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146篇
安全科学   52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38篇
综合类   312篇
基础理论   67篇
污染及防治   47篇
评价与监测   29篇
社会与环境   33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31.
运用正交设计方法对SPME-GC法测试三氯乙烯、四氯乙烯的固相微萃取条件进行优化。首先选择样品量、NaCl用量、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解析温度等因素,设计5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方案。分析数据得到优化条件为NaCl用量30 g/L,萃取温度25℃,解析温度210℃,同时得出样品量与萃取时间是对试验结果具有显著意义的影响因素,采用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试验对其进一步优化,并对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最优条件为样品量为5.5 mL,萃取时间为20.13 min。  相似文献   
32.
重庆三峡库区非点源污染评价与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重庆三峡库区4个行政建制镇进行非点源污染监测与调查,以COD、TN、TP、Cu、Zn等指标为主要研究内容对库区农村环境进行污染特性分析并且利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对其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化肥流失、农药流失、水土流失等污染源进行非点源污染评价。结果表明:COD、TN、TP、Cu、Zn的平均排放浓度分别为22.15 mg/L、6.37 mg/L、1.49 mg/L、47.73 g/kg、85.24 g/kg,库区主要污染物依次为TN、TP、COD、Cu、Zn等,主要污染源依次是畜禽养殖、化肥流失、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农药流失、水土流失、水产养殖等。采用SPSS软件对影响库区环境污染的季节、收入水平、地域、畜禽养殖规模、环境基础设施完善程度等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COD主要影响因子是地域和畜禽养殖规模,TN主要影响因子是季节、地域和畜禽养殖规模,TP主要影响因子是环境基础设施完善程度、畜禽养殖规模和地域,Cu、Zn主要影响因子均是畜禽养殖规模。该研究可为重庆三峡库区生态修复、城乡统筹下的城乡规划及产业布局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3.
基于对西北地区大开发的关键性难题与一些违背自然规律的不良倾向的讨论 ,认为大开发的实施需要在系统科学思维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资源—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近年来 ,许多科学家从各种角度揭示了我国西北乃至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持续干旱的发展规律 ,对干旱化趋势与水盐失衡的分析表明 ,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化将长期存在 ,生态将继续退化 ,这种趋势是人力不可抗拒的。人为活动尤其是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对土壤生态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应该在严格控制水资源利用总量的前提下 ,调整用水格局 ,发展节水经济 ,科学确定社会经济用水和生态用水的比例 ,保证必须的生态用水 ,大力发展生态植被。指出在分析西北生态环境问题时过于强调人为活动而忽视自然因素作用的倾向 ,讨论了水库兴修、灌溉、土地利用与改良、深层水利用、水环境脆弱性等水资源—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中的若干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34.
絮凝剂聚硅酸锌铁(PZFSiC)的研制和性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高模数水玻璃溶液中加入酸制备出聚硅酸,再引入适量的金属离子M(Zn、Fe),研制出一种新型的无毒无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聚硅酸锌铁(PZFSiC).探讨了M与SiO2不同浓度比和不同pH值对PZFSiC的絮凝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找出了最佳的制备工艺条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两种不同的水样进行了絮凝实验,确定出水处理中最佳絮凝工艺条件.结果表明,PZFSiC具有较好的贮存稳定性,在使用PZFSiC时,适应的pH范围广.在实验过程中形成大而致密的絮体,沉降迅速,浑浊度去除率超过98%,COD去除率达93%.处理后的废水,出水水质好,水样澄清透明.在与同类絮凝剂对比实验中,效果优于PZSiC和PFSiC.  相似文献   
35.
海洋沉积物中的天然气水合物与海底滑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由天然气和水形成的类似冰状的固体物质 ,主要存在于在低温高压背景下的海底沉积物和陆地永久冻土地带中。赋存于海底沉积物中的天然气水合物虽然本身能作为准稳定的胶结物对海底有建造作用 ,但由于其稳定性对特定温度和压力的严格依赖 ,海平面的下降、海底的连续沉积、地震等自然因素以及海洋钻探等人为因素造成的海底温压条件的改变会引起其分解 ,从而使海底沉积物失稳甚至导致海底滑坡。本文详细介绍了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导致滑坡的机制、实例以及该种海底滑坡体的特征 ,并对以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6.
本文介绍了以芳纶纤维为主要材料的我国新一代特警战训服面料的技术研发及达到的主要性能指标。通过试验研究,开发了具有高强防撕裂、永久阻燃、耐高温、防静电、防油拒水、防酸碱等具有集成防护功能的特警战训服系列面料。  相似文献   
37.
