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73篇
  免费   725篇
  国内免费   2148篇
安全科学   789篇
废物处理   267篇
环保管理   469篇
综合类   4483篇
基础理论   1020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197篇
评价与监测   462篇
社会与环境   378篇
灾害及防治   379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51篇
  2022年   443篇
  2021年   383篇
  2020年   410篇
  2019年   293篇
  2018年   304篇
  2017年   317篇
  2016年   318篇
  2015年   411篇
  2014年   477篇
  2013年   570篇
  2012年   625篇
  2011年   618篇
  2010年   528篇
  2009年   422篇
  2008年   447篇
  2007年   449篇
  2006年   426篇
  2005年   282篇
  2004年   211篇
  2003年   190篇
  2002年   218篇
  2001年   178篇
  2000年   180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891.
有机氯农药六六六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超兰  汪小勇  姜文  廖荣胜  黄锋 《生态环境》2007,16(5):1436-1440
我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量施用的有机氯农药,由于其性质极其稳定,在土壤至今仍有残留。植物修复有机农药污染土壤并不多见,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此项研究对提高土壤环境质量、保证农产品的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以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orum Lan.)、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和籽粒苋(Amaranthus hypochondriacus L.)作为供试植物,在有机氯农药六六六(HCH)质量分数为1.09 mg.kg-1的污染土壤中种植3个月,研究了种植不同植物条件下土壤中HCH的消解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种植植物大大提高了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和酶的活性,并且微生物的数量和酶的活性与土壤中HCH的消解密切相关。试验结束后,不同处理中HCH及其4种异构体的总含量降低幅度为43.87%~65.79%,其中种植紫花苜蓿和多花黑麦草的处理中HCH消解较快,对HCH污染土壤修复的效果较好。可见,植物修复技术是一种可行的环境友好的修复六六六污染土壤的技术。  相似文献   
892.
于建光  李辉信  胡锋  沈英 《生态环境》2006,15(3):606-610
在连续四年稻麦轮作的小区试验中,通过测定作物收获后表层土壤(0~5cm、5~10cm、10~20cm)中有机碳(SOC)、颗粒有机碳(POC)和矿物结合有机碳(MOC)含量的变化,研究施用秸秆(表施或混施)和接种蚯蚓(Metaphireguillelmi)对SOC、POC及MOC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否接种蚯蚓,经连续四年施用秸秆后,土壤0~5cm、5~10cm、10~20cm及0~20cm各土层的SOC和POC含量、0~5cm土层中MOC含量、10~20cm土层w(POC)/w(MOC)值均显著增加;混施秸秆相比表施秸秆更有利于各土层SOC与5~10cm土层POC含量提高。在施用秸秆条件下,接种蚯蚓使0~20cm耕作层土壤中POC和MOC含量有增加趋势;在秸秆施用且接种蚯蚓时,0~20cm耕作层的w(POC)/w(MOC)值均显著升高(与对照相比),表明秸秆施用且接种蚯蚓有助于土壤有机碳活性的提高。田间施用秸秆及接种蚯蚓对于促进农田土壤有机碳库增加及加快土壤有机碳循环与转化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93.
SO2长期吸入对大鼠肺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Affymetrix的基因芯片(RAE230A)技术,研究了SO2长期动态吸入(14mg/m3,1h/d,共30d)后大鼠肺组织基因表达谱的改变.结果表明,与对照组(CK)相比,SO2长期吸入后大鼠肺组织表达上调的基因有173个,其中包括79个已知基因和94个新基因,而表达下调的基因有85个,其中包括46个已知基因和39个新基因.表明:(1)长期吸入SO2的大鼠肺基因表达谱与其CK相比,表达有差异的基因涉及到脂肪酸代谢、免疫、炎症、氧化应激、原癌基因、肿瘤抑制基因和细胞外基质等,表明低剂量长期吸入SO2在体内的机理非常复杂;(2)SO2高剂量短期吸入与低剂量长期吸入后,大鼠肺组织基因表达谱的改变很不一致,表明二者在体内的作用机理不同;(3)SO2可引起多种基因的表达发生改变,这意味着多种基因的表达是易变的、不稳定的,在肺组织中可能存在着SO2诱发的表达不稳定型基因组.表1参19  相似文献   
894.
