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3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629篇
安全科学   118篇
废物处理   58篇
环保管理   114篇
综合类   1000篇
基础理论   212篇
污染及防治   324篇
评价与监测   89篇
社会与环境   74篇
灾害及防治   6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7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7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选择甲基叔丁基醚为萃取剂,1,2-二溴丙烷为内标物,建立了含氮消毒副产物三氯硝基甲烷(TCNM)的测定方法.以甲胺为前体物,考察了饮用水氯化消毒过程中三氯硝基甲烷(TCNM)的生成过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pH在碱性条件下TCNM的生成量比中性和酸性条件下高,TCNM的生成量随着pH的增大而逐渐提高.在投氯量2~8mmol·L-1的范围内,TCNM的生成量随着投氯量的增加而提高,当投氯量由8 mmol·L-1增加到12 mmol·L-1时,因自由氯的浓度较高,甲胺还通过其它路径发生反应生成了腈类和醛类,从而使TCNM的生成量降低.在甲胺投加量0.5~4 mmol·L-1的范围内,TCNM的生成量随着甲胺和氯胺的投加量的增加而提高.在10~30℃范围内,温度对甲胺生成TCNM的影响较明显,温度越高,TCNM的生成量越高.甲胺氯化形成TCNM的过程符合亲电反应的机制,HClO和ClO-可以作为亲电试剂进攻甲胺最终形成TCNM.  相似文献   
972.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The aerobic granular sludge (AGS) process and microalgal-bacterial granular sludge (MBGS) process were comparably applied for municipal wastewater...  相似文献   
973.
中国绿色建材发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绿色建材是一种不破坏环境,不能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资源,满足社会发展的新型建筑材料。本文扼要介绍了我国绿色建材的发展现状,着重从三个方面分析了绿色建材评价标准,加强和完善绿色建材认证制度等建议以促进我国绿色建材的发展,从而保证环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74.
测试了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膜材料的透湿性和对氯化钠气溶胶、粉末状微生物枯草芽孢杆菌黑色变种(ATCC9372)、液体中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株的防护性能。结果表明,该复合膜材料有良好的透湿性能,同时对氯化钠气溶胶、粉末状和液体中的微生物均具有良好的防护性能。  相似文献   
975.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暴发后,中国多地实施了严格的管控措施,导致污染物排放量明显下降.但在减排实施的情况下,京津冀PM2.5等污染物浓度较过去5 a同期却明显增长,出现了两次PM2.5重度污染事件.利用欧洲中心ERA5再分析资料分析发现,相对于过去5 a, COVID-19管控期间京津冀地区的气象场表现为偏高的相对湿度、偏低的边界层高度和边界层内异常的辐合上升运动,有利于颗粒物的吸湿增长和二次转化,不利于污染物垂直方向上的扩散.此外,利用WRF-Chem模式开展敏感性试验发现,在京津冀中部地区气象场的变化导致2020年管控期间ρ(PM2.5)升高了20~55μg·m-3,升高比例高达60%~170%.进一步利用过程诊断分析法得出,增强的气溶胶化学过程和不利的湍流扩散条件是2020年COVID-19管控期间PM2.5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在当今减排的大背景下,边界层高度和相对湿度的变化可能成为预报预测京津冀地区PM2.5污染事件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76.
杜楠  陈磊  廖宏  朱佳  李柯 《环境科学》2023,44(7):3705-3714
自2013年我国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来,大气颗粒物浓度显著降低,但臭氧(O3)污染日益严峻,同时对流层O3作为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其辐射强迫能够影响天气和空气质量.利用双向耦合的区域空气质量模型WRF-Chem,再现2017年6月发生在华北地区的一次O3污染事件,通过敏感性试验分析对流层臭氧辐射强迫(TORF)对当地气象场的影响,以及改变的气象变量对O3空气质量的反馈作用.结果表明,WRF-Chem模式在气象要素的模拟上表现出较好的性能,并且能够很好地捕捉到O3浓度的时空演变特征.TORF使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地区的近地面气温平均升高0.23 K (最大增温可达0.8 K)、近地面相对湿度降低1.84%、边界层高度增加27.73 m.TORF对风速的影响较弱(-0.02 m ·s-1),但产生的西南风异常容易将上游污染地区的O3和其前体物输送至华北地区.在臭氧辐射反馈的影响下,研究区域内φ(O3)平均增加1.7%(1.23×10-9),而在污染严重的北京和天津地区,φ(O3)增加量最高可达5×10-9.进一步利用过程诊断分析法可以发现,增强的气相化学反应是TORF恶化近地面O3污染的主导原因.  相似文献   
977.
