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4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158篇
安全科学   105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52篇
综合类   368篇
基础理论   71篇
污染及防治   45篇
评价与监测   33篇
社会与环境   32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针对光化学污染的严峻形势,中国应尽快建立国家层面的光化学监测网络,完善光化学监测的技术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为重点地区光化学污染防治工作提供监测数据支持。研究在总结美国光化学评估监测网络发展历程、运行及其监测目标、技术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明确光化学监测目标、制定优先监测VOCs名单、完善光化学监测技术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光化学监测数据共享平台以及开展VOCs源解析等建设中国光化学监测网络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2.
秦岭是我国重要的“中央水塔”,是南水北调的重要水源地。基于InVEST模型评估2000—2018年秦岭地区产水服务,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利用相关性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方法(GWR)探究不同因素对秦岭地区产水服务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秦岭地区多年平均产水量为235.16 mm,19年间产水量呈现微弱下降趋势,产水量在空间上表现为由南部向北减少的特点。秦岭地区产水量波动程度和变化趋势都较弱,产水服务整体比较稳定。各因素对产水量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降水主导的范围最大(33.18%),且集中分布于产水量较多的秦岭南侧。其次为NPP(17.90%)和实际蒸散量(16.71%),两者在中北部地区是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对促进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3.
通过室外及室内控制试验,研究5种常见填料作为原材料制成的仿生植物对污染水体氮素的去除性能,结果表明,仿生植物原材料的差异将直接影响其附着生物膜特性,其附着生物膜量、硝化强度、反硝化强度以及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均表现为:软性填料﹥组合填料﹥悬浮填料﹥立体弹性填料﹥半软性填料。水深对仿生植物附着生物膜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生物膜量随水深的增加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分层效应,而生物膜硝化作用强度、硝化细菌随水深的增加逐渐降低,但生物膜反硝化作用强度、反硝化细菌则随水深的增加则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5种不同材质的仿生植物对水体TN、NH4+-N、NO3--N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表现为:软性填料﹥组合填料﹥悬浮填料﹥立体弹性填料﹥半软性填料﹥对照系统。同时,仿生植物种植密度也影响其对水体氮素的去除效果,表现为CK〈7株·m-3〈13株·m-3〈20株·m-3,研究结果将为仿生植物的野外实际应用及我国城市重污染河道水质原位修复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4.
煤的低温氧化实验研究及红外光谱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不同温度下的氧化煤样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其微观结构及特征,得到煤样在不同低温氧化阶段的基团变化,从微观角度掌握煤样氧化过程的变化规律.通过对唐口煤矿1302工作面煤样的低温氧化和红外光谱分析,得到唐口煤矿煤样在低温氧化阶段的自燃倾向性和氧化过程中微观结构的变化规律,该成果为制定矿井内火灾的防治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5.
Sb release characteristics of blast furnace slag, mining waste rock and tailing sand were investigated in static immersion and dynamic leaching test. These three kinds of waste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antimony mine in Lengshuijiang, China, produced in mining smelting process. Effects of solid/liquid ratio, sample size and pH of leaching solution on Sb release characteristics were inspect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pH and EC of leachate. The optimal parameters for Sb leaching of each sample were analyzed. For blast furnace slag and mining waste rock, Sb release contents increased along with the decline of solid/liquid ratio. The maximum accumulative release contents were 42.13, 34.26 mg/kg at the solid/liquid ratio of 1:20. While Sb release content for tailing sand decreased first and then increased with the reduction of solid/liquid ratio. When the solid/liquid ratio was 1:5, the accumulative Sb release content reached the most (24.30 mg/kg). Sb release content of mining waste rock increased with the drop of leaching solution pH, with the highest accumulative release content of 26.01 mg/kg at pH 2.0. Sb release contents of blast furnace slag and tailing sand showed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variation of leaching solution pH. The maximum accumulative release contents of these two samples were 215.91 and 147.83 mg/kg, respectively, when leaching solution pH was 7.0. In summary, Sb release capacity of the three samples in descending order was tailing sand, blast furnace slag and mining waste rock. pH and EC of the leachate in dynamic test varied independently with the initial pH of leaching solution while showing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mineral hydrolysis in the waste.  相似文献   
76.
以实际石化废水为处理对象,研究溶解氧浓度对A/O反应器生物降解特性的影响.A、B两组反应器平行运行以进行对比,O段的溶解氧浓度分别控制在2~3 mg·L-1和5~6 mg·L-1.反应器稳定运行近半年的结果表明:在HRT为20 h时,A组反应器出水的COD(72.5 mg·L-1±14.8 mg·L-1)略高于B组(68.7 mg·L-1±14.6 mg·L-1),COD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7.0%和68.8%;出水氨氮的平均浓度和去除率为0.8 mg·L-1和95%左右.出水的BOD5均低于5 mg·L-1.表明A/O反应器对有机物的生物降解比较彻底,溶解氧浓度对其没有显著影响.对O段污泥进行454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变形菌门、浮霉菌门和拟杆菌门细菌所占比例较高,在A、B组反应器中的比例分别为58.7%和59.2%、14.7%和12.7%以及10.8%和12.4%.高溶解氧运行的反应器B具有较高的菌群丰度和多样性,氨氧化菌Nitrosomonas、亚硝酸氧化菌Nitrospira和专性好氧菌如Planctomyces的比例较高.厌氧反硝化菌如Azospira和Acidovora在反应器A中的含量较高.在属的水平,鉴定出的Novosphingobium、Comamonas、Sphingobium和Altererythrobacter属细菌具有降解多环芳烃、氯代硝基苯、农药和石油化合物的功能,有利于石化废水的降解.  相似文献   
77.