利用噬菌体随机十二肽库对金属N i2 进行了结合肽筛选,经5轮生物淘洗、噬菌体扩增和DNA测序,获得8条多肽序列,分析发现其中富含组氨酸(4~6个/肽).结果表明,组氨酸的存在对蛋白质和金属N i2 的结合起着关键作用.图1表1参11  相似文献   
895.
丘陵红壤开发的水土资源保护及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湖南省桃源县为例,针对目前丘陵红壤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探明季节性干旱成因和发生规律、水资源合理调蓄利用依据的基础上,提出了红壤丘陵区抗御季节性干旱的水分管理对策和主要措施;通过不同经营模式的水土资源动态观测、分析,提出了红壤丘陵区土壤允许流失值应≤200 t·km-2·a-1、相应的降水径流系数<0.25 等水土资源协调发展的关键技术指标,并在丘陵红壤坡地上建立了土壤侵蚀模数<100 t·km-2·a-1 的“土壤-水分-生物”资源互利型的高效利用模式。同时,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产业结构为中心,应用上述研究成果,建立了茶叶、苎麻、果业、庭园高效生态农业等四大科技先导型的产业化规模经营体系,为我国红壤丘陵区的农业产业化开发提供实用模式与示范样板。  相似文献   
896.
城市协调发展理论与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城市科技、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结构、功能、机理、机制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97.
酵母融合菌的完整细胞、细胞壁、细胞内含物富集水体中的铬,比较了各组分对铬离子的吸附能力差异,并进行了模型拟合.结果表明:细胞壁的去除率和吸附量都明显高于完整细胞;完整细胞及细胞壁对铬的吸附均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热力学方程,且细胞壁对Cr6 的最大吸附量和吸附亲和力都大于完整细胞,说明细胞壁是该吸附剂吸附重金属离子的主要部位.同时利用多种分析手段研究了各组分对铬的吸附行为:酵母细胞壁的特殊结构以及AFM图显示细胞壁可以为活性基团吸附、络合或螯合金属离子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X-射线衍射和FTIR分析检测表明吸附剂对铬的吸附并未破坏其本身的结构.  相似文献   
898.
以腐殖酸作为消毒副产物前驱物的代表,研究了γ-辐照对其去除效果.结果表明,γ-辐照对水中腐殖酸具有较好的去除作用.腐殖酸初始浓度为10mg·l-1时,在1.0kGy的辐照剂量下,腐殖酸去除率为88.6%,总有机碳减少62.8%,色度去除率为76%.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氧化还原电位先增大后减小,而电导率则相反.在相同的辐照剂量下,初始浓度较低的腐殖酸去除率较高.碳酸盐对辐照去除腐殖酸具有抑制作用,中性条件有利于γ-辐照对腐殖酸的去除.辐照去除腐殖酸的过程可用一级动力学描述.  相似文献   
899.
吴鑫  杨红 《生态环境》2003,12(1):81-85
概括了环境中可溶性有机物的特点,并系统总结了当前国内外关于可溶性有机物对土壤中主要污染物环境行为的影响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可溶性有机物对农药、多环芳烃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及分配等环境行为所起的作用。最后指出了该方面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应加强的方向。  相似文献   
900.
慢生根瘤菌交叉结瘤及其系统发育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选用包括6株花往根瘤菌[Bradyrhizobium sp.(Arachis)]在内的13株慢生根瘤菌,进行了6种豆科植物结瘤试验及共系统发育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慢生根瘤菌与试验的豆科宿主植物间普遍存在交叉结瘤,还发现有些菌株在原宿主外的豆科植物根部形成类根瘤的现象。16S rDNA和23S rDNA的PCR-RFLP分析揭示出这些菌株rDNA基因的差异性,不同宿主来源的慢生根瘤菌株可以同属一个rDNA类型,而从同一宿主中分离的根瘤菌菌株可分属多种不同的rDNA类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rDNA PCR-RFLP等遗传背景分析的手段,可能筛选出广谱的根瘤菌力株,表4参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