目的 针对深潜耐压球壳在真实下潜过程中全局应力场难以直接获取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深潜耐压球壳应力场映射算法。方法 构建深潜耐压球壳有限元模型,并开展仿真分析。提出深潜耐压球壳监测布点方案,进而利用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ong-short Term Memory Network,LSTM),将测点应力信息作为输入,将全局应力场信息作为输出,构建深潜耐压球壳应力场映射模型。最后,对不同测点下的映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与模型试验结果相比,仿真误差小于2%。与DNN模型及BP模型相比,映射误差分别下降94.92%与97.76%。结论 所提映射算法可在部分测点失效的情况下仍可以保持较高精度。  相似文献   
978.
郑州市碳素行业无组织VOCs排放特征分析及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选择郑州市3家典型碳素企业,研究了不同功能区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排放特征及其臭氧生成潜势(ozone formation potential,OFP),并利用美国环保署(EPA)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碳素行业排放的VOCs的健康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3家企业生产区VOCs质量浓度在89. 77~964. 60μg·m~(-3)之间,管理区在51. 46~121. 59μg·m~(-3)之间,萘和二硫化碳是碳素企业厂区内浓度最高的污染物;生产区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在75. 42~1 416. 73μg·m~(-3)之间,管理区在65. 32~202. 42μg·m~(-3)之间,主要来自于芳香烃和烯烃的贡献.生产区VOCs致癌健康风险(Risk)为3. 5×10~(-5)~2. 8×10~(-3),管理区为2. 0×10~(-5)~9. 4×10~(-5),高于EPA推荐的最大可接受水平(10~(-6));生产区VOCs非致癌健康风险危害指数(hazard index,HI)为3. 2~1. 4×10~2,管理区为4. 3×10~(-1)~3. 8,除企业甲的管理区外均大于1,可能会对暴露人群的健康造成致癌和非致癌危害.  相似文献   
979.
李敬  黄佳芳  罗敏  刘育秀  谭季  朱爱菊  王声钰  仝川 《环境科学》2019,40(12):5493-5502
海平面上升使得河口潮汐湿地淹水高度增加,对CO_2和CH_4的排放通量产生重要影响,但目前绝大多数研究集中在淹水增加对河口盐沼湿地的影响,淹水增加对于河口淡水潮汐湿地的影响缺乏数据.鉴于此,本研究利用模拟潮汐池和中型生态系,研究淹水增加15 cm和30 cm后对闽江河口淡水潮汐湿地孔隙水(NH_4+、NO_3-、DOC、溶解性CH_4和DIC)浓度及CO_2和CH_4排放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高度增加15 cm和30 cm后,CO_2的排放通量分别下降28. 53%和36. 56%;淹水增加15 cm时,CH_4的排放通量没有显著变化,增加至30 cm后,CH_4的排放通量显著增加29. 27%;淹水高度增加15 cm和30 cm,孔隙水CH_4的浓度分别增加47. 83%和73. 91%.淹水增加对孔隙水DOC浓度变化影响不显著.淹水增加促进孔隙水NH_4+浓度,并降低孔隙水DIC和NO_3-的浓度.淹水增加降低CO_2和CH_4排放通量的温度敏感性.根据研究结果,未来海平面上升50 a和100 a后,闽江河口淡水潮汐湿地的综合增温潜势将分别降低28%和35%.  相似文献   
980.
畜禽粪添加对菌糠堆肥过程中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堆肥是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有效地转化和利用生物能源。在堆肥过程中生物酶能转化有机质,形成植物与微生物所需的能量与矿质元素,促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因此,研究堆肥过程中生物酶活性的变化特征可以为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有效的数据与理论支持。食用菌菌糠富含纤维素、木质素等有机质,以及氮、磷、钾等营养成分。以香菇菌糠为底料、鸡粪和羊粪为辅料、EM复合菌为起始菌剂进行菌糠堆肥试验,监测了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和纤维素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鸡粪对脲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提升显著,混合粪对蔗糖酶活性提升显著;(2)鸡粪添加后,三种酶活性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3)酶活性随堆肥时间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H与酶活性负相关,EC与酶活性正相关。研究结论显示鸡粪比羊粪更适合用作菌糠堆肥辅料,且最佳堆肥配方为XG︰JF︰HZ︰YK︰HS︰CM = 6︰2︰1︰1︰1︰1。未来的工作中,有必要进一步研究菌糠堆肥过程中的其他酶活性及其控制因素,这将有助于推进食用菌菌糠的资源化利用进程(比如有机肥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