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4篇
  免费   226篇
  国内免费   575篇
安全科学   213篇
废物处理   53篇
环保管理   126篇
综合类   1107篇
基础理论   206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301篇
评价与监测   107篇
社会与环境   96篇
灾害及防治   7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135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190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41.
The effects of repeated applications of the fungicide triadimefon in agricultural soil on the microbial functional diversity of the soil and on the persistence of the fungicide in the soil were investigated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The degradation half-lives of triadimefon at the recommended dosage, simulated by a first-order kinetic model, were 23.90, 22.95, and 21.52 days for the first, second, and third applications, respectively. Throughout this study, no significant inhibition of the Shannon-Wiener index (H') was observed. However, the Simpson index (1/D) and the McIntosh index (U) were obviously reduced (p ≤ 0.05) during the initial 3 days after the first triadimefon application and thereafter, gradually recovered to or exceeded the level of the control soil. A similar trend in variation but with a faster recovery in the 1/D and U was observed after the second and third triadimefon applications, respectively. Taken together, the abov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epeated application of triadimefon enhanced the degradation rate of the fungicide and the recovery rate of the soil microbial functional diversity. It is concluded that repeated triadimefon applications in soil have a transient or temporary inhibitory effect on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  相似文献   
142.
基于人工蜂群算法与BP神经网络的水质评价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BP网络水质评价模型的不足,引入人工蜂群(ABC)算法,将求解BP神经网络各层权值、阀值的过程转化为蜜蜂寻找最佳蜜源的过程,提出了一种新的结合人工蜂群算法的BP网络水质评价方法(ABC-BP)。并以2000—2006年渭河监测断面的10组实测数据作为测试样本对其水质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得到的水质评价结果准确,并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43.
骨炭对水中不同形态Sb吸附和解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骨炭作为吸附剂,研究其在不同骨炭用量、pH值和温度条件下对水中Sb(Ⅲ)和Sb(Ⅴ)吸附和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骨炭对Sb(Ⅲ)的吸附效果远好于Sb(Ⅴ),在0.2~8.0 mmol/L的Sb(Ⅲ)和Sb(Ⅴ)浓度下,骨炭对这2种形态Sb的去除率分别为46.1%~78.6%和9.6%~31.7%。采用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均可以很好地拟合骨炭对Sb(Ⅲ)和Sb(Ⅴ)的吸附,Sb(Ⅲ)和Sb(Ⅴ)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110.1034 mg/g和17.4167 mg/g。骨炭对Sb(Ⅲ)的解吸也大于对Sb(Ⅴ)的解吸。骨炭对Sb(Ⅲ)和Sb(Ⅴ)的吸附受不同骨炭用量、pH值和温度影响。  相似文献   
144.
针对电容吸附除盐法的缺点,通过对电极进行绝缘处理,开发了一种新型高电压电容吸附除盐技术。实验结果表明:增大外加电压,有利于除盐效率的提高;外加电压为60V时,NaCl去除率可达90%以上;增大废水流速对吸附效果不利;反应温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不大;在NaCl质量浓度为80mg/L、外加电压为60V、反应温度为25℃、废水流速为36m/s、反应时间为30min的条件下,经一级处理和二级处理后出水的NaCl质量浓度分别为39mg/L和16mg/L,NaCl去除率分别为51.3%和80.0%。  相似文献   
145.
古城旅游地是独具中国传统魅力的重要旅游目的地,而古城居民是古城生命力之所在。以黄山市歙县徽州古城为案例地,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了古城居民感知的3个积极影响公因子和2个消极影响公因子,通过均值的比较,分析了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总体感知与态度。在此基础上,采用Bonferroni多变量协方差分析法(MNOVA)进一步分析不同细分居民群体对旅游影响感知的差异,展望了未来居民利益诉求的转变方向,以期为政府部门、旅游管理部门、旅游规划部门提供有益参考,促进古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6.
