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05篇
  免费   730篇
  国内免费   1215篇
安全科学   921篇
废物处理   70篇
环保管理   348篇
综合类   3287篇
基础理论   547篇
污染及防治   119篇
评价与监测   279篇
社会与环境   284篇
灾害及防治   195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287篇
  2021年   304篇
  2020年   340篇
  2019年   210篇
  2018年   231篇
  2017年   241篇
  2016年   209篇
  2015年   288篇
  2014年   255篇
  2013年   314篇
  2012年   379篇
  2011年   383篇
  2010年   355篇
  2009年   285篇
  2008年   308篇
  2007年   339篇
  2006年   346篇
  2005年   229篇
  2004年   156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0 毫秒
941.
对长江南京段水、悬浮物及沉积物中多氯有毒有机污染物进行了分析测定,由色谱/质谱测得的结果表明,水和沉积物中多氯有机污染物的浓度较低,低于欧洲主要河流中的含量水平.悬浮物中这类污染物总含量较高,为56.45~62.35μg/kg,而水中总含量仅为14.61~15.83ng/L.由于长江中污染物被充分稀释与混匀,各采样点的水和悬浮物中该类污染物的浓度变化不大,两相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但各采样点的沉积物中多氯有机污染物含量差异甚大,表明悬浮物的沉积极不均一.沉积物中主要污染物是六氯苯(HCB)和它的代谢产物五氯苯(PeCB)以及滴滴涕(DDT)的代谢产物,其他多氯有机污染物含量很低.  相似文献   
942.
自"十五"以来,为改善水质,我国许多城市湖泊均先后采取了水环境治理措施.为了解这些措施对富营养化城市湖泊水质改善成效,根据中国科学院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对蠡湖的长期监测数据和本课题组2017年对蠡湖的两次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探讨了无锡蠡湖综合整治前后近30年来水环境质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①TN、TP、高锰酸盐指数和Chl-a等水质指标的浓度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1997~2003年间处于最差状态,2003年经过综合整治后呈现逐年递减趋势,但近两年略有反弹;水体透明度整治前后无明显改善.②从季节上看,综合整治之前,水质波动较大;综合整治之后,蠡湖各项指标出现显著差异,冬季水质明显好于夏季.③从区域上来看,蠡湖西部水质明显优于东部湖区.综合其他城市湖泊治理情况,研究表明水环境治理可以改善湖泊水质,但在水质改善后需要恢复草型生态系统,推进以生物调控为主的生态修复,逐步提升物种多样性,真正恢复湖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943.
2009年秋季利用河北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机载气溶胶粒子探头(PCASP-100X)和前向散射滴谱探头(FSSP-100-ER)在石家庄市上空进行了多次气溶胶观测.选取2009年9~10月间的7架次雾天、1架次小雨天及1架次密卷云天观测资料,重点研究雾天气溶胶粒子数浓度和直径的垂直、水平分布特征及粒子谱分布,并与密卷云天和小雨天的探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石家庄地区气溶胶粒子数浓度较高,近地面最大值达11910个/cm3.气溶胶粒子数浓度主要受天气条件影响,逆温层是影响粒子垂直输送的主要因素,在逆温层下粒子累积形成粒子数浓度的高值区,逆温层以上气溶胶粒子数浓度迅速减少,雾天和密卷云天粒子数浓度随高度多呈负指数分布;雾天多伴有逆温层和较大空气湿度,有利于气溶胶粒子累积,数浓度一般可达104个/cm3以上,容易形成低能见度污染天气;气溶胶粒子数浓度在无降水日有累积效应,降雨对气溶胶粒子有明显清除作用;粒子数浓度和粒子直径在水平方向上呈不均匀分布,随着高度增加粒子数浓度和直径的水平绝对偏差减小,相对偏差往往增大;不同天气下尺度谱型类似,多呈单峰分布,在0.11μm左右处出现峰值,但在雾天、密卷云天、小雨天气下的气溶胶粒子峰值依次变小,并且随高度增加,尺度谱峰值数密度值降低,谱变窄.  相似文献   
944.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口的迅速膨胀,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水文过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其研究已经成为国际热点问题和前沿领域。论文首先分析了LUCC水文效应的研究方法,然后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驱动力方面:造林与毁林、城市化过程与农业开发活动以及水土保持等,概述了LUCC水文效应的研究进展。综合分析表明:关于城市化过程的水文影响研究,一般认为,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驱动下,不透水面积大量增加,改变了水量平衡状况,造成入渗减少,洪峰流量增大,但不同地区城市化发展程度的不同使得水文效应的表现也不相同;水土保持水文效应的研究一般认为,水土保持通过植树造林、种草、修建梯田、淤地坝等措施,使得区域/流域下垫面覆盖状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造成年径流和洪峰流量减少,而使入渗和枯季径流增加,但因地理位置和气象条件等方面的差异,不同地区水土保持产生的水文影响也有所差别;造林与毁林、农业开发活动对水文过程的影响则因研究尺度、区域位置、气象条件、研究对象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较大的差异。因此,需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正确评价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效应,为水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45.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对污水中有机物的降解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芦苇-砾石(W1)、组合植物-砾石(W2)和芦苇-组合填料(W3)3种不同类型的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受污染水体.当进水COD为44~96mg/L,HRT≥2d时,3个系统出水COD均<30mg/L,达到地表水环境Ⅳ类水体COD标准.W2系统在HRT≥4d时,出水COD<20mg/L,达到Ⅲ类水体COD标准.有机物降解速率依次为W2>W3>W1.GC/MS分析表明,与W1相比较,W2和W3出水中有机物的碳原子数、分子量和化合物组成类似,对污染物向低碳小分子迁移转化更为彻底.运用PCR-DGGE技术考察不同湿地系统中微生物种群及其分布特征表明,不同类型湿地系统中水生植物和填料种类及空间位置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6.
