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95篇
安全科学   28篇
废物处理   31篇
环保管理   32篇
综合类   139篇
基础理论   78篇
污染及防治   199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23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31.
近地层臭氧(O3)会对植物的生长和产量均产生一定的负效应。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不断升高的近地层O3浓度已经威胁到世界粮食安全。O3主要以干沉降的方式沉降到陆地生态系统,所以需要定量确定陆地生态系统中O3通量、干沉降速率和不同沉降通道的沉降过程,预测其对植物的潜在影响。介绍了目前O3干沉降的主要观测方法及其模拟模型,从4个方面(O3通量和干沉降速率的季节变化、日变化、气象因子等对O3干沉降的影响、不同O3沉降通道的沉降过程)重点评述了不同陆地生态系统O3干沉降观测和模拟的研究进展现状,并对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我国未来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32.
为分析石油石化企业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矛盾问题,选取有代表性的24家企业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随机抽样方法选定620名员工的样本容量,设置企业应急管理中涉及的应急培训、应急处置卡、应急准备、应急资源等4方面15项代表性问题作为问卷调查内容;根据调查问卷结果及分析,提出企业在应急培训、处置、准备方面的薄弱环节以及不同企业和领导层间在应急管理中的差异性;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关措施建议,为后续应急管理工作的改进完善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33.
在串湖流域黑臭水体污染治理过程中,调蓄池起到了合流污水截流及初期雨水面源污染控制的作用。本工程根据汇水分区的划分,共设置11座调蓄池,总调蓄容积为130500m^3。调蓄池的设置可最大限度地消减排入河道的污染物,同时对于控制初期雨水带来的面源污染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34.
Carbofuran (2,3-dihydro-2,2-dimethyl-7-benzofuranol-N-methylcarbamate) and carbaryl (1-naphthyl-N-methylcarbamate) are insecticides widely used in tea plantations. The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dissipation of carbofuran and carbaryl during the growth periods of Oolong tea, processing and roasting. Analysis of the residual insecticides was carried out using high-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a post-column fluorescence detector.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tea field carbofuran dissipated faster then carbaryl.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Oolong tea further reduced the carbofuran and carbaryl contents. The persistence of carbofuran and carbaryl was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roasting temperature. From the results, we conclude that the presence of carbofuran and carbaryl in tea can be reduced by proper field management, manufacturing and roasting processes.  相似文献   
435.
以用不同浓度的HNO3预处理后的椰壳活性炭为载体,负载铈制备SCR催化剂。利用比表面积分析仪(BET)、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催化剂活性实验,探讨了不同变量如金属离子的分布、焙烧温度和载体属性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HNO3处理后,经500℃焙烧金属铈负载量为7%的催化剂表现出优良的催化性能。在90℃时,NO转化率在90%以上,随温度升高,达到接近100%的NO转化率。  相似文献   
436.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水中四环素在天然和CaCl2改性沸石上的吸附行为及机制。实验表明,天然沸石对四环素具有吸附能力,CaCl2改性可以提高沸石对四环素的吸附能力。天然和改性沸石对四环素的吸附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颗粒内扩散不是吸附过程的主要控制步骤。Freundlich和Dubinin-Radushkevich(D-R)等温吸附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实验所用2种沸石对四环素的吸附行为,D-R等温方程拟合结果显示吸附过程包含离子交换作用。通过对天然和改性沸石吸附四环素前后溶液中主要阳离子浓度变化分析证实了该吸附过程包含离子交换作用。实验研究了pH值变化对沸石吸附四环素的影响,当pH=3~5时,天然和改性沸石对四环素的吸附量均随pH值的增加而急剧下降,而pH=5~10时,天然和改性沸石对四环素的吸附量变化均不明显,推测可能是离子交换作用和化学沉淀吸附作用所致。另外,实验还初步探索了溶液离子强度对沸石吸附四环素的影响情况,随着溶液中Na+和Ca2+离子强度的增加,吸附量先急剧降低随后趋向平稳,进一步说明了沸石对四环素的吸附过程不是由单一机制控制的。  相似文献   
437.
438.
以钛基氧化物涂层材料(Ti/SnO2-Sb2O5-IrO2)为阳极,碳纳米管修饰的石墨(GE—CNT)为阴极构建电化学系统进行硝酸根(NO3-)去除研究,考察了阴极材料、阴极电位和pH值对电化学法去除水中NO[的影响,同时检测了铵离子(NH4+)和亚硝酸根(NO2-)的生成量。结果表明,利用碳纳米管修饰的石墨阴极可获得较好的硝态氮去除效果;随着阴极电位负移,NO3-去除率随之升高;酸性条件下NO3-去除率最高,NH;生成量也更多。对于由NO3-转化产生的NH4+,在氯离子存在条件下再次进行电化学处理120min,其去除率可达97.1%。  相似文献   
439.
低温条件下生态槽深度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日变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偏高污染环境的现状,构建了以水生植物为主体的生态槽深度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研究了低温条件下生态槽深度处理生活污水过程中DO、pH、COD、NH4+-N、TP等指标的日变化特性。结果表明,生活污水COD为37.67~60.23 mg/L、NH4+-N为13.66~16.76 mg/L、TP为1.32~1.78 mg/L、水温为9~11℃,HRT为5 d时,生态槽出水COD、NH4+-N和TP平均为21.07 mg/L、0.99 mg/L和0.19 mg/L,均可达《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之Ⅳ类水标准。各级生态槽内DO浓度夜间低于昼间。夜间植物对NH4+-N和TP具有较强的吸收作用,平均去除率分别达94.83%和89.87%;而TN去除效果稍差,平均去除率为59.9%。  相似文献   
440.
Biodiesel from waste cooking oil (WCO) and soybean oil (SO) mixture was produced by changing the alkali catalyst (NaOH) content and the WCO to SO ratio in the feedstock. All the prepared biodiesel samples satisfied the standard requirement in terms of free glycerol, density, and acid value. The minimum catalyst content and the highest WCO composition to get biodiesel from the WCO/SO mixture feedstock without ruining the biodiesel properties were 1.0 and 60 wt %, respectively. This conclusion implies that the waste cooking oil mixture, which contains 40 wt % fresh soybean oil, could be treated like the fresh soybean oil to produce biodiesel, and that this behavior would be helpful to reduce the biodiesel production cost when waste cooking oil used as feedstock. The unsaturated methyl esters such as linoleic, and oleic acid were dominant (almost 80 % w/w) in the fresh soybean oil. However the saturated methyl ester was increased due to the double bond breaking during the frying process. These results may deteriorate the biodiesel quality by changing the methyl ester composi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