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5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135篇
安全科学   92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64篇
综合类   471篇
基础理论   111篇
污染及防治   21篇
评价与监测   33篇
社会与环境   42篇
灾害及防治   3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51.
不同形态铝对小麦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铝在不同pH条件下的形态分布,测定了单核铝和多核铝对小麦根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Ala和Alb激发了小麦根SOD活性;POD活性在pH≤5.0时被显著激活,而当 pH≥5,5,Ala与Alb浓度较低时PDD被显著地抑制;SOD与POD活性均在pH4.5,75μmol·l-1[Al]时达到本实验最高值,与Alb浓度的增加相关.本实验结果显示两种形态的铝对植物的致毒机理可能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852.
废塑料的回收利用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5  
介绍了国外废塑料再生利用、热分散回收低分子化合物和焚烧回收热能的技术与方法。  相似文献   
853.
我国环境统计数据质量不高、质量保障体系缺乏、数据综合分析不足等问题都与环境统计人才队伍的规模、稳定性和综合素质密切相关。文章从环境统计持证上岗制度内部条件的规范化管理,到外部环境制度的推行等方面进行了SWOT分析。制定了以加强环境统计岗位管理、设置获取证书的缓冲期限、建立激励配套机制和完善培训考核机制4条途径为核心的环境统计持证上岗制度综合发展策略,对提高环境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实现环境统计体系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均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54.
不同环境介质中抗生素的污染现状及其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环境中抗生素的来源、国内外不同环境介质中抗生素的污染水平及检测方法。现有研究表明,抗生素污染已遍布土壤、水体、动植物组织等介质中,且国内抗生素污染水平较国外相对偏高。通过不同检测技术的优劣对比,得出固相萃取技术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是目前最常用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和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和精确度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855.
大连市在加强环境立法执法、老污染治理、新建项目管理的同时,通过进行区域总量控制、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以及对城市环境的综合整治等多种方法和手段,使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56.
吹脱捕集GC/FID法测定海河水中挥发性有机物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采用吹脱捕集GC/FID法对海河干流水中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共检测出 39种挥发性有机物 ,不同化合物的回收率为 84 2 %~ 143 2 % ,相对偏差为 1 5 %~ 9 6 %。当水样体积为 2 5mL时 ,方法检测限为 0 0 0 1μg/L~ 0 4μg/L。  相似文献   
857.
工业源重点调查单位分界点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讨论了工业源重点调查单位分界点确定的思路和方法,并基于污染源普查更新调查中河南省的数据(数据时点为2010年)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污染物产排指标都呈现出高度右偏分布,适宜采用目录抽样法,将工业源区分为重点污染源和非重点污染源,对重点污染源进行全面调查,对非重点污染源进行抽样调查,分界点可以下调到80%。  相似文献   
858.
采用气候倾向率、趋势系数、普通克里格插值、Mann—Kendall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陕北高原1960-2009年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与突变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陕北高原最高、最低气温均有明显增温趋势,分别为0.3℃/10a和0.32℃/10a;最高、最低气温增温幅度存在季节差异,最高气温在春季增温幅度最大,最低气温在冬季增温幅度最大;最高、最低气温增温的地区差异也较显著,最高气温增温趋势从北向南呈间隔分布,最低气温增温趋势从西向东逐渐递减;最高、最低气温升温突变显著,分别为1994年和1993年;最低气温突变早于最高气温,说明最低气温比最高气温敏感。  相似文献   
859.
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规划是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应集中体现在评价指标体系上。本文首先将城市规划环评指标分为总体规划和下位规划(专业规划、详细规划)两个层面,再分别系统论述城市总体规划和专业规划环评指标体系主要内容和结构,指出当前城市规划环评指标体系建立、内容、实施、总体与下位规划协调等方面的问题,奠定城市规划环评指标体系研究基础并为未来研究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860.
我国神农架林区海拔高、气候复杂,森林类型多样,结构破碎,森林遥感分类难度较大。将2013年时间序列HJ-1A/B CCD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计算出植被指数(NDVI、DVI、RVI)和主成分第一分量(PC1),使用DEM数据生成地形因子(高程、坡度、坡向),构建植被分类时序因子集。运用C5.0决策树分类法将神农架林区植被细分为七类: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和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灌丛和草甸。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总体精度为72.7%,Kappa系数为0.67;在6~8月,针叶林、草甸和灌丛的植被指数明显低于常绿阔叶林、常绿和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对分类的贡献较大,称为植被分类的"窗口期"。PC1、NDVI和高程因子对神农架林地的区分度较高,而坡度、坡向和RVI因子对分类帮助不大。作为一种智能分类方法,C5.0决策树分类方法应用于30m分辨率的时间序列HJ-1A/B CCD数据,能够将地貌复杂的神农架林区植被分为七类,提高了类别精度,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