原位物理洗脱技术是一种应用于修复受污染的沉积物的新兴技术,但沉积物洗脱处理后对沉水植物萌发生长的影响尚不明确。通过模拟原位空气洗脱与原位水力洗脱2种典型原位物理洗脱技术,处理富含有机质的沉积物,研究洗脱对苦草萌发和生长指标的影响,以及洗脱后沉积物的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2种方式洗脱后沉积物中苦草种子的萌发率、萌发速度以及幼苗的株高、鲜质量、根数、叶数等指标均优于未洗组,其中水力洗脱后沉积物中苦草的萌发生长状况最好,萌发率是未洗组的2.9倍,株高和根数分别是未洗组的2.29和4.76倍;物理洗脱后,沉积物中氨氮($NH_{4}^{-}$-N)与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VS)等还原性物质浓度分别下降34.15%~35.19%和7.67%~44.89%,有机质浓度下降70.04%~77.90%,表层(0~5 cm)沉积物由强还原状态(ORP<-350 mV)改善至弱还原状态(ORP为-200~-100 mV);此外,沉积物中大粒径(50~2 000 μm)颗粒占比增至89.02%~92.84%,有利于上覆水中的O2向沉积物中扩散,促进苦草的萌发生长。原位物理洗脱尤其是水力洗脱后,沉积物的理化条件更有利于苦草的萌发生长。  相似文献   
78.
基于离散相模型(DPM),模拟研究了不同横截面形状异形纤维在拦截和惯性碰撞2种机制下对颗粒物的捕集效率;考察了颗粒物粒径、入口风速、纤维填充率和纤维放置方式对不同横截面形状异形纤维捕集颗粒物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颗粒物粒径为0.5~2.5 μm,入口风速为0.5 m·s−1时,异形纤维对颗粒物的捕集效率随粒径的增加而增加,对粒径为1.5 μm及以上颗粒物的捕集效率明显增加;入口风速为0.2~0.6 m·s−1时,颗粒物粒径为2.5 μm时,异形纤维对颗粒物的捕集效率均随入口风速的增加而增加;当填充率为1.2%~4.0%时,颗粒物粒径为2.5 μm时,异形纤维对颗粒物的捕集效率随填充率的增加而增加,其中横截面为正三角形的纤维对颗粒物的捕集效率均最大。异形纤维的径向异形度相同时,纤维边垂线与来流方向平行的放置方式对颗粒物的捕集效率较高。不同横截面形状异形纤维的径向异形度系数越小,对颗粒物的捕集效率受纤维的放置方式的影响越小。本研究可为新型纤维滤料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9.
蒋兴林  钱坤  楚超 《四川环境》2006,25(5):95-98,126
按照LEED-NC标准,绿色建筑中的节水设计应该采取多种技术措施:在住宅内,采用节水型器具和无水型器具,如堆肥式厕所和无水小便器,改变生活用水习惯提高用水效率,考虑雨水或者中水进行冲厕和小便器,或者采用创新的废水利用技术等;在住宅外,使用耐旱的景观设计,采用高效灌溉方式,改变灌溉习惯提高用水效率等。  相似文献   
80.
针对低碳源条件下污水处理问题,开展了活性污泥和生物膜共生系统(IFAS)的实验研究,讨论了低碳源下泥膜两相微生物的赋存特征和互作规律,明确其生态位和对处理效能的影响,通过实际水厂的中试实验,分析生物膜挂膜特性、泥膜活性和菌群的演替规律,对比在不同活性污泥泥龄调控下的泥膜两相中微生物结构和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变SRT下,反应器内污泥浓度随着SRT的增大而增加;由于SRT-H中微生物浓度远大于SRT-L,因此SRT-H中泥膜之间的竞争关系较SRT-L更激烈,SRT-H中污染物去除效能较SRT-L更低.低碳源进水条件下,IFAS工艺中污泥活性随SRT增大而降低,当低SRT (5 d)条件下,活性污泥硝化、反硝化、聚磷和吸磷速率较高SRT (25 d)分别增加了122%、88%、34%和44%;而SRT对生物膜活性的影响较小,两种SRT下生物膜硝化活性、反硝化活性相差不大.微生物测序分析表明,IFAS工艺功能菌在泥膜两相间会随着SRT的变化而发生富集转移;SRT-L中,因"播种(seeding)"效应而在泥膜两相间发生富集转移的功能菌主要为unclassified_g__Enterobacteriaceae,SRT-H中则主要是Acinetobacter.同时,通过分析优势功能菌分布,发现活性污泥中脱氮菌和聚磷菌之间也存在一定竞争;在进水有机基质匮乏的条件下,脱氮菌的相对丰度明显高于聚磷菌的相对丰度,表明脱氮菌更能适应低碳源条件,所以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这种优势主要体现为好氧反硝化菌相对丰度的增加;此外,泥相的SRT变化会反作用于膜相,使得生物膜的停留时间相应发生改变,从而改变菌群结构,筛选出不同优势菌属,进一步加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