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1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325篇
安全科学   78篇
废物处理   46篇
环保管理   41篇
综合类   542篇
基础理论   135篇
污染及防治   268篇
评价与监测   62篇
社会与环境   27篇
灾害及防治   40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Dust aerosol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modulating the hydrologic cycle. The Tibetan Plateau (TP) is little polluted by human activities as an ideal sit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dust aerosol on precipitation. In this study, observational data of dust storms and precipitation in the TP and its vicinities as well as CALIPSO satellite data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s and vertical structure of dust storms on the plateau.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ust storms occur with high frequency and raise dust particles into the troposphere from ground level to a height of 5–9 km to modulate the hydrologic cycle in the TP. There are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dust aerosol and precipitation in the dust source regions during the period of both 40 and 200 years. It is found that the role of precipitation in suppressing dust storms could be unimportant, while dust aerosol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uppressing precipitation in the hinterland of the TP. Our study provide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climate changes in the TP.  相似文献   
102.
采用基于PCR扩增的分子生态技术DGGE、T-RFLP和LH-PCR,对2种典型污水处理系统中的活性污泥(生活污泥、焦化污泥)进行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分析;并以此比较3种技术的优劣,提出不同应用条件下研究方法的选择依据。根据实验结果:DGGE得到的条带较多,但误差来源也最多;T-RFLP技术较为灵敏,但需要选择适当的内切酶,严格控制酶切条件,并且文库比对误差较大;而LH-PCR操作简单,结果稳定性较高。虽然目前尚无法判断3种方法的准确性,但LH-PCR在活性污泥的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分析中已显示出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103.
好氧硝化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性能和膜污染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实验研究了好氧硝化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AGMBR的处理性能,并将其与活性污泥膜生物反应器ASMBR进行对比,考察了颗粒污泥在减缓膜污染中所起的作用.好氧硝化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AGMBR连续稳定运行102 d,系统具有良好的去除有机物和同时硝化反硝化能力,在进水COD和NH+4-N浓度分别为500和200 mg/L时,COD、NH+4-N和TN的去除率分别稳定在86%、94%和45%以上.颗粒污泥有效减缓了膜污染,延长了膜清洗的周期,AGMBR中的膜污染以膜孔堵塞为主,占总阻力的64.81%;滤饼层的阻力为2.1×1012m-1,远小于ASMBR中的16.07×10"m-1;膜清洗周期是相同条件下ASMBR的2.43倍以上;而且AGMBR内不断有新颗粒生成,维持了AGMBR系统性能和运行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4.
聚硅酸锌铝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硅酸钠、硫酸锌、硫酸铝为原料,通过共聚法制备了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硅酸锌铝(PSZAS),研究了Na2SiO3的摩尔浓度、活化时间、Al/Si、Zn/Si 配比及絮凝剂的投加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XRD)和电子扫描电镜(SEM)对该絮凝剂的结构及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硅酸钠的浓度为0.4 mol/L,硅酸活化时间为2 h,Si∶Al∶Zn=1∶1∶1.5,絮凝剂投加量为20 mL/L废水时,絮凝剂的电中和能力和吸附架桥能力最强,絮凝剂对含H-酸染料模拟废水的絮凝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5.
曙光油田节能减排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曙光采油厂随着超稠油的不断开发,生产能耗也随之增加,通过开展节能减排及节能挖潜工作,全厂能耗增长状态得到了良好的控制,能耗总量由2005年的58.21×10~4t标煤下降到2008年的47.75×10~4t标煤;原油(气)液生产单位综合能耗为52.02 kg标煤/t,同期对比减少0.38 kg标煤/t;生产系统运行效率不断提高。文章详细介绍了曙光油田从机采系统、热注系统、集输系统等方面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达到其投资和运行费用最少,经济性较好,对油田减排挖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6.
崇明生态岛建设对科技创新的路径选择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崇明岛的生态科技创新,在解决资源、能源、环境等一系列与生态系统密切相关的问题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在分析崇明生态岛建设过程中科技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崇明生态岛建设中,利用科技创新规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思路:生态城镇的发展进程必须遵循生态学原则,重点发展低碳经济战略,节能减排,发展生态岛环境保护与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体系。此外,还提出了崇明生态岛在新农村建设过程及生态文明建设中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进而使科技创新推动崇明岛生态建设的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07.
混凝法深度处理印染废水中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高效混凝沉淀-过滤"深度处理工艺处理印染废水二级生化出水,并将混凝沉淀污泥回流.实验结果表明,混凝剂聚合氯化铝加入量为160 mg/L时,COD去除率平均可达34.6%,TP去除率平均达到87.9%,平均出水TP为0.3 mg/L.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和元素分析结果表明混凝沉淀工艺对有机物和TP的去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8.
白登河 《安全》2009,30(5):8-11
本文针对高瓦斯矿井U型通风方式下,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75m^3/min以上的情况,宣东二号煤矿在Ⅲ3 206工作面和Ⅲ3 207工作面开展了瓦斯综合治理技术试验研究。本研究适合本矿的瓦斯治理方案,提出瓦斯治理“四位一体”的新思路,对其他高瓦斯的综采工作面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09.
多溴联苯醚暴露的神经行为效应及其毒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溴代阻燃剂多溴联苯醚(PBDEs)是一类在各类环境介质、生物体和人体中均能检出的普遍存在的环境污染物。我国的主要污染源之一集中于东南部地区的电子废弃物回收场地。由于PBDEs具有结构稳定性、亲脂性和生物累积性,电子废弃物拆解回收活动对当地生态系统和居民健康存在着巨大的潜在风险。PBDEs的发育神经毒性受到研究者的极大关注,但其神经行为毒性效应和机制仍需深入研究。行为学效应既是内在神经毒性机制的外在反映,也是推测环境污染物在高级别生物学水平(如种群、群落)影响的最有力试验手段。近年来,基于视频追踪系统技术的商业行为学分析设备迅速发展,使行为学效应测试在环境毒理学领域具备极大的潜力。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环境毒理学研究进展,回顾了PBDEs的神经行为毒性效应,包括运动行为、掠食行为和认知行为,并分析了其可能的毒理机制,最后总结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需要关注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10.
赤霉酸是目前国内外使用极其广泛的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但是针对其发育毒性的数据依然较少。本文探讨了赤霉酸暴露对SD大鼠青春期发育的影响。参考国内外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危害的评价方法,将144只初断乳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和1、10、100 mg·kg-1bw剂量组,采用经口灌胃方式对雄鼠连续染毒28 d,雌鼠连续染毒21 d。暴露结束后检测大鼠的体重、食物利用率、雄鼠包皮分离时间/雌鼠阴道开口时间、血清生化指标、脏器系数及组织病理学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仅10和100 mg·kg-1bw剂量组雄鼠的肌酐水平显著升高(P<0.01),100 mg·kg-1bw剂量组雌鼠谷丙转氨酶水平有显著升高(P<0.01)。而与对照组相比,所有剂量组均未观察到大鼠的体重、食物利用率、雄鼠包皮分离时间/雌鼠阴道开口时间、脏器系数等指标有显著性差异的改变(P>0.05),组织病理学结果亦显示大鼠重要器官无损害性改变。因此,在本试验给予的剂量范围内赤霉酸染毒不会对SD大鼠青春期发育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