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499篇 |
免费 | 4682篇 |
国内免费 | 2699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596篇 |
废物处理 | 273篇 |
环保管理 | 1009篇 |
综合类 | 30473篇 |
基础理论 | 2439篇 |
污染及防治 | 5238篇 |
评价与监测 | 1449篇 |
社会与环境 | 268篇 |
灾害及防治 | 43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8篇 |
2023年 | 103篇 |
2022年 | 255篇 |
2021年 | 347篇 |
2020年 | 885篇 |
2019年 | 1973篇 |
2018年 | 2107篇 |
2017年 | 2146篇 |
2016年 | 1872篇 |
2015年 | 2361篇 |
2014年 | 2936篇 |
2013年 | 3067篇 |
2012年 | 3101篇 |
2011年 | 2581篇 |
2010年 | 2415篇 |
2009年 | 2349篇 |
2008年 | 1990篇 |
2007年 | 2015篇 |
2006年 | 1486篇 |
2005年 | 1113篇 |
2004年 | 975篇 |
2003年 | 736篇 |
2002年 | 597篇 |
2001年 | 657篇 |
2000年 | 735篇 |
1999年 | 626篇 |
1998年 | 455篇 |
1997年 | 426篇 |
1996年 | 460篇 |
1995年 | 416篇 |
1994年 | 261篇 |
1993年 | 199篇 |
1992年 | 273篇 |
1991年 | 261篇 |
1990年 | 227篇 |
1989年 | 198篇 |
1988年 | 143篇 |
1987年 | 70篇 |
1986年 | 74篇 |
1985年 | 54篇 |
1984年 | 55篇 |
1983年 | 41篇 |
1982年 | 45篇 |
1981年 | 34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3篇 |
1976年 | 1篇 |
1972年 | 5篇 |
1971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基于蒙特卡罗模拟的土壤环境健康风险评价:以PAHs为例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为获得更为合理的健康风险评价结果,并辨识对健康风险影响最大的因素,基于蒙特卡罗随机模拟,运用概率风险评价模型,定量评估了中国上海某居民区土壤中16种PAHs对居民的健康风险水平,并对各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PAHs造成的健康风险服从对数正态分布,总的致癌风险为3.43×10~(-5)±2.63×10~(-5),最小值为8.10×10~(-7),最大值为2.39×10~(-4),超过10-6的概率为95%,超过10~(-5)的概率为75%,超过10~(-4)的概率小于5%;总的危害商为4.74×10~(-2)±3.42×10~(-2),不超过1,风险较小;在7种具有致癌效应的PAHs中,苯并(a)芘、二苯并(a,h)蒽和苯并(a)蒽是总致癌风险的主要贡献物质,贡献率分别占60.41%、26.84%和6.56%;3种暴露途径中,经口途径是造成致癌风险的主要途径,贡献率为73.22%;对于总致癌风险,人体暴露参数中每日土壤摄入量、暴露周期、暴露皮肤面积敏感度较大,分别为58.35%、50.21%和20.51%;体重具有负敏感性,敏感度为-11.66%. 相似文献
52.
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一种新型环境污染物 总被引:49,自引:5,他引:49
抗生素的环境污染与生态毒性近年来引起了日益广泛的关注.水产养殖和畜牧业抗生素长期滥用的直接后果,很可能诱导动物体内抗生素抗性基因,经排泄后将对养殖区域及其周边环境造成潜在基因污染.抗性基因还极有可能在环境中传播、扩散.对公共健康和食品、饮用水安全构成威胁.为此,提出了将抗生素抗性基因作为一类新型环境污染物,对该类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来源、潜在的传播途径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指出了当前形势下我国开展环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污染研究的必要性,建议尽快从国家层面上系统进行抗生素抗性基因的环境污染机理与控制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53.