为探讨高效选择性回收污泥厌氧消化液中磷的离子交换方法,采用静态实验和动态实验研究了4种阴离子交换树脂(D213、D202、D301和DSQ)的磷回收性能,筛选了适合富磷污泥厌氧消化液选择性磷回收的高交换容量树脂。实验结果表明,D213、D202、D301和DSQ 4种树脂对正磷浓度为70 mg/L的厌氧消化液进行动态处理时,其最大穿透体积分别为3、7、17和90 BV;DSQ树脂磷交换容量远高于其他3种树脂,达到6 860 mg P/L湿树脂,是目前报道的高磷交换容量树脂的3~4倍;DSQ树脂能有效地抵抗厌氧消化液中有机质和硫酸根等阴离子的干扰;用NaOH溶液再生DSQ树脂并回收磷,磷洗脱率超过96%,洗脱液是高浓度含磷液,可作为磷矿石的优质替代品。研究表明,DSQ树脂是一种高效选择性分离磷的树脂,适用于污泥厌氧消化液的磷回收。  相似文献   
147.
为了解2种新分离微藻的净化和资源化潜力,研究比较了其生长、氮磷去除和营养特性。结果表明,栅藻和月牙藻的最大生物量(干重)分别为0.78g/L和0.53g/L;最大生物量(干重)增长速率分别为0.05g/(L·d)和0.03g/(L·d)。培养至第23天,栅藻和月牙藻对TN的去除率分别为85.1%和72.5%;对TP的去除率为82.6%和79.7%,但栅藻较月牙藻更易释放较多的No2--N进入藻液。稳定期时,栅藻、月牙藻的粗蛋白质含量和粗蛋白产量(干重)分别为31.8%、19.2%和0.24g/L、0.09g/L;粗脂含量和粗脂产量(干重)分别为7.81%、9.26%和0.06g/L、0.05g/L。综上,与月牙藻相比,栅藻具有明显的生长、氮磷去除和营养优势,在进行水产养殖废水的净化和资源化利用上可作为优选藻种。  相似文献   
148.
旅游循环经济理念下的珠江源旅游区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循环经济是发展旅游业一种新的指导思想,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范式。针对珠江源旅游区的现状,根据旅游循环经济资源循环利用和保护并重的理念,探讨其在旅游区的林地系统利用建设、湿地系统利用建设、岩溶地貌系统利用建设、旅游服务设施系统利用建设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9.
矿井通风仿真系统双线图的快速自动绘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深入研究通风网络巷道连接关系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一种新的效率更高的通风系统双线图的快速自动绘制方法,即"假双线法"。"假双线法"与固定宽度双线法有本质的不同,其本质是将单线巷道的线型用固定宽度双线线型表示,再对交叉点进行消隐处理,无需计算双线坐标来实现双线图的快速自动绘制。该法较好地解决了传统方法的缺陷,具有普遍性,其计算量小,执行效率高,并在双线图的基础上很容易拓展生成通风系统立体图。笔者研究成果,对于研发、改进矿井通风仿真图形系统和解决其他行业类似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0.
采集并分析全场不同母质形成的有代表性的土壤样本142个.研究结果表明,各类土壤全B、Mo、Zn和Mn含量的平均值均低于全国平均值,全量Cu平均值高于全国平均值.有效B、Mo、Zn和Mn含量的平均值均低于临界值,有效Cu的平均值稍高于临界值;但66.7%的土样有效Cu含量低于临界值.硼、钼、锌和锰严重缺乏,铜多数缺乏.全场各类土壤的微量元素含量差异较大,各类土壤微量元素的垂直和水平分布特征不尽相同,尤其是垂直分布差异明显.从土壤微量元素的全量与母质的关系来看,以玄武岩、紫色砂页岩母质形成的土壤全量较高,砂砾岩母质形成的土壤全量中等,砂页岩和冲积物母质形成的土壤全量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