“放管服”背景下以环评为核心的环境准入体系面临工作周期长、制度效率低、结论可验证性差、社会认可度不高等诸多挑战。本文针对“三线一单”具有的早期介入和共享区域基础信息的工作特征,认为将“三线一单”纳入环境准入体系后可以更好地发挥系统性预防作用,提升政府的决策能力和环评工作效率,实现环境准入体系的高质量和高效率。在重构环境准入体系方面,提出了“三线一单”与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制度衔接的关键环节:明确三项制度不同的职责定位和责任主体、厘清三项制度的衔接环节,以及完善三项制度间的信息交互。  相似文献   
38.
采用钙镁试剂 (CLG) 示波计时电位法 ,分别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直接检测天然水中的无机单核铝 [Ali]和总单核铝 [Ala]浓度 .并用该法测定了酸消化水样中的总铝 [AlT],由 [Ala]-[Ali]间接得到有机单核铝 [Alo],[AlT]-[Ala]得到酸溶态铝 [Alr],从而实现了水中五种Al形态的电化学测定 .实验结果表明 :在pH9 0的 0 5mol·1 - 1KCl+ 0 1mol·1 - 1Na2 B4 O7缓冲溶液中 ,CLG切口为Ep1=-0 75V ,加入铝后出现新切口 ,Ep2 =-0 90V ,检测线性范围为 8× 1 0 - 6— 4× 1 0 - 5mol·1 - 1,检测下限为 6× 1 0 - 7mol·1 - 1,在 3× 1 0 - 5mol·1 - 1Al时 ,相对标准偏差为 4 8% (n =1 0 ) .在中性条件下测定的是无机单核铝 ,而在碱性条件下则是总单核铝 (包括无机单核铝和有机单核铝两部分 ) .  相似文献   
39.
通过比较不同光和盐水平下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光合光响应参数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差异,探讨了遮阴和施盐处理下银叶树幼苗的光合生理及适应能力。以银叶树盆栽幼苗为研究对象,以全光无盐为对照,设置遮阴(遮光率为80%)与2.5%盐水处理,经60 d的处理,测定其光合光响应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在正常环境下,银叶树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及Chla/b分别为1023、28.8μmol·m^?2·s^?1及3.65,属阳性树种。在无盐条件下,遮阴处理导致了叶片叶绿素含量、表观量子效率(AQY)、PSⅡ潜在活性(Fv/Fo)、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及PSⅡ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的升高,却降低了Chl a/b、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LSP、LCP、暗呼吸速率(Rd)、初始荧光(Fo)、PSⅡ实际光合效率(ΦPSⅡ)、表观光合量子传递效率(ETR)、光化学猝灭系数(qP)及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在全光照或80%的遮阴环境下,盐胁迫均使得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光响应参数(AQY、P′max、LSP)及叶绿素荧光参数(Fm、Fv/Fo)显著下降(P<0.05);而在全光环境下,盐胁迫同样显著降低了Fv/Fm、ΦPSⅡ、ETR(P<0.05),但在遮阴环境下,盐胁迫并没有显著降低叶片Fv/Fm、Fv′/Fm′、ΦPSⅡ及ETR(P>0.05)。盐分对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光响应参数(AQY、P′max及LSP)及叶绿素荧光参数(Fo、Fm、Fv、Fv/Fo、ΦPSⅡ、ETR及NPQ)的影响高于光照,光和盐对叶绿素含量、光合光响应参数(AQY、P′max及LSP)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没有交互作用。研究表明,银叶树幼苗表现出较高的耐阴性及对弱光的利用能力;盐胁迫使银叶树幼苗发生了明显的光抑制,PSII的光化学活性降低,过剩光能对光系统的破坏的风险增加,光能转换效率与电子传递能力下降,光合作用效率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40.
活性污泥运转效能的生物监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讨论了θ/℃,pH,ρ(BOD)/mgL^-1,ρ(COD)/mgL^-1,ρ(SS)/mgL^-1,ρ(N)/mgL^-1,ρ(P)/mgL^-1,w(Cu^2 )/10^-6等几个影响活性污泥状况的理化因素,认为必须调节均化进水的水质水量,并调控污泥龄,回流比,曝气量等各种运行参数,分析了活性污泥的生理,生化监测法及运用细菌,藻类,原生动物,后生动物所进行的生物监测,提出通过监测原生动物群落动态是判断活性污泥运行效能的一种较简便准确的方法,比较了斑点杂交法(dot blot hybrid-ization),最大机率法(most probable number methods,MPNM),抗体(antibody)法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法检测氨氧化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数量的效果,表明斑点杂交法具有高的准确度,并能检测出较低密度的细菌,MPNM低估了细菌数量,抗体法有高估细菌数的可能,FISH法对氨氮含量高的活性污泥混合液检测结果较好,但对低氨氮含量污水厂出水和河水的检测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