采集了太湖梅梁湾的柱状沉积物,分析和研究了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吸附动力学以及潜在的可交换性磷随深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样品中各形态的磷含量随着深度增加总趋势为减小.不同深度的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过程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在前3h内,沉积物对磷的吸附速度较大;12h后,基本达到平衡.磷最大吸附量随深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到达18cm后趋于平缓.样品中的潜在可交换性磷(qi)的含量为2.48~17.40mmol/kg,其分配系数(Kp)为1.81~51.44m3/kg,随深度的增加,qi和Kp均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根据疏浚后新形成的表层沉积物磷的净释放量(即表征磷释放的潜在可交换性磷与表征吸附的最大吸附量之差)的变化趋势,推算出该区域环境保护疏浚的最小深度为25cm.  相似文献   
947.
美国AERMOD模型与中国大气导则推荐模型点源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美国AERMOD模型和中国大气导则推荐模型一般浓度公式,通过大气稳定度和扩散参数的确定、复杂地形处理和对流条件下污染物扩散等原理方面的比较认为,AERMOD模型优于大气导则推荐模型.以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2个试验场Clifty Creek(平坦地形)和Lovett(复杂地形)的数据资料为比较数据,分别用AERMOD模型和大气导则推荐模型计算SO2小时质量浓度,在Pasquill 6类稳定度下用相对偏差(FB)、预测值与观测值的比率(RHCR)及图形法(Q-Q图)等进行模型比较,结果表明:在RHCR和FB中,AERMOD模型除个别值外,其他均好于大气导则推荐模型;而大气导则推荐模型存在接近或大于模型可靠性界限0.67(0.66和0.74),说明其可靠性比AERMOD模型差;图形法比较中,强不稳定和不稳定下AERMOD模型明显好于大气导则推荐模型,而大气导则推荐模型预测值明显偏低,其他稳定度下结果相差不大.研究认为:在平坦地形和复杂地形条件下,AERMOD模型点源预测值均优于大气导则推荐模型,并从原理上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948.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实施有效性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管理程序、技术方法、内容设置、评价结论及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等方面,建立了评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有效性的指标体系,包括“早期介入、公众参与的有效性、评审制度的严格性、工作程序的合理性、评价方法的实用性、技术手段的先进性、指标体系的全面性和合理性、环境质量评价标准的有效性、累积影响评价、替代方案、评价结论的明确性、规划评价结论的有效采纳、缓解和跟踪措施”等13项指标,并在对9个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实施有效性评估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该领域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介入时机晚、替代方案较少、公众参与普遍流于形式和对累积影响考虑不够等.   相似文献   
949.
滇池福保湾沉积物不同形态磷的垂向分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应用SMT连续提取法分析滇池福保湾柱状沉积物的磷(P)形态,探讨P形态的垂向分布特征.沉积物中总磷 (TP)含量高,最高达4 200 mg/kg, 无机磷 (IP)是TP的主要部分,占TP的52%~91%, 铁/铝结合态磷 (Fe/Al-P)是IP的主要部分,占IP的55%~94%.同一湖区不同采样点的沉积物P形态的垂向变化不同,湖湾北端近河口处和南端远离河口处的沉积物中Fe/Al-P, IP, 有机磷 (OP)和TP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增加,6~11 cm 层的含量最高,这与近年来入湖河流污染负荷削减和河堤阻隔导致P入湖量减少有关.河口处沉积物的钙结合态磷 (Ca-P)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增加,最南端沉积物的Ca-P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减少.离河口较远的沉积物中,Fe/Al-P, IP, OP,TP和Ca-P均随深度增加而减少.各点沉积物P形态的变化受该点人类活动带来的入湖污染物量的影响较大,距河口最远处的沉积物中P形态随深度变化不如其他点明显.   相似文献   
9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