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50篇
安全科学   47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146篇
基础理论   24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The St. Thomas East End Reserves or STEER is located on the southeastern end of the island of St. Thomas, USVI. The STEER contains extensive mangroves and seagrass beds, along with coral reefs, lagoons, and cays. Within the watershed, however, are a large active landfill, numerous marinas, resorts, various commercial activities, an EPA Superfund Site, and residential areas, all of which have the potential to contribute pollutants to the STEER. As part of a project to develop an integrated assessment for the STEER, 185 chemical contaminants were analyzed in sediments from 24 sites. Higher levels of chemical contaminants were found in Mangrove Lagoon and Benner Bay in the western portion of the study area. The concentrations of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PCBs), 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 (DDT), zinc, copper, lead, and mercury were above a NOAA Effects Range-Low (ERL) sediment quality guideline at one or more sites, indicating impacts may be present in more sensitive species or life stages. Copper at one site in Benner Bay was above a NOAA Effects Range-Median (ERM) guideline indicating effects on benthic organisms were likely. The antifoulant boat hull ingredient tributyltin (TBT) was found at the third highest concentration in the history of NOAA’s National Status and Trends (NS&T) Program, which monitors the nation’s coastal and estuarine waters for chemical contaminants and bioeffects. The results from this project will provide resource managers with key information needed to make effective decisions affecting coral reef ecosystem health and gauge the efficacy of restoration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112.
发光细菌法监测河流水质状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发光细菌法对淮阴市河流水样的毒性进行监测,并以毒性较为稳定的HgCl2作参比毒物,使此法所测得的毒性 定量化。据水质毒性分级标准,对水样毒性测定结果进行评价,同时参照水质的理化因子,可以看出,该方法测出的水质毒性能够更好地反映出水质的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113.
分析了中国部分污水处理厂污泥的特性。借鉴部分城市污泥处置利用的先进手段和经验,提出了中国污泥资源化利用应遵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政府提供优惠的产业政策。同时以示范工程为依托。污泥利用形成产业化.成为污水处理企业除污水处理费征收、中水回用之外的第三个经济增长点。弥补污水处理费用的不足,解决污水处理从业人员过多的问题,而且还可以充分发挥污水处理厂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4.
原子吸收法测定重金属的预处理方法讨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韵华 《云南环境科学》2004,23(Z1):213-214
介绍了原子吸收法测定煤灰、煤渣、塑料薄膜、植物、粮食作物、蔬菜、水果、鱼类、矿石和矿渣等各种类型样品中重金属不同的分解方法.  相似文献   
115.
祁连山高山草甸土壤CO2通量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连接Li-6400-09土壤呼吸室,在2004年生长季节对祁连山高山草甸土壤CO2通量沿海拔梯度进行了野外定位试验,统计分析了水热因子及根系生物量对高山草甸土壤CO2通量特征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土壤CO2通量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化规律,沿海拔梯度土壤CO2通量随着海拔梯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其变异系数逐渐增加;就日变化而言,土壤CO2通量晚间维持在较低水平,02:00~06:00最低,在07:00~08:30开始升高,11:00~16:00达到峰值,16:00~18:30开始下降,整个过程呈单峰曲线.土壤CO2通量的日平均值介于(0.56±0.32)~(2.53±0.76)μmol·(m2·s)-1.从季节变化来看,土壤CO2通量均以夏秋季较高,春冬季排放量较低,7~8月份达到最大值[4.736 μmol·(m2·s)-1],6月与9月份次之,5月与10月份基本一致,整个生长过程总的变化趋势呈单峰曲线形式.高山草甸土壤CO2通量在植物生长季与10cm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根系生物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关系,表明高山草甸土壤CO2通量的空间变异主要受温度、水分和植物根系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16.
张晓勇  黄卫  司蔚  陆烽 《环境科技》2006,19(Z1):84-86
环境突发性事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心.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阐述了环境突发应急事故的特点,并时环境突发应急监测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做了介绍,最后对江苏省的环境突发应急监测工作状况做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17.