针对无锡某废纸造纸企业产生的污水经厌氧-好氧-化学混凝处理后,出水在放流池产生结垢现状,对各段污水中主要离子浓度进行跟踪分析,并对结垢的组分、结垢原因、机理和防治结垢对策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垢样的主要成分为CaCO3;污水中含有较高浓度的钙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是导致结垢的主要原因,较高的水温、pH值、流速、流动状态、池壁的粗糙程度以及PAC的投加对结垢也有一定的影响;最佳防治对策为使用Ca(OH)2+PAM代替PAC+PAM混凝,保证COD达标排放同时,也解决了出水结垢问题。 相似文献
54.
镍基催化剂对污泥微波热解制生物气效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污水污泥减量化、无害化及资源化的目标,在微波热解污水污泥基础上,进行了镍基催化剂对制取生物气效能影响的研究。采用元素分析对污泥元素进行检测,气/质联用分析(GC-MS)和气相色谱(GC)对热解生物气的组成和含量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镍基催化剂的添加对微波热解污水污泥制取生物气有较大促进作用。5%添加量与800℃热解终温条件下具有最佳催化效果:生物气中H2、CO产量最大,H2产量由29 g/kg增加到35.8 g/kg,提升23.4%,CO产量由302.7 g/kg增加到383.3 g/kg,提升26.6%;同时催化剂还能提高热能利用效率,降低热解终温,即5%添加量在700℃热解终温时可达到空白800℃时的产气效果;镍基催化剂主要在500~600℃时发挥催化作用,加快了H2和CO的释放。微波热解污泥制取的生物气具有产量大、富含H2与CO等优点,可推动污水污泥的资源化进程。 相似文献
55.
工业废水中多金属离子的吸附净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含有Si、Al、Ca、C元素的矿物材料作为基质,经特定条件处理后造粒成型加工成轻质多孔Si-Al-Ca-C结构的吸附材料。研究了该吸附材料对工业废水中多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探讨了影响吸附性能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Si-Al-Ca-C吸附材料对工业废水中Al3+、Ca2+、Mn2+、Cu2+、Fe3+、Mg2+、As3+和Zn2+的净化率分别高达99.34%、99.82%、98.26%、98.16%、97.76%、97.01%、100%和89.09%。金属离子残留浓度分别为0.152、0.07、0.012、0.02、0.119、0.311、0和0.259 mg/L,均低于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56.
基流对亚热带农业流域氮素输出的贡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亚热带农业小流域的面源污染日趋严峻,恶化的水体环境质量已经成为该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障碍.基流过程对流域生态水文过程有重要影响,因此本研究选取湖南省长沙县的脱甲和涧山两个农业小流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流域观测和模型估算方法,对比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流域基流过程对总氮(TN)输出的贡献.结果表明,在较高强度水稻种植的脱甲流域的月平均基流流量、平均基流TN流量加权浓度和平均基流对TN输出贡献[15.2 mm·month~(-1)、4.14 mg·L~(-1)和0.54 kg·(hm~2·month)~(-1)],均大于较低强度水稻种植的涧山流域[11.4 mm·month~(-1)、1.72 mg·L~(-1)和0.20 kg·(hm2·month)~(-1)].基流对TN输出贡献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如在水稻生长季,脱甲和涧山流域基流对TN输出贡献分别为23.2%和18.6%,均低于休耕季的46.9%和40.0%,表明水稻种植会提高休耕季的流域基流过程对TN输出的贡献.因此,为缓解农业小流域水体面源污染,应当在农业小流域中实施合理的稻田管理措施来降低基流对TN输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57.
