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5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75篇
安全科学   58篇
废物处理   58篇
环保管理   78篇
综合类   415篇
基础理论   164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218篇
评价与监测   77篇
社会与环境   70篇
灾害及防治   2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21.
硫磺对土壤中Pb和Zn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添加硫磺对Pb和Zn污染土壤的pH值、土壤中SO4^2-含量、土壤中Pb和Zn的NH4OAc浸提态含量及土壤中Pb和Zn的BCR(欧共体标准物资局)三步分级提取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b和Zn污染土壤中添加硫磺后,土壤pH值降低,土壤中SO4^2-含量增加,土壤中Pb和Zn的NH4OAc浸提态含量随施硫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在对Pb和Zn的BCR三步分级提取态含量分析中,添加硫磺后,二者的B1态都有增加,Zn的B1态增加的比例要高于Pb,二者的B2和B3态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822.
单歧藻富集和降解烷基酚类化合物的动力学过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选择单歧藻(Tolypothrix)研究其对苯酚、邻甲酚、间甲酚和4-辛基酚的生物富集过程及生物降解动力学。5d内单歧藻的生长经历了停滞期、对数期、静止期3个阶段;苯酚、邻甲酚、间甲酚、4-辛基酚的生物富集因子(BCF)平均值为4 59,3 87,5 82,292 48,与KOW值线性相关;单歧藻平均每天降解苯酚、邻甲酚、间甲酚、4-辛基酚分别为2 54,3 17,1 84,0 16mg L;用新近提出的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拟合其降解过程,得到它们的生物降解二次动力学常数K分别为0 386,0 500,0 254,0 023,K值由污染物的初始浓度决定并与分子量(M)线性相关,K=-0 003M+0 69,R=0 87,N=4。   相似文献   
823.
介绍了水中VOCs的各种分离方法,重点分析了渗透蒸发分离技术的技术优势;提出了渗透蒸发膜的选择标准;归纳了渗透蒸发过程的传质机理与模型;探讨了原料液浓度、温度、流量,渗透侧压力、添加剂、膜组件型式等因素对渗透蒸发效率的影响;简要预测了渗透蒸发过程的发展趋势与动态。  相似文献   
824.
铜、锌和锰抑制蛋白核小球藻生长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0  
运用评价化学品毒性藻类测试的标准实验方法 ,得到铜、锌和锰对蛋白核小球藻生长的安全浓度分别为31.8μg/L、65.0μg/L和 5.5mg/L ,抑制蛋白核小球藻生长的 96h EC50 分别为 67.3μg/L、473.0 μg/L和 17.0mg/L .实验结果表明无论从安全浓度还是从 96h EC50 考虑 ,都证明抑制蛋白核小球藻生长的毒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铜 >锌 >锰 .不同金属离子与藻细胞的不同亲和性是导致金属离子抑制蛋白核小球藻生长毒性差异的主要原因 .  相似文献   
825.
根据上海浦东新区骨干河道污染源调查及研究,指出新区骨干河道的主要非点污染源,提出具体的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26.
二苯并噻吩脱硫微生物菌种的筛选与活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1株能对二苯并噻吩(DBT)进行高效脱硫的微生物菌种,初步鉴定为红串红球菌USTB-03(RhodococcuserythropolisUSTB-03).该菌种可以按特异性脱硫途径(简称4S途径)将DBT转化为2-羟基联苯(2HBP)和亚硫酸作为最终脱硫产物.在葡萄糖、甘油和乙醇分别作为微生物生长的唯一碳源时,葡萄糖是支持该菌生长和提高其脱硫比活性的较好碳源,使培养出的微生物对DBT的脱硫比活性达到了68.63mmol2HBP/(kg·h).该菌株还可以对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4,6-DMDBT)进行脱硫.  相似文献   
827.
在对深圳市龙岗区平湖镇生态环境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地域差异、功能趋同、持续发展、环境容载等原则,划分了平湖镇四类生态功能区,并据此提出初步调控导则,为平湖镇未来生态城镇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28.
几种大型底栖生物对Cd,Zn,Cu的积累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参照国家海水水质标准,在一系列低浓度Cd,Zn,Cu的海水中,对几种大型底栖生物进行了长约5个月的积累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浓度范围内,紫贻贝、魁蚶、褶牡蛎》、菲律宾蛤和刺海参对Cd都有一定程度的积累,且其体内Cd浓度与环境海水Cd浓度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可比较好地指示海水Cd污染。褶牡蛎对Zn有很强的累积能力,其体内Zn浓度与环境海水Zn浓度之间有一定相关关系;紫贻贝对Zn的积累能力较褶牡蛎弱,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表现为调节;其他实验生物积累Zn能力很小。研究还表明,紫贻贝、魁蚶、菲律宾蛤、褶牡蛎和栉孔扇贝只有在Cu浓度低于0.02mg/L的海水中,存活才超过50天,其中紫贻贝与褶牡蛎对Cu有一定的积累。  相似文献   
829.

Background, aim, and scope  

Photochemical smog, characterized by high concentrations of O3 and fine particles, is of great concern in the urban areas, in particular megacities and city clusters like the Pearl River Delta.  相似文献   
830.
KH Kim  HS Jeong  JY Kim  GS Han  IG Choi  JW Choi 《Chemosphere》2012,89(6):688-693
This study was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utility of bio-oil, produced via a fast pyrolysis process, as an antifungal agent against wood-rot fungi. Bio-oil solutions (25-100 wt.%) were prepared by diluting the bio-oil with EtOH. Wood block samples (yellow poplar and pitch pine) were treated with diluted bio-oil solutions and then subjected to a leaching process under hot water (70 °C) for 72 h. After the wood block samples were thoroughly dried, they were subjected to a soil block test using Tyromyces palustris and Trametes versicolor. The antifungal effect of the 75% and 100% bio-oil solutions was the highest for both wood block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some chemical components in the bio-oil solution could agglomerate together to form clusters in the inner part of the wood during the drying process, which could act as a wood preservative against fungal growth. According to GC/MS analysis, the components of the agglomerate were mainly phenolic compounds derived from lignin polym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