为深度解析人工强制混合充氧过程中细菌群落的演替,以西安金盆水库为研究对象,对2018年8月~2019年4月水库主库区垂向细菌种群结构进行连续监测.结果表明,受人工强制混合充氧作用影响,水库水体中的优势菌群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的丰度由11.7%~19.2%降至6.3%~8.9%.其中,表层、中层和底层水体蓝细菌的丰度分别由18.3%、11.7%、19.2%降至8.9%、6.3%、7.9%.人工强制混合作用使垂向水体细菌的种群结构差异降低,样本之间的离散度逐渐减小,其中优势菌群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在水体垂向的丰度分别由"中 > 底 > 表"和"表 > 底 > 中",逐渐变为表、中、底层趋于均一.人工强制充氧作用使底部水体溶解氧(DO)含量逐渐升高,好氧型细菌的丰度得到明显的增加,其中Polynucleobacter的丰度从0.06%增加到1.06%,甲基孢囊菌属(Methylocystis)的丰度由0.18%增至2.20%,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的丰度由0.02%增加到1.96%.通过冗余分析可知,影响细菌群落组成的主要因素为水体热分层稳定性、水温、DO、总磷(TP)和总氮(TN).  相似文献   
118.
不同类型机动车尾气中的多环芳烃含量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底盘测功机模拟汽车的加速、减速、匀速和怠速过程,采集了机动车排放的尾气,并对尾气中颗粒态物质和气态物质的多环芳烃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柴油车和汽油车无论在何种工况下,尾气中低环多环芳烃在气态物质中的含量都要高于在颗粒态物质中的含量;中环多环芳烃在气态物质中和颗粒态物质中的含量相接近;高环多环芳烃在颗粒态物质中的含量要高于气态物质中的含量.机动车尾气中PAHs的苯并[a]芘等效致癌浓度(BaPE)在0.558~5,684之间,BaPE/BaP比值在2.029~8.413之间.即BaP以外的多环芳烃贡献了相当于103%~741%BaP浓度的等效致癌毒性;尾气中气态物质和颗粒态物质的PAHs总量和苯并[a]芘含量的回归分析表明两者之间存在着较好的线性关系,其可决系数分别为0.8343和0.7158.  相似文献   
119.
氮沉降与生物炭对土壤可溶性有机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盆栽实验,探讨氮沉降与生物炭(BC)施用对杉木幼苗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和可溶性有机质(DOM)光谱学特征的短期影响.氮沉降处理为0(对照)、40(低氮)和80kgN/(hm2·a)(高氮),在不同氮沉降下BC施用水平分别为0(对照)、12(低量BC)和36t/hm2(高量BC).结果表明:相比对照处理,单独低氮与单独高氮处理3个月后土壤pH值分别下降了0.06和0.09(P<0.05),但单独施用BC和氮沉降背景下施用BC处理的土壤pH值均呈上升趋势,增加了0.32~0.94(P<0.05).与对照处理相比,单独低氮处理的土壤DOC含量显著降低,单独高氮处理的则显著升高且DOM结构趋于简单;单独施用BC和氮沉降背景下施用BC处理中,低量BC处理的土壤DOC含量无明显变化,但高量BC处理的显著提高了30.1%~95.6%,并且DOM结构趋于复杂.冗余分析发现,土壤pH值是导致不同处理DOM存在差异的关键因素.因此,氮沉降背景下施用高量BC短期内可以减缓土壤酸化,提高土壤DOC含量并使DOM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20.
在实验室模拟培养条件下,研究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和Shewanella putrefaciens在厌氧体系中对V(V)的耐性试验,探讨在不同的V(V)浓度、接菌量、pH值和不同蒽醌-2,6-二磺酸(AQDS)浓度下对V(V)还原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进行表征.结果表明V(V)浓度低于10mg/L时对S.oneidensis MR-1和S.putrefaciens的生长影响较小,V(V)浓度超过20mg/L则会抑制其生长和V(V)的还原;随着接菌量的增加,2种微生物对V(V)的还原能力逐渐增强;2种微生物最适生长pH值均为7.0左右,弱碱性环境下2种微生物对V(V)的还原率高于弱酸性环境;添加1mmol/L AQDS会加快2种微生物对V(V)的还原.菌株培养3d后通过SEM分析,S.oneidensis MR-1和S.putrefaciens进行V(V)还原的同时也伴有少量的吸附作用.利用XPS能谱分析表明S.oneidensis MR-1和S.putrefaciens将V(V)还原为V(I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