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8篇
  免费   392篇
  国内免费   812篇
安全科学   331篇
废物处理   78篇
环保管理   259篇
综合类   1776篇
基础理论   370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435篇
评价与监测   90篇
社会与环境   148篇
灾害及防治   18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151篇
  2021年   158篇
  2020年   185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130篇
  2017年   154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177篇
  2014年   190篇
  2013年   225篇
  2012年   256篇
  2011年   242篇
  2010年   216篇
  2009年   195篇
  2008年   194篇
  2007年   168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1年   2篇
  1959年   1篇
  193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质量变化的初步研究——以锡山市为例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质量变化的监测是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重点领域。锡山市位于太湖平原北部,其耕地质量变化过程反映了长江三角洲腹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耕地现状和发展趋势。本研究以锡山市为典型区,依据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多年土壤监测数据和有关耕地系统状态的统计数据,结合研究区耕地状况的调查分析,提出了支持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据此指标体系分析了该区耕地质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该区耕地系统的发展总体上是可控的、有序的、但是耕地系统产出能力的稳定性呈下降趋势,系统高水平投入的维持面临较大的压力。鉴于人口增加和耕地持续减少的态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逆转,耕地占补的质量差异因素,是该区能否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2.
采用Morlet小波分解重构和频谱分析等方法,对宜昌、枝城、沙市、监利和城陵矶1997~2014年水位和流量及三峡水库2003~2014年入库、出库流量和库水位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探究了各水文站在三峡建坝前后水情的变化特征及原因。结果表明:各观测站的水位和流量沿程递减,水位的年内波动处同一水平,研究河段内上游河段流量年内和年际变化比下游河段剧烈;各水文站水位和流量变化的显著周期为6.05、11.78、21.2、30.29和53个月,各水文站水位1 a周期变化幅度均在2 m以上,其他周期上的变化幅度为0.08~0.82 m;三峡水库蓄水活动对下游水文站水位和流量等水情的影响有限,主要反映在对水情趋势项的影响上,三峡大坝蓄水后,各水文站水位和流量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呈波动性递减变化。  相似文献   
193.
本文采用材积源生物量法和土壤剖面分析方法,以四川彭州为典型案例,对栽植17年的人工柳杉、杉木、水杉、桦木、桤木、喜树林的碳聚积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的生物量积累规律为:柳杉>桦木>喜树>水杉>杉木>桤木,每公顷柳杉、桦木、喜树、水杉、杉木、桤木的生物量分别为172t、162t、157t、126t、124t、111t.柳杉的生物量比桦木、喜树、水杉、杉木、桤木增加5.81%、8.72%、26.7%、27.9%、35.5%;不同树种的林分碳贮量为柳杉>桦木>喜树>水杉>杉木>桤木,柳杉、桦木、喜树、水杉、杉木、桤木林分的碳贮量分别为86.0、81.0、7&5、63.0、62.0、55.5tC/hm2,表明柳杉比其它树种具有更强的生长能力和固碳能力;林下土壤的有机碳含量,在不同土层中的分布规律为:0~10cm>10~30cm>30~50cm>50~70cm,土壤有机碳集中分布于0~50cm土层内;不同树种林下土壤的碳贮量均高于同期的林分碳贮量,表明土壤碳库是林分碳库的补充和延续,且具有更大的固碳潜力.  相似文献   
194.
铵与碱性酚和次氯酸钠反应生成靛蓝化合物,其色度与铵的浓度成正比,亚硝基氰化物使蓝色增强,在660nm处测量吸光度值;采用Flow Solution-IV^+(FS-IV^+)流动注射仪测定地表水中氨氮,检测范围0~10.00mg/L,检出限0.008mg/L,分析速率51个样S/h;对方法精密度、准确度、加标回收进行了实验,结果令人满意。该方法具有自动进样、分析速率快、试剂耗量低等优点,可应用于大批量常规地表水分析。  相似文献   
195.
四川省地级城市人居环境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居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质量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人类身心健康,还是人口、社会、环境、资源相互协调的问题,也是衡量人类社会进步与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近30年来,人居环境问题已引起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但缺乏对区域的对比研究.本文通过对城市人居环境研究的简要回顾,提出了具有明显区域性、人地和谐的城市人居环境框架;在物元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模糊集理论,建立了区域环境友好型的人居环境模糊物元模型,并将该模型用于四川省地级市的人地和谐的城市人居环境评价的实证研究中.通过贴近度对17个地级市进行了排序和分级,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区域人居环境评价中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96.
