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54篇
安全科学   40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35篇
综合类   159篇
基础理论   32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91.
近三年中国甲醛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研究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已成为环境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OMI甲醛垂直柱浓度数据产品,结合各省市气象、植被、人类活动等数据,对全国2015—2017年甲醛柱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国甲醛柱浓度分布极不均衡,整体呈现自东南沿海向西北递减的趋势,此外在新疆与西藏的小部分地区存在高值区域.3年来全国甲醛柱浓度为整体上升,且变化率在-1.02~1.46之间,其中全国81%地区呈上升趋势,19%地区呈下降趋势.全国甲醛柱浓度季节性变化规律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甲醛柱浓度时空分布受气象因素影响,整体上与气温、降水呈正相关,但部分地区降水对甲醛有消减作用;甲醛柱浓度也与植被量呈正相关,如植被丰富的西藏地区及我国东南部,植被对甲醛柱浓度的影响显著.全国大多数省份甲醛柱量与地区生产总值、汽车保有量呈显著正相关,人类足迹分布模式与甲醛柱浓度空间分布的一致性较高,指示在城市发达地区,人类活动和经济发展、汽车尾气是导致甲醛柱浓度增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92.
基于2006~2017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本文以STIRPAT理论模型为基础,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分别从全国和区域两个层面深入探究人口、富裕程度和技术对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的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近年来,生活垃圾产生量快速增长,同时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2)从人口因素看,在全国层面上城镇化水平、人口规模、家庭规模和人口老龄化的弹性系数分别是1.152、0.585、-0.478、-0.230,对生活垃圾产生量的影响程度依次减小.在东部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人口规模增多和家庭规模小型化促进生活垃圾的产生,人口老龄化增加减少生活垃圾的产生.在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的正效应和人口老龄化的负效应明显强于东部地区,人口规模的正效应和家庭规模的正效应明显弱于东部地区;(3)从经济发展看,在全国层面上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与生活垃圾产生量呈现倒N型关系.在东部地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人均GDP的提升促进生活垃圾的产生;(4)从技术水平看,生活能源消耗强度和市容环境卫生费用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120、-0.0168,区域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293.
兰州市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战略支点作用.基于OMI(ozone monitoring instrument,臭氧层监测仪)数据产品,对2006-2015年兰州市对流层O3柱浓度与前体物及气象因子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5年兰州市对流层O3柱浓度值与HCHO总柱浓度值均随时间的变化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对流层NO2柱浓度值呈逐年递减的趋势;相关性分析得出,对流层O3柱浓度与HCHO总柱浓度、对流层NO2柱浓度相关性较高的地区范围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在敏感控制区上,2006-2015年VOCs敏感控制区从有到无,VOCs-NOx协同敏感控制区范围逐渐缩小,NOx敏感控制区范围逐渐扩大;在气象因子上,对流层O3柱浓度与气温、日照时间呈显著正相关,与气压、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在偏北风向上,风速为1.7~1.9 m/s时,兰州市大气对流层O3柱浓度相对较高.研究显示,NOx排放量的减少能有效降低兰州市对流层O3柱浓度.   相似文献   
294.
对2013年秋季和2014年春季两季辽东湾西北部海域共26个采样站位7种重金属含量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Hg、Zn和Cd含量的平均值均高于渤海工业化前沉积物重金属背景值。单因子污染指数和重金属地质累积指数评价结果显示,Cd属于"轻度"污染,Hg、Cu、Pb、Zn、As和Cr属于无污染程度。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较低"。单金属潜在危害系数程度较高的是Cd、Hg。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和TOC相关性分析表明:TOC含量与重金属Hg、Cu、Cd、Cr和As含量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进一步通过主成分分析表明该海域沉积物重金属有3个来源,即有机质降解;工业废水、城市排污及养殖自身污染;岩石的自然风化和侵蚀过程。本研究结果揭示了辽东湾西北部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初步推断了重金属污染来源,可为辽东湾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95.
鄱阳湖沉积物溶解性有机质光谱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前针对鄱阳湖流域沉积物溶解性有机质(DOM)光谱特征的研究仍较少,因此基于紫外-可见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并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PARAFAC),对鄱阳湖沉积物中DOM的物质组成和来源特征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鄱阳湖沉积物DOM的腐殖化程度较高,是陆源输入和藻类、浮游生物等内源产生的混合型,且以陆源输入为主.与碟形湖区相比,通江水域沉积物DOM的有色溶解性有机质浓度更高、 DOM粒径更大且芳香性及腐殖化程度更高.通过PARAFAC共解析出3个类腐殖质组分(C1、 C2、 C4)和1个类蛋白组分(C3).与碟形湖相比,腐殖质组分均表现为通江水域更高,其中C1组分在两区域的占比均为所有组分中最高,前者为42%,后者为46%.空间分布上,4个组分荧光强度总体上呈现东高西低的趋势,高值主要分布在都昌和南矶湿地水域附近,分析主要与丰水期水位上涨、大量植物被淹死亡和人类活动有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湖区不同沉积物DOM荧光组分差异较小,但以碟形湖区沉积物DOM腐殖化程度略高.  相似文献   
296.
巨儒 《青海环境》2007,17(4):182-183,194
面对新时期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双重挑战,城市环境问题显现出压缩性、复合性、分异性的特点,面对城市发展的形势,我国城市环境保护的对策也要进行相对调整。  相似文献   
297.
试论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中的公众意见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华 《青海环境》2007,17(3):135-137,150
文章对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中公众意见调查的特点、内容、方法、主体、结果及结论等方面进行了阐述,说明了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中进行公众意见调查的必要性,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98.
北方旱农区玉米自然降水生产潜力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针对我国北方水资源匮乏日益严重的状况,利用CERES-Maize作物模型模拟分析了北方旱区玉米自然降水生产潜力及其时空分布规律。研究表明,我国北方旱区玉米的水分生产潜力大小排序依次是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半湿润区的玉米自然降水生产潜力大约为11000kg/hm2,干旱区大约在5000kg/hm2,但同时半湿润区潜力的年际间波动性也最显著,干旱区则相对较为稳定。我国北方旱区东部的玉米生产潜力高于西部,但南北方向潜力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299.
为积极稳妥推进全国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本文紧紧围绕《关于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以环境执法改革为主体主线,从环境执法的总体方向、基本路径、主要任务三个方面进行政策分析解读,给各地在环保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中有效推进环境执法改革,提供改革路径指引和参考。  相似文献   
300.
基于Aura-OMI传感器L2-V003甲醛日产品数据,分析陕西省2010~2018年对流层的甲醛柱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并结合自然和人为因素等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区9年间甲醛柱浓度年际均值呈波动上升趋势,空间分布上关中地区向南北两侧递减.最小值出现在2017年,为9.45×1015molec/cm2;最高值出现在2018年,为17.40×1015molec/cm2,年均值为12.82×1015molec/cm2,季节均值水平为:夏季 > 冬季 > 秋季 > 春季,其中秋季波动性最大,春季最小.月均值幅度较大,呈周期性现象.甲醛浓度稳定性沿秦岭山脉向南北两侧递减;风向、气温和降水等自然因素均对甲醛空间分布产生重要影响,以汉中市为主,植被覆盖度与甲醛呈正相关区域,房屋建筑竣工面积、工业废气排放量、汽车保有量及大气传输等也是引起甲醛浓度变化的重要因素,针对不同区域时空分布特征结合自然、社会因素的相关性分析,提出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