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9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25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分别采用炭纤维(CF)和活性炭纤维(ACF)作为固定床厌氧反应器的生物膜载体,以不加任何载体的相同规格的反应器为对照,在中温(35±1)℃、连续进料条件下处理高浓度糖蜜废水,实验历时 165 d ,比较评价了2种不同性能的炭纤维作为载体的固定床厌氧反应器的运行性能。结果表明,CF 和 ACF 均是较好的微生物附着的载体材料,具有较强的处理高负荷有机废水和抵抗pH冲击的能力,能显著地提高反应器运行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高比表面积的 ACF 较之 CF 更易于微生物固着并挂膜。对照在进水 COD超过 20 000 mg/L,相应 OLR为 8.35 kg COD/(m3·d)时,系统开始酸化。而以 CF 和 ACF 为载体的反应器能在进水 COD 高达 70 000 mg/L ,相应的 OLR 分别为 36.85 和 39.06 kg COD/(m3·d) 的高有机负荷下运行,且系统的pH更稳定。对照及以 CF 和 ACF 为载体的反应器的最高容积产气率分别为4.33、17.12和16.12 m3/(m3·d);165 d 的累积产气量分别为5 665.4、22 675.8和26 112.8 L,后2者的产气量分别是对照产气量的 4.0 和 4.6 倍。  相似文献   
22.
采用自行设计的复合式厌氧反应器在常温下对啤酒废水进行了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实验研究,将进水COD控制在5 000 mg/L左右,采取逐步缩短HRT的方法来提高进水有机负荷,结果表明,启动运行41 d之后,产气量上升速度加快,反应器成功启动运行;在稳定运行过程中,随着负荷的升高,产气量呈阶梯式渐次上升,COD去除率保持在90%以上,出水pH值维持在7.0左右,TSS去除率达到60%以上,出水水质较好,说明该反应器具有较好的厌氧消化处理有机废水的能力。  相似文献   
23.
通过宏观形貌检查、化学成分分析及金相组织分析等方法对某电厂中温再热器集箱三通开裂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2002年连接管改造时未能将原有裂纹完全打磨消除,加上削薄斜面斜率过大,运行中残余微裂纹扩展,最终导致三通近焊缝处开裂。最后针对具体失效原因,提出了按标准要求削薄、打磨后表面检测、磨平焊口进行超声波检测及相关排查等改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4.
某电厂锅炉屏式过热器管在近集箱处发生爆管,本文通过宏观形貌检查、化学成分分析、机械性能测试及金相组织分析等方法对其爆管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推断:集箱或管子内异物堵塞,导致管子材质劣化,但仅更换炉内管段,未更换炉外材质劣化管段,最终在长期运行中发生爆管。最后针对具体失效原因,提出了普查屏过管、失效分析、清洁工程及加强监督等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5.
基于熵权模糊物元的辽宁省生态环境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生态环境质量的下降影响着辽宁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综合分析辽宁省生态环境的特点,选取18项指标,构建辽宁省生态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划分各评价指标的等级。从近15年中选取8年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构建熵权模糊物元模型,计算各评价指标的客观权重,并应用加权欧式距离对这8年生态环境的承载力水平做出评价。分析评价结果可知:辽宁省近15年生态环境承载力水平从“一般”转变为“较好”,整体水平提高。结果与辽宁省实际情况相符,证明了熵权模糊物元模型在评价问题上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最后为辽宁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6.
由于可以同时实现污水中碳磷的快速分离,超短泥龄活性污泥系统在降低能耗与资源回收方面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研究对不同 进水碳源(乙酸钠、丙酸钠、葡萄糖、生活污水)条件下超短泥龄活性污泥系统污泥性质、碳磷分离规律与分离机制、微生物动力学参数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生活污水相比,由单一碳源所培养超短泥龄活性污泥浓度较低,活性较高,但乙酸钠与丙酸钠培养活性污泥处于微膨胀状态.不同碳源培养系统中COD的去除性能并无明显差异(p>0.05),并且由于生活污水中含有悬浮物,COD去除性能弱于单一碳源培养系统.不同碳源培养系统中磷酸盐的去除性能存在较大差异,乙酸钠与丙酸钠基本依靠生物效应除磷,但生物效应无法实现高效除磷,葡萄糖与 生活污水培养系统均同时依靠生物效应与EPS吸附效应除磷,不同碳源培养系统除磷效率排序为:葡萄糖>生活污水>丙酸钠>乙酸钠.研究同时发现,碳源分子量越小,培养系统中活性污泥生物活性越高,异养菌生长与衰减系数越高.  相似文献   
27.
陕西省灾害保险赔案分析及防灾减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小晖  范政潮 《灾害学》2000,15(3):85-89
一般情况下,保险公司的赔案情况可以大体反映该区的灾害发生情况,本文通过对陕西省1985~1998年间的企业财产险、家庭财产险、机动车辆险、农业种植险等四个保险险种的赔案数据整理,并在对赔案状况、不同险种的 损失率与赔付率、赔案出险原因以及保险险种的赔案出险原因等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防灾减灾重点。  相似文献   
28.
用内部填充有陶粒的生物滴滤塔净化苯乙烯废气,考察了气体流量、液体喷淋量及氮源对苯乙烯废气净化效果的影响。,进口苯乙烯质量浓度为300~4500mg/m^3时,气体流量和进FI苯乙烯质量浓度对苯乙烯的去除率影响显著,当气体流量为0.3m^3/h时,苯乙烯去除率达87%以上。实验结果表明:在气体流量为0.9m^3/h时,液体喷淋量对苯乙烯废气的净化效果影响不明显;降低进口苯乙烯质量浓度和增大生物滴滤塔的有效传质面积,有利于苯乙烯的净化;用浓度为0.0017mol/L的NaNO3作氮源时苯乙烯的去除效果优于用NH4Cl作氮源时苯乙烯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29.
针对我国长输油气管道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长输油气管道风险预评价方法.从腐蚀穿孔、第三方破坏、疲劳开裂、误操作、设计等方面综合分析失效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评价出不同管段的风险程度,进行管道风险排序,以指导管材选用、工程施工、管道维修更换等安全管理决策.  相似文献   
30.
黄土丘陵区土地利用变化对深层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研究黄土丘陵子午岭林区5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剖面有机碳分布特征,分析了天然乔木林转变为人工乔木林、天然乔木林转变为农田、天然灌木林转变为农田及撂荒后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同时,以浅层(0~100 cm)土壤为对照,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对深层(100~200cm)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00 cm剖面上,天然乔木林、天然灌木林、人工乔木林、撂荒地、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为5.85、3.96、4.98、3.09、3.20 g·kg-1,天然乔木林、人工乔木林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天然灌木林、撂荒地和农田(p0.05).各土地利用类型下浅层和深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占0~20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的58%~73%和27%~42%,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间浅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但深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不大.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储量影响显著.天然乔木林转变为人工乔木林、天然乔木林转变为农田、天然灌木林转变为撂荒地、天然灌木林转变为农田4种土地利用转变方式0~20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减少了9.68、52.90、20.20、12.49 t·hm-2,减幅为7%、39%、21%、13%,其中,浅层土壤减少了2%~48%,深层土壤减少了12%~22%.相对于林地开垦为农田而言,农田退耕还林后土壤有机碳的恢复要慢得多.研究结果揭示了浅层和深层土壤有机碳对土地利用变化的敏感性,反映了深层土壤有机碳具有较大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