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9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25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基于定量化风险评估方法,研究雷电灾害对金属储罐的一种破坏方式———雷电流高温造成储罐的金属壳熔融破损,进而造成储罐失效事故。以某储罐区的装有石油的金属储罐为研究对象,对雷击储罐后,造成储罐破裂,引发池火这一事件链进行了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2.
化学改性活性炭对水中阿特拉津的吸附去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5 mol/L HNO3,40%NaOH及5%H2O2对活性炭进行化学改性,采用序批式实验研究了活性炭改性前后对阿特拉津(AT)的吸附平衡特性,并以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对吸附等温线进行了拟合。结合活性炭改性前后孔结构和表面化学的变化特征,探讨了不同改性方法对AT吸附去除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活性炭经5 mol/L HNO3改性后对AT的吸附性能显著降低;而5%H2O2和40%NaOH改性炭对AT的吸附能力较原炭明显增强,且40%NaOH改性炭的吸附能力大于5%H2O2改性炭。原炭及改性炭对AT的吸附等温线均符合Langmuir模型。HNO3改性炭对AT吸附的降低主要是由于表面酸性基团的增加引起的;H2O2改性炭对AT吸附能力的提高主要是由于比表面积的增大引起的;而NaOH改性炭对AT吸附能力的提高是由比表面积增大和表面碱性基团增加共同作用的结果。几种改性炭和原炭对AT去除率的大小顺序依次为:NaOH改性炭>H2O2改性炭>原炭>HNO3改性炭。  相似文献   
43.
Natech事件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盖程程  翁文国  袁宏永 《灾害学》2011,26(2):125-129
Natech(自然灾害诱发事故灾难)事件在全球大范围内发生,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环境破坏,已经成为风险评估领域新的研究热点之一。回顾了Natech事件的相似研究和被单独提出后的研究历程,包括:灾害链和灾害链式理论研究、多米诺效应研究和Natech事件定量风险评估研究。简要评析了目前主要的三类Natech事件研究思路:损失模型、评估指标体系和预警时间指标,并根据Natech风险评估结果,对应对Natech事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4.
安全生产及合理管理对矿山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我国金属矿山安全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依靠科学进步和矿山的挖潜改造;安全投入;强化爆破质量管理;提高选矿作业的金属回收率;加强劳动组织,发挥资源优势;开发新的产品;树立市场观念,以市场促生产;金属矿山的条件.  相似文献   
45.
黄土丘陵区土地利用变化对深层土壤活性碳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规律已成为当前土壤碳和养分循环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以黄土丘陵子午岭林区为研究区,通过分析天然乔木林转变为人工乔木林、天然乔木林转变为农田,天然灌木林转变为农田以及撂荒后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其在土壤剖面上分布的差异,与浅层(0~60 cm)土壤对比,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深层土壤(60~200 cm)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易氧化性碳(LOC)和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含量主要集中在0~60 cm土层,分别占0~200 cm土层含量的49%~66%和71%~84%.不同土地利用类型0~60 cm土层LOC和MBC含量差异显著,深层土壤含量差异不显著.2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影响显著,浅层比深层反映敏感.天然乔木林转变成人工乔木林和农田、天然灌木林转变成撂荒地和农田这4种土地利用转变方式下,浅层土壤LOC分别减少了10%、60%、29%、40%,深层分别减少了9%、21%、12%、1%;浅层土壤MBC分别减少了24%、73%、23%、56%,深层土壤MBC分别减少了25%、18%、8%、11%.3土地利用变化改变了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分配比例.天然乔木林和天然灌木林转变成农田浅层土壤LOC/SOC比例增加,深层差异不大;天然灌木林转变为农田,浅层土壤MBC/SOC降低,深层差异不大.结果说明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和分配比例受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与浅层相比,深层土壤有机碳具有较大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6.
安宁河流域是四川攀西地区的主体部分,温光资源丰富,具有发展高产高效种植的优势条件。本文根据稻田多熟种植试验结果,分析了不同种植模式的资源利用水平、经济效益高低和主要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47.
快速高架复合道路近场交通噪声垂向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盖磊  王亚平 《环境工程学报》2014,8(4):1687-1691
采用Cadna/A环境噪声模拟软件建立了高架复合道路的基本模型,根据6种基本模拟情况进行了声场模拟,并把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高架道路结构本身对地面道路、高架道路分别形成的声场有明显的遮挡作用,但对高架复合道路所形成的声场遮挡作用不明显;对于高架复合道路垂向声场,在低层段地面道路的影响大于高架道路,而在高层段高架道路的影响起决定作用;高架复合道路较地面道路的垂向声场最大值增加2.5 dB(A),位置上移6m;在高架道路上设置声屏障有一定降噪效果,但在高架复合道路的上层设置声屏障降噪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48.
扬州古运河沉积物污染物释放强度与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扬州古运河沉积物中氮、磷、铁和锰等污染物释放强度与特征,着重考察了上覆水中DO和污染物负荷对污染物释放强度的影响,分析了氮、磷、铁和锰等污染物释放条件.结果表明:扬州古运河有一定的自净能力,且呈现初期释放NH4+ -N、后期转化为NO3-- N的特征;随着水环境条件改变,沉积物NH4+ -N、PO34-、铁和锰平均释放强度变化范围是123.14~445.68、13.50~32.45、25.20~198.47、19.97~25.02 mg/(m2·d);上覆水DO浓度越低,污染物平均释放强度越大;上覆水污染物浓度越小,污染物(除铁外)平均释放强度越大;在DO<5 mg/L条件下,沉积物向上覆水释放NH4+ -N;在DO<1 mg/L条件下,沉积物向上覆水释放PO34-、铁和锰;在DO为2~5 mg/L条件下,上覆水PO34-和铁向沉积物中汇入,但锰则呈现释放和汇入的交替变化.  相似文献   
49.
In China, national regulations and standards for health care waste management were implemented in 2003.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tatus of health care waste management at different levels of health care facilities (HCF)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se regulations, one tertiary hospital, one secondary hospital, and four primary health care centers from Binzhou District were visited and 145 medical staff members and 24 cleaning personnel were interviewed.Generated medical waste totaled 1.22, 0.77, and 1.17 kg/bed/day in tertiary, secondary, and primary HCF, respectively. The amount of medical waste generated in primary health care centers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secondary hospitals, which may be attributed to general waste being mixed with medical waste. This study found that the level of the HCF, responsibility for medical waste management in departments and wards, educational background and training experience can be factors that determine medical staff members’ knowledge of health care waste management policy. Regular training programs and sufficient provision of protective measures are urgently needed to improve occupational safety for cleaning personnel. Financing and administrative monitoring by local authorities is needed to improve handling practice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off-site centralized disposal in primary health care centers.  相似文献   
50.
提出一种新型除雾装置——自由旋片除雾器。在实验室条件下,从除雾效率、压力损失两方面研究了自由旋片除雾器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风速在11 m/s左右时,自由旋片除雾器的除雾效率达到最大值。对比实验发现,自由旋片除雾器的除雾效率远高于固定叶片除雾器的除雾效率,二者的除雾效率最大值相差约10%。自由旋片除雾器的除雾效率变化曲线在6~13 m/s的流速范围内相当平滑,说明自由旋片除雾器对含雾气流流速的波动有很好的适应性。另外,增加液气比和雾滴粒径会提高自由旋片除雾器的除雾效率。自由旋片除雾器压力损失系数仅为4.3,而固定叶片除雾器压力损失系数为6.6。所以,自由旋片除雾器的阻力特性远优于固定叶片除雾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