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8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728篇
安全科学   135篇
废物处理   65篇
环保管理   125篇
综合类   1127篇
基础理论   243篇
污染及防治   408篇
评价与监测   101篇
社会与环境   76篇
灾害及防治   7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7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671.
低碳经济与清洁发展机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针对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气候变化和碳减排问题,文章介绍了低碳经济、清洁发展机制以及实现低碳经济的基本途径,量化了河北省碳减排潜力,分析了河北省电力、钢铁两大行业的碳减排途径,最后从项目技术开发因素和项目外部环境因素两方面具体提出了河北省发展低碳经济和清洁发展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672.
随着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日益严格,絮凝剂的市场需求逐步增大。本文通过对山东省絮凝剂市场的实际调查,分析了絮凝剂的需求、种类、价格等市场因素,对市场需求进行预测并提出了市场营销建议。  相似文献   
673.
土壤中六六六和滴滴涕的堆肥生物修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堆肥生物修复法对土壤中六六六(HCH)和滴滴涕(DDT)的降解效果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六六六和滴滴涕的降解先后经历了快速降解阶段和缓慢降解阶段;堆肥第21天后,六六六和滴滴涕降解率均达60%以上;γ-HCH降解效果最好,其次为β-HCH,α-HCH和δ-HCH的降解效果差别较大;p,p'-DDE的降解效果要好于p,p'-DDD,初始质量浓度为0.03 mg/kg的p,p'-DDT未得到降解;微生物对六六六和滴滴涕的降解作用均较明显.  相似文献   
674.
Zn/Fe体系湿法催化氧化高效脱除沼气中H2S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了Zn/Fe体系湿法催化氧化脱除沼气中H2S新工艺,阐述了反应机理、实验装置和工艺流程,考察了各单因素操作条件对H2S脱除效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综合条件实验,脱硫效率都维持在99.6%以上,净化后沼气中H2S含量低于国家标准。过程不消耗任何化工原料,不产生二次污染,体系无降解问题。  相似文献   
675.
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必须依靠信息化技术,但我国缺乏相关的标准规范,各级安全监管信息系统互不兼容,形成信息孤岛。本文研究了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信息系统标准化建设的内容和需求,提出目前最急迫的是数据标准类规范。通过对安全监管政务的工作流程和内容的分析,应用全程一体化精细建模方法基于重大危险源政务模型提取了基础数据元,并研究了基础数据元与基于XML的数据交换规范的编制。  相似文献   
676.
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基础数据标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必须依靠信息化技术,但我国缺乏相关的标准规范,各级安全监管信息系统互不兼容,形成信息孤岛.本文研究了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信息系统标准化建设的内容和需求,提出目前最急迫的是数据标准类规范.通过对安全监管政务的工作流程和内容的分析,应用全程一体化精细建模方法基于重大危险源政务模型提取了基础数据元,并研究了基础数据元与基于XML的数据交换规范的编制.  相似文献   
677.
国内外许多重大工业事故的发生都与危险设施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相关.尽管相关法规对于危险设施的安全规划提出要求,但目前我国针对危险设施安全规划方法仍非常缺乏.本文介绍的危险设施土地利用规划方法简便、易行.该方法可以根据考虑危险物质种类、数量和形态、危险设施的厂区布置情况和危险物质生产方式等条件,可对危险设施的土地安全适用性进行判断,为规划许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78.
从稠油罐底泥中回收矿物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回收稠油罐底泥(简称油泥)中的矿物油并提高油泥焚烧系统的处理能力,分析了辽河油泥的特点,对比传统油泥处理方法的优劣,提出了溶剂萃取-离心分离-稠油热废水洗涤-离心分离技术回收矿物油的工艺路线。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可回收92.07%的矿物油和56.85%的热能;残渣中矿物油的质量分数小于等于2.00%,热值大于等于5000kJ/kg,不需添加辅助燃料即可焚烧处理。  相似文献   
679.
建立了ASE-GPC—GC-QqQ—MS/MS测定土壤中17种有机氯农药和19种多氯联苯以及MAE-SPE—GC-QqQ—MS/MS测定土壤中16种多环芳烃和18种邻苯二甲酸酯的方法。多环芳烃和邻苯二甲酸酯定量限在0.02~2.81μg/kg之间,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定量限在0.01~0.51μg/kg之间。样品加标浓度在5μg/kg时多环芳烃和邻苯二甲酸酯的平均回收率在66.6%~122.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0%;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平均回收率在79.6%~93.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5%。  相似文献   
680.
Li C  Ji R  Vinken R  Hommes G  Bertmer M  Schäffer A  Corvini PF 《Chemosphere》2007,68(11):2172-2180
This study shows the important role of humic acids in the degradation of 14C and 13C labeled isomer of NP by Sphingomonas sp. strain TTNP3 and the detoxification of the resulting metabolites. Due to the association of NP with humic acids, its solubility in the medium was enhanced and the extent of mineralization of nonylphenol increased from 20% to above 35%. This was accompanied by the formation of significant amounts of NP residues bound to the humic acids, which also occurred via abiotic reactions of the major NP metabolite hydroquinone with the humic acids.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showed a non-homogenous distribution of NP residues with humic acids molecules, with preference towards molecules with high-molecular-weight. Solid state 13C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indicated that the nonextractable residues resulted exclusively from the metabolites. The chemical shifts of the labeled carbon indicated the possible covalent binding of hydroquinone to the humic acids via ester and possibly ether bonds, and the incorporation of degradation products of hydroquinone into the humic acids. This study provided evidences for the mediatory role of humic acids in the fate of NP as a sink for bacterial degradation intermediates of this compou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