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659篇 |
免费 | 2818篇 |
国内免费 | 60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778篇 |
废物处理 | 460篇 |
环保管理 | 673篇 |
综合类 | 4741篇 |
基础理论 | 1572篇 |
环境理论 | 2篇 |
污染及防治 | 2782篇 |
评价与监测 | 394篇 |
社会与环境 | 333篇 |
灾害及防治 | 34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5篇 |
2024年 | 161篇 |
2023年 | 294篇 |
2022年 | 557篇 |
2021年 | 488篇 |
2020年 | 431篇 |
2019年 | 367篇 |
2018年 | 391篇 |
2017年 | 509篇 |
2016年 | 528篇 |
2015年 | 577篇 |
2014年 | 648篇 |
2013年 | 831篇 |
2012年 | 716篇 |
2011年 | 698篇 |
2010年 | 530篇 |
2009年 | 495篇 |
2008年 | 520篇 |
2007年 | 492篇 |
2006年 | 389篇 |
2005年 | 268篇 |
2004年 | 207篇 |
2003年 | 239篇 |
2002年 | 197篇 |
2001年 | 173篇 |
2000年 | 180篇 |
1999年 | 197篇 |
1998年 | 175篇 |
1997年 | 164篇 |
1996年 | 147篇 |
1995年 | 98篇 |
1994年 | 105篇 |
1993年 | 73篇 |
1992年 | 49篇 |
1991年 | 39篇 |
1990年 | 23篇 |
1989年 | 19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1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81.
982.
983.
研究长三角典型都市农业村镇不同土地利用下的氮素非点源输出特征,以期为治理该区域的面源污染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典型次降雨径流事件中氮形态和输出负荷变化的研究发现:监测点总氮(TN)的事件平均浓度(EMC)为20.01~22.83mg/L,其中溶解态氮(DN)占TN的比例最大;研究区非点源氮流失以溶解态为主,DN又以溶解态有机氮(DON)为主.耦合各形态氮浓度与径流量特征,发现非点源氮素输出呈现2个峰值,且出现在径流峰值之前4~55min;TN、DN和硝态氮(NO3--N)浓度随降雨时间增加呈现减少趋势;氮素负荷受其浓度和径流量的共同作用,基本上呈现与氮素浓度相同的变化特征,但起伏变化较为平缓.氮素污染负荷积累曲线分析表明,村域地表径流各形态氮素均存在初期冲刷效应. 相似文献
984.
具有持久性、迁移性和毒性(PMT)的化学物质,可能会对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造成危害,正受到世界各国化学品管理机构的关注。近年来,我国化学品环境管理机构也开始关注化学物质的PMT危害特性,并逐步开展潜在PMT物质的筛选及环境风险评估工作。然而,筛选工具的缺乏已成为制约我国开展有毒有害物质以及新污染物筛选等工作的重要因素。为服务于我国潜在PMT物质的环境管理工作,本研究基于14 770条数据信息,构建了能够预测化学物质PMT特性,且能快速筛选出潜在PMT物质的高通量计算毒理学工具。该工具包含26个定性和定量模型,模型表征结果显示,定性模型均具有较好的分类性能,定量模型均具有较好的拟合优度、稳健性和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985.
986.
987.
根据原子荧光光度法,用吉天AFS-830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水样中的总砷,并且分析了主要的测量不确定度来源,即工作曲线不确定度、标准溶液不确定度、测量重复性不确定度和仪器分辨率不确定度,分别量化后合成测得总砷的测量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988.
989.
遥感资料在青海草地资源监测及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EOS/MODIS、NOAA/AVHRR卫星遥感监测的植被指数(NDVI)、地面定点监测的实际地上牧草产量资料,依据卫星遥感监测原理,在点和面上研究、建立了植被指数与牧草产量之间的关系模式,给出了草地资源卫星遥感监测和评价方法。监测和评价结果显示:2004年青海省草地资源从东南部向西北部逐渐递减,产量最高区处于黄南州南部和果洛州东南部,最低区处于西北部的柴达木盆地,近20年来天然草地资源的分布规律没有发生变化,但草地生产力在逐步下降,草地资源在逐年减少,仅果洛州全州平均牧草产量比1986年下降了4.04%,牧草总量减少85.10×104t,理论载畜量减少了63.11×104只绵羊单位;暖干旱化的气候变化趋势是造成青海省天然草地生产力下降、呈现退化趋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