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34篇 |
免费 | 97篇 |
国内免费 | 42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60篇 |
废物处理 | 75篇 |
环保管理 | 79篇 |
综合类 | 503篇 |
基础理论 | 231篇 |
环境理论 | 1篇 |
污染及防治 | 496篇 |
评价与监测 | 53篇 |
社会与环境 | 22篇 |
灾害及防治 | 3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28篇 |
2022年 | 51篇 |
2021年 | 42篇 |
2020年 | 36篇 |
2019年 | 33篇 |
2018年 | 36篇 |
2017年 | 38篇 |
2016年 | 74篇 |
2015年 | 79篇 |
2014年 | 94篇 |
2013年 | 96篇 |
2012年 | 83篇 |
2011年 | 94篇 |
2010年 | 75篇 |
2009年 | 76篇 |
2008年 | 98篇 |
2007年 | 49篇 |
2006年 | 59篇 |
2005年 | 35篇 |
2004年 | 35篇 |
2003年 | 44篇 |
2002年 | 51篇 |
2001年 | 32篇 |
2000年 | 31篇 |
1999年 | 29篇 |
1998年 | 36篇 |
1997年 | 23篇 |
1996年 | 30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2篇 |
1983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厌氧污泥为接种微生物,在外电阻为1900Ω下,采用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分别对以难降解的有毒有机物2,4-二氯苯酚(DCP),对硝基苯酚(PNP),对硝基苯酚和2,4-二氯苯酚为基质时进行有机物降解和产电性能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以DCP(50 mg/L)为单一基质时,MFC的运行周期长达225 h左右,负载两端的最大电压值达393.7 mV,库仑效率为13.73%;而以PNP和DCP为混合基质时,PNP明显促进DCP的降解,使得DCP的去除率高达64.52%,同时PNP的去除率也达到94.47%。实验最终表明,MFC能够以2,4-二氯苯酚和对硝基苯酚为基质,在实现DCP和PNP降解的同时可稳定高效地向外输出电能。 相似文献
982.
采用NaOH强化催化湿式氧化的方法处理制药污泥,考察了各工艺条件对污泥VSS去除率和COD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NaOH加入量10 g/L、反应温度260 ℃、初始氧气压力1.0 MPa、反应时间60 min的最佳工艺条件下,污泥VSS去除率和 COD去除率分别达到95%和60%,VSS去除率较高,污泥减量化效果显著。NaOH强化催化湿式氧化反应处理制药污泥的机理是氢氧根在高温条件下促进了微生物细胞的水解,促使污泥固体组分分解转移到液相中,最终有机物被降解为小分子有机物、CO2和水。 相似文献
983.
浏阳河土地利用变化对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壤丘陵区典型流域——浏阳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1986、2000、2005年3个时段的土地利用数据,分析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并结合土壤普查图和降雨数据,在RS和GIS的支持下,利用长期水文影响评价(L-THIA)模型,评估区域长期水文响应,采用相似流域的营养盐输出系数估算非点源污染负荷。结果表明,从1986~2005年期间,林地和草地有向城镇、农村居民点用地和农业用地转化的趋势,其中农业用地由13.75%增加到20%左右,城镇用地和农村居民用地分别由原来的1.34%和0.10%变为2.56%和0.80%,期间非点源污染敏感区面积不断扩大,污染负荷不断增加,TN由1986年的675.56 t增加到2005年的1 001.02 t,TP从15.52 t增加到了23.41 t。 相似文献
984.
985.
986.
987.
利用聚醚酰亚胺修饰纳米磁性微球,制备了一种磁性纳米吸附材料,将其作为固相萃取吸附剂用于富集水体中的痕量镉Cd(Ⅱ)离子,并通过等离子电感耦合发射光谱法测定。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IIR)和热重分析仪(TGA)对材料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吸附剂对Cd(Ⅱ)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了溶液pH值、吸附时间、饱和吸附量、干扰离子、洗脱条件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水样的pH值为5时,振荡吸附15 min 达到平衡,饱和吸附容量为5.61 mg/g。吸附在磁性纳米材料上的Cd(Ⅱ)离子可用5 mL 1.0 mol/L盐酸溶液完全洗脱,然后用等离子电感耦合发射光谱法测定此洗脱液中Cd(Ⅱ)离子的含量。将该方法用于环境水样中痕量Cd(Ⅱ)离子的吸附富集和测定,加标回收率在95.3%~97.8%之间。 相似文献
988.
湘江是我国重金属污染最重的河流之一。为了更全面了解湘江衡阳段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潜在生态风险,在前期相关研究基础上,分析了重金属Tl及其他4种重金属(Mn、Co、Ni和V)的含量水平和分布特征,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现状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湘江衡阳段表层沉积物中Tl和Mn有一定程度的累积和污染,其含量分别为0.12~2.09 mg·kg-1和234~4 580 mg·kg-1。由于Tl具有较强的毒性响应,其潜在生态风险不容忽视。综合前期相关研究结果,研究区域中10种重金属总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为27.8~6 266,约70%采样点具有重度生态风险,其主要风险来源于Cd和Tl。 相似文献
989.
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