质资料基础上,运用Visual Modflow建立填埋场地下水水流和溶质运移耦合模型,对填埋场防渗层发生渗漏后,渗滤液中Cr6+在地下水中的运移过程以及地面硬化、防渗墙和排水沟3种污染控制措施对污染羽阻隔效果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Cr6+随地下水流方向运移形成污染羽,10 a后污染羽到达水塘边界,运移距离约为1 450 m,但随后10~20 a之间污染羽扩散范围没有明显扩大;地表硬化后,20 a内污染羽未扩散至水塘边界;防渗墙设置到上层含水层底部时,监测井Cr6+浓度高于未设置防渗墙时浓度,设置到下层含水层底部时,Cr6+浓度与设置于上层含水层时监测结果相反;排水沟日排水量达到2 642 m3时能有效控制污染羽扩散,20 a后污染羽尚未污染监测井;地表硬化与排水沟组合控制污染物扩散,效果最佳,同时排水沟日排水量可减少为1 878 m3.因此,当填埋场发生渗漏时,建议采用设置排水沟与周边地表硬化组合的地下水污染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67.
基于遥感资料的中国东部地区植被VOCs排放强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充分基于遥感资料获取中国东部地区叶面积指数和叶生物量的最新信息,并广泛调研了植被VOCs排放因子的最新研究进展,以2008—2010年的植被和气象的平均状态为背景,基于MEGAN排放模型,研究了中国东部地区植被VOCs(BVOCs)排放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地区BVOCs年排放总量为11.3×106t(以C计,下同),其中异戊二烯(ISOP)、单萜烯(MON)和其它VOC(OVOC)质量分数(下同),分别为44.9%、31.5%、23.6%.BVOCs排放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春、夏、秋、冬4个季节分别占全年的11.2%、71.8%、14.1%和3.0%.空间分布上,排放高值区主要分布于大小兴安岭、长白山脉、秦岭大巴山脉、东南丘陵、海南等植被茂密的区域,年均排放强度一般在1500~6000kg·km-·2a-1之间,福建、广东、江西、浙江、湖南、湖北等省份BVOCs的排放总量与平均排放强度均较高.本研究所得到的高时空分辨率的BVOCs排放清单,可以为区域环境与气候的数值模拟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68.
生物质炭对果园土壤团聚体分布及保水性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安艳  姬强  赵世翔  王旭东 《环境科学》2016,37(1):293-300
向土壤中施用生物质炭是增加碳吸存和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一种重要途径.利用干筛法获得土壤不同级别团聚体,探究了果园施用不同水平、不同性质生物质炭对土壤团聚体分布及其有机碳含量、土壤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生物质炭的处理(CK)相比,施用生物质炭在0~10 cm土层主要减少了土壤5~8 mm、0.25 mm团聚体含量,增加了1~2 mm、2~5 mm级别团聚体含量,其中1~2 mm团聚体随生物质炭施用量增加而显著增加.施用生物质炭使0~10cm土层土壤团聚体的平均质量直径有所减小,稳定性降低.与CK相比,添加生物质炭显著增加了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其中1~2 mm团聚体有机碳提高幅度最大,达70%以上.施用生物质炭显著提高了1 mm级别团聚体的吸湿系数,增加了土壤总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  相似文献   
69.
在SBR反应器增加游离亚硝酸(FNA)预处理单元,投加浓度为1.2mgHNO2-N/L的FNA进行缺氧搅拌4.5h,连续处理3d,考察短程硝化污泥中FNA对氨氧化菌(AOB),丝状菌和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FNA对AOB有短时抑制作用,并能够抑制优势丝状菌Candidatus_Microthrix(微丝菌属)和Cytophagaceae(噬纤维菌)的增殖,分别由5.1%和1.1%下降到0.78%和几乎不可见.SVI从281mL/g降低到100mL/g左右.NAR能够维持在90%左右,短程硝化不受到破坏.高通量结果显示,FNA处理后微生物菌群结构多样性与丰度出现下降,但Thauera(陶厄氏菌属)和Ottowia出现了增殖,分别增加到5.58%和7.82%,同步硝化反硝化(SND)作用明显,这使得即便只有短程硝化,总氮去除率依然能达到60%以上.  相似文献   
70.
为了探讨酸雨对稻田土壤细菌的影响,以福州平原某稻田为研究对象,测定和分析模拟不同酸度酸雨处理下早、晚稻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及其丰度.结果表明:模拟酸雨处理提高了早稻土壤细菌的多样性,但却降低了晚稻土壤细菌的多样性;酸雨改变了稻田土壤细菌的丰度及群落结构,经模拟不同酸度的酸雨处理,稻田土壤细菌的优势菌属及其丰度并不一致;早稻pH3.5处理组与早稻对照组之间的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差异最大,晚稻pH2.5处理组与晚稻对照组之间的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差异最大;在酸雨作用下,溶杆菌属(Lysobacter)和产黄杆菌属(Rhodanobacter)的丰度明显升高,而马赛菌属(Massilia)的丰度则显著降低,说明溶杆菌属(Lysobacter)和产黄杆菌属(Rhodanobacter)为耐受酸雨的主要菌属,马赛菌属(Massilia)则为受酸雨影响最大的菌属;细菌属H16的相对丰度与土壤电导率(EC)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Lysobacter的相对丰度与土壤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Arenimonas的相对丰度与土壤总有机碳(SOC)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