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2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401篇
安全科学   114篇
废物处理   68篇
环保管理   151篇
综合类   921篇
基础理论   238篇
污染及防治   399篇
评价与监测   95篇
社会与环境   93篇
灾害及防治   6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169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31.
在天津××化工厂建立了一套反应器有效体积为80m3的低高径比、多导流筒气升式环流生物反应器处理化肥工业含氨废水的装置。针对影响生物硝化效果的影响因素气液比、水力停留时间进行了考察,得到了操作的优化条件气液比为50∶1,水力停留时间为5h。在此条件下,该装置对废水中的COD_(Cr)和NH4+-N的去除率分别在75%和98%以上,出水中COD_(Cr)<50mg/L,NH4+-N<10mg/L。  相似文献   
732.
万大娟  陈娴  贾晓珊 《环境工程》2006,24(3):16-17,15
对黑麦草吸收和降解水中以1,2,4TCB和pp′DDT为代表的PCOPs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黑麦草能不同程度吸收和降解1,2,4TCB和pp′DDT,降低水中PCOPs含量。与吸收和降解土壤中PCOPs的能力相比,黑麦草修复受PCOPs污染水体的能力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733.
采用高负荷生物吸附再生工艺处理城市污水,通过在庆阳市的生产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能有效去除水中较多的污染物;对实现西北干旱缺水地区污水资源化利用是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34.
基于2019年度11个省级监督管理部门对704家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开展的监督抽查工作情况,总结了此次监督抽查的概况、发现的问题、处罚情况,重点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应持续强化监测质量控制和管理、积极借鉴和创新监管方式、注重监督抽查结果运用、加强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的工作建议.为生态环境监测机构提高监测质量和管理水平提...  相似文献   
735.
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而来的环境危机和资源短缺,节能减排已成为席卷全球的新浪潮。新兴国家,诸如印度、中国和巴西等如此,即便是像挪威、卢森堡、德国等这样的发达国家同样也紧锣密鼓,力求在这轮低碳经济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形。  相似文献   
736.
针对排污企业在线自动监控系统管理存在主体责任履行不到位,第三方运维企业人员流动性大且技术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对照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多年的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监督核查管理经验,提出排污企业应尽量安装同一品牌同一型号的自动监控设施、建立针对第三方的监督考核机制,运维企业应制定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建立自动监控设施运行动态管理台账等建议,以提升企业自动监控系统管理水平,确保自动监控数据真实、合法、有效,为企业生态环境管理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737.
• Regulation of redox conditions promotes the generation of free radicals on HM. • HM-PFRs can be fractionated into active and inactive types depending on stability. • The newly produced PFRs readily release electrons to oxygen and generate ROS. • PFR-induced ROS media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organic contaminants adsorbed on HM. The role of humic substance-associated persistent free radicals (PFRs) in the fate of organic contaminants under various redox conditions remains unknown.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original metal-free peat humin (HM), and HM treated with varying concentrations of H2O2 and L-ascorbic acid (VC) (assigned as H2O2-HM and VC-HM). The concentration of PFRs in HM increased with the addition of VC/H2O2 at concentrations less than 0.08 M. The evolution of PFRs in HM under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e.g., oxic/anoxic and humidity) was investigated. Two types of PFRs were detected in HM: a relatively stable radical existed in the original sample, and the other type, which was generated by redox treatments, was relatively unstable. The spin densities of VC/H2O2-HM readily returned to the original value under relatively high humidity and oxic conditions. During this process, the HM-associated “unstable” free radicals released an electron to O2, inducing the forma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i.e., OH and O2). The generated ROS promoted the degradation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based on the radical quenching measurements. The transformation rates followed the order naphthalene>phenanthrene>anthracene>benzo[a]pyrene. Our results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 into the HM-induced transformation of organic contaminants under natura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738.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Overweight/obesity modified the effects of ambient particulate matter (PM) exposure on blood pressure (BP). This study aims to assess whether...  相似文献   
739.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Nitrate pollution in rivers, lakes, shallow groundwater, and even deep groundwater occurs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And, it’s essential to...  相似文献   
740.
以某高校新生发样为研究样本,将生源地分为东北、西北、西南、华北、华南、华中、华东7个地域,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对发样中所含铬、铜、镍、铅、锌进行测定,通过非参数检验及偏相关性检验分析不同地区发样中重金属含量与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的关系。结果显示,所采集发样中铬、铜、镍、铅、锌的含量变化范围依次为0.22~101.84、0.36~112.24、0.70~128.75、1.39~136.13、1.12~719.50μg/g;发样中重金属浓度的地区排序为东北>华东>华北>西北>华中>西南>华南。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地区发样中重金属的来源有所差异:东北、西北、华北地区发样中重金属可能主要来源于燃煤、工业生产过程、机动车排放,方差贡献率分别为39.47%、25.78%、22.89%;华中、华东、西南、华南地区发样中重金属可能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过程、机动车排放、冶金化工过程,贡献率分别为47.76%、27.51%、18.24%。相关性检验显示,男性发样内铬、铜、镍、铅含量高于女性。其中,偏胖或偏瘦女性存在较高的铅暴露风险;40.2%的男性发锌含量低于正常值下限,24.4%的女性发锌含量低于正常值下限,且偏瘦女性发内缺锌现象显著;男、女发铜含量高于正常值上限的比例分别为91.8%、85.6%,存在不同程度的铜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