介质阻挡放电联合催化臭氧化降解甲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介质阻挡放电区后结合MnOx/Al2O3/发泡镍去除甲苯,考察甲苯进气方式、臭氧产生方法及湿度对甲苯与O3同时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O3是等离子体区后催化降解甲苯的主要物种,介质阻挡放电联合催化臭氧化可实现甲苯及O3的同时高效去除。输入电压为9.0 kV时,甲苯的去除效率达92.8%,在80 min内O3的去除效率维持在99%以上。水蒸气对催化剂催化分解臭氧的活性没有直接的影响,O3浓度较高时湿度对甲苯降解效率的影响很小。GC-MS分析结果表明,甲苯降解的主要气相副产物有烷烃、酸、酮和含苯环有机物,提出了甲苯的降解途径。 相似文献
58.
累积影响评价:中国内地与香港的问题与实践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将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其它活动包括在建议活动的评价范围 ,是累积影响评价区别于传统EIA的重要特征和关键环节 ,也是EIA进一步发展完善的重要趋势 .从法规要求、文本格式、时空范围、重点内容、减缓措施等方面 ,分析了内地和香港在环评实践过程中对累积影响的考虑状况及存在问题 .建议制定累积影响评价的技术方法导则 ,以法规的形式明确提出在项目、区域及策略环评中增加累积影响评价的内容 ,累积影响应在环评报告的摘要、目录及结论中专门列出 ,对累积影响时空范围的界定及重要性的判断应专门提供支持依据 ,评价的重点应较多地关注生态完整性、社会经济影响及全球性环境影响等 ,以更有效地预防累积环境影响问题 . 相似文献
59.
两种土壤增效剂对稻田氨挥发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硝化抑制剂和生物炭是农田土壤管理常用的土壤增效剂.其中,硝化抑制剂可以增加作物产量提高氮素利用率,而生物炭是生物质资源利用的一种新方式,且具有一定的吸附特性.以减少稻田氨挥发带来的氮素损失及环境污染问题为目的,在原状土柱模拟试验条件下,以单施化肥处理(CN)为对照,研究了生物炭(B)添加、硝化抑制剂(CP)添加及复合添加处理(BCP)对田面水p H、田面水铵态氮浓度、水稻产量及氨挥发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增效剂施用对水稻产量无显著影响,硝化抑制剂添加有增加水稻产量的趋势.两种土壤增效剂添加均显著增加了稻田氨挥发损失,损失量占施氮量的25%~35%.其中,肥期(施肥后7 d内)氨挥发损失占总损失的86%~91%,是氨挥发损失的主要时期.与CN处理相比,CP处理明显提高了田面水NH_4~+-N浓度和氨挥发损失,基肥期、穗肥期和非肥期增加效应明显,氨挥发增幅分别为138%、48%和78%,全生育期氨挥发总损失量增加59%.生物炭添加对稻田氨挥发损失也有明显的促进效应,且具有阶段性特征,前期(基肥期和蘖肥期)的增加效应高于后期(穗肥期和穗肥后),田面水NH_4~+-N浓度和p H也表现出相同的趋势.两者配施添加处理显现出了正交互作用,氨挥发损失量大于单施处理,与化肥处理差异显著.结果说明,生物炭添加不能解决硝化抑制剂添加引起的铵态氮浓度升高和氨挥发损失增加的问题,对于硝化抑制剂添加引起的氨挥发损失增加的问题需要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60.
在10℃条件下,以亚硝酸钠为唯一氮源从长期淹水的冬水田中分离得到了12株亚硝酸盐型反硝化细菌.采用乙酸钠为唯一碳源,以高效去除亚硝酸盐氮和总氮且产生较低生物量氮为主要指标筛选出了一株反硝化能力最强的亚硝酸盐型反硝化细菌,命名为Y-12.研究发现,该菌在20℃条件下,对亚硝酸盐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9.87%和57.74%,产生了3.25 mg·L-1的生物量氮;在15℃条件下,对亚硝酸盐氮和总氮去除率分别为99.48%和51.53%,产生了3.00 mg·L-1的生物量氮.对其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发现该菌与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的同源性达到99%;对其特异性磷脂脂肪酸进行分析,发现与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putida-biotype A)的相似指数为0.469,初步鉴定为恶臭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