Part V—sorption of pharmaceuticals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s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Background, aim, and scope  Pharmaceuticals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s (PPCPs) including antibiotics, endocrine-disrupting chemicals, and veterinary pharmaceuticals are emerging pollutants, and their environmental risk was not emphasized until a decade ago. These compounds have been reported to cause adverse impacts on wildlife and human. However, compared to the studies on hydrophobic organic contaminants (HOCs) whose 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is reviewed in Part IV of this review series, information on PPCPs is very limited. Thus, a summary of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 on PPCP sorption in soils or sediments is necessary to clarify research requirements and directions. Main features  We review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PPCP sorption in soils or sediments highlighting PPCP sorption different from that of HOCs. Special function of humic substances (HSs) on PPCP behavior is summarized according to several features of PPCP–soil or sediment interaction. In addition, we discussed the behavior of xenobiotic chemicals in a three-phase system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mineral–water). The complexity of three-phase systems was also discussed. Results  Nonideal sorption of PPCPs in soils or sediments is generally reported, and PPCP sorption behavior is relatively a more complicated process compared to HOC sorption, such as the contribution of inorganic fractions, fast degradation and metabolite sorption, and species-specific sorption mechanism. Thus, mechanistic studies are urgently needed for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ir environmental risk and for pollution control. Discussion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 on nonideal sorption has not been incorporated into fate modeling of xenobiotic chemicals. A major reason is the complexity of the three-phase system. First of all, lack of knowledge in describing DOM fractionation after adsorption by mineral particles is one of the major restrictions for an accurate prediction of xenobiotic chemical behavior in the presence of DOM. Secondly, no explicit mathema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HS chemical–physical properties, and their 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has been proposed. Last but not least, nonlinear interactions could exponentially increase the complexity and uncertainties of environmental fate models for xenobiotics. Discussion on proper simplification of fate modeling in the framework of nonlinear interactions is still unavailable. Conclusions  Although the methodologies and concepts for studying HOC environmental fate could be adopted for PPCP study, their differences should be highly understood. Prediction of PPCP environmental behavior needs to combine contributions from various fractions of soils or sediments and the sorption of their metabolites and different species. Recommendations and perspectives  More detailed studies on PPCP sorption in separated soil or sediment fractions are needed in order to propose a model predicting PPCP sorption in soils or sediments based on soil or sediment properties. The information on sorption of PPCP metabolites and species and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them is still not enough to be incorporated into any predictive models.  相似文献   
197.
环境规制对技术效率和生产力损失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中国工业为研究对象,以经济发展程度不同所分的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兰个地区作为研究区域,采用非参数数据包络法(DEA)中的径自效率测量方法(radial efficiency measure)为主要研究方法,分析了在1998-2005年期间环境规制对中国工业的技术效率和生产力损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指定的研究期间,环境规制使得中国工业技术效率提高,但是对于生产力的发展却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三个地区之间受环境规制影响的差异较大,其中东部为环境规制所付出的成本最大,即东部为环境污染所付出的环境成本最高,这也是为何从九十年代开始,污染物从东部往中西部转移的原因;从受污染物影响的角度来看,因控制废水而引起的生产力损失大于因控制SO2而引起的生产力损失,即对于中国工业,废水的环境成本大于SO2的环境成本.另外,从研究结果中也可知,在中国现有的生产方式下,实施严格的环境规制有一定难度,所以改变旧的生产方式,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8.
反渗透处理稀土氨氮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根据稀土冶炼厂排放的碳铵沉淀洗涤废水的水质情况,采用NH4Cl和 NaCl模拟废水进行了反渗透可行性对比实验。模拟实验发现,在相同条件下反渗透对NaCl 较NH4Cl 有着更高的去除率,而NH4Cl 相对NaCl则有着更高的产水速率。实际废水试验结果表明,在恒定操作压力范围内回收率为65%的条件下,NH4Cl浓度为2.85 g/L的碳铵沉淀洗涤废水经反渗透处理其NH4Cl去除率为77.3%,可作为氨氮废水的预处理。对该废水处理成本进行了分析,得出其约为2.7元/m3,比相近浓度氨氮废水的氨吹脱处理成本节省约26%。  相似文献   
199.
垃圾填埋场微生物气溶胶粒径分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了解垃圾填埋场微生物气溶胶粒径分布规律,在北京市某垃圾卫生填埋场填埋区、渗滤液处理区、生活区分别选定监测点,利用安德森六级微生物采样器,对填埋场空气微生物进行了系统的定点取样、测定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空气细菌粒径分布均为第Ⅰ级(>8.2 μm)最高,填埋区空气细菌粒径呈偏态分布,渗滤液处理区、生活区分别在第Ⅳ级和第Ⅲ级出现第2个峰值。携带细菌的可吸入微粒在渗滤液处理区比例最大。空气真菌与放线菌均在第Ⅳ级分布最高,携带真菌和放线菌的可吸入粒子的比例显著大于细菌(P<0.05)。填埋区不同作业时段空气微生物粒径在各级分布比例基本一致。填埋区细菌气溶胶中值直径为5.7 μm,渗滤液处理区为3.7 μm,生活区为5.3 μm,显著大于真菌气溶胶和放线菌气溶胶的中值直径(P<0.05)。  相似文献   
200.
陈灿坤  曾博 《环境技术》2009,27(1):33-37
本文针对2009年1月1日即将实施的GB4706.2—2007熨斗国家标准,分析了某智能控制电熨斗电路原理,介绍第19章非正常测试,讨论判定条款,常规CE中的EMC与19.11.14条EMC项目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