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7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258篇
安全科学   107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64篇
综合类   629篇
基础理论   128篇
污染及防治   43篇
评价与监测   33篇
社会与环境   57篇
灾害及防治   4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针对露天采矿爆破振动对民房破坏的预测问题,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极限学习机(ELM)方法,选取爆破振幅、主频率、主频率持续时间、灰缝强度、砖墙面积率、房屋高度、屋盖形式、圈梁立柱、施工质量、场地条件10个主要影响因素。引入相关性分析在主成分分析过程中,对相关性高的指标进行降维,把得到的3个综合因子和爆破振幅、主频率、主频率持续时间、砖墙面积率作为输入变量,构建露天煤矿PCA-ELM预测模型。选取露天矿实际爆破过程中测量的100组数据作为模型训练样本,用另外20组数据作为测试样本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对民房破坏影响因素中灰缝强度、房屋高度、屋盖形式、圈梁立柱、施工质量、场地条件之间具有较高的关联度。该模型处理高维数据时较传统的ELM算法具有预测精度高、稳定性好等特点,可准确预测爆破振动对民房的破坏程度,误判率为1/20。  相似文献   
142.
利用植物化感作用抑制有害藻类生长具有廉价、生态安全等优点,近年来备受关注。采用两种多酚提取方法提取并测定了4种挺水植物(菖蒲、香蒲、梭鱼草、水花生)的多酚含量,并研究了植物体内多酚物质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挺水植物体内多酚含量各异,其浓度范围为2.420~7.298mg/g,且多酚对铜绿微囊藻的生物量增长均具有抑制作用。该研究可为利用植物多酚控制水华的发生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3.
建立"经济水平—交流服务—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公共服务—科技创新"框架,以宜荆荆恩城市群为例,并与相似区域城市群对比,综合运用耦合协调度、BP神经网络模型、ArcGIS空间分析工具研究次区域城市群协同发展时空演变规律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宜荆荆恩城市群综合发展能力指标总体协调发展不均衡。(2)与苏锡常都市圈相比,宜荆荆恩城市群的综合协同发展水平较低,且处于波动状态。(3)在动态模拟方面,宜荆荆恩城市群2020—2025年协同水平差距将持续增大,其协同发展水平在南北方向呈倒"U"型,东西方向呈"两边低,中间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4.
生物质炭(biochar)是一种碳含量高、比表面积大、孔隙度高且吸附能力强的土壤改良与修复材料,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式作用于土壤,但其影响和作用机制随土壤性质和生物质炭类型不同而异。从生物质炭组成、比表面积和孔隙度、酸碱度及表面官能团等特性与原料和制备工艺关系入手,结合土壤和生物质炭类型,综合阐述了生物质炭添加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调节土壤酸碱度、修复污染土壤、增强生物活性和促进养分转化等方面的作用。发现生物质炭通过填充扩容、孔隙截留、胶结凝聚、物理吸附、化学吸附、离子交换、配位络合、共沉淀、微生物介导等方式作用于土壤,实现土壤改良和修复。从物理、化学和生物3方面分类阐述了生物质炭对土壤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同时提出未来可重点关注生物质炭改性与制备工艺、不同生物质炭混施比例及施用后的环境风险评估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5.
以活性污泥技术为主体的好氧工艺是污水生物处理技术方面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活性污泥中微生物菌群多样性的认识逐渐深化,大量用传统方法未检测到,但在活性污泥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微生物逐渐引起研究学者的重视。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以FISH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DGGE/TGGE技术、16SrRNA序列比较、T—RFLP技术、AFLP技术等为代表已成为研究微生物微观形态及种群结构特征的主要手段。文章就这些技术在活性污泥微生物菌群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为进一步研究污水处理领域活性污泥的微生物菌群多样性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6.
根据草海0.73 Ma.B.P的沉积记录和林树基等的草海研究成果,结合威宁地区喀斯特环境特征,以及贵州喀斯特溶洞及层状地貌、新构造运动等,确定了草海泥炭沼泽发育与喀斯特夷平面、层状溶洞、河流阶地之间的关系,大尺度上恢复喀斯特环境的侵蚀速率。建立了威宁地区岩溶发育期次,即经历了较强—缓慢—强烈—缓慢—强烈的五个发育阶段。认为喀斯特岩溶发育严格受构造控制,并且新构造运动是威宁地区喀斯特侵蚀速率主要控制因素。这一大尺度研究方法,为贵州喀斯特环境变迁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47.
农用地土壤抗生素组成特征与积累规律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选取我国北部典型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利用HPLC-MS/MS测定土样中四环素类(tetracycline antibiotics,TCs)、大环内脂类(macrolide antibiotics,MLs)以及磺胺类(sulfonamide antibiotics,SAs)共10种抗生素的残留含量,研究不同种类抗生素的组成及空间分布,并对其分布特征与距养殖场、公路、河流间距离的关系,以及不同种植模式、不同土壤性质对抗生素组成与积累规律的影响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抗生素含量值处于较低水平,但检出率较高,总量的检出率高达100%.研究区土壤抗生素的主要成分为TCs,约占总量的94%,不同抗生素的变异系数较大.区内土壤抗生素的空间分布及积累规律受人类活动强度的影响,其中抗生素含量与距养殖场距离呈显著负相关(P<0.05);距河流50 m内的样点3类抗生素的检出率均达100%;不同种植模式下抗生素含量的积累规律为:果园 > 菜地 > 菜果混种地,且桃园及露天菜地中抗生素的来源、含量与核桃园、大棚菜地及菜果混种地块有明显区别.研究选用土壤pH、有机质(SOM),阳离子交换量(CEC)、总氮(TN)、有效磷(AP)、速效钾(AK)表征土壤性质,通过冗余分析显示,土壤pH、SOM、CEC、AP、AK这5种土壤特性对抗生素含量的影响较大,其中AK的影响强度最大,TN的影响则相对较弱.研究认为区内土壤抗生素的组成与积累程度受人类活动及土壤性质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8.
综述了剩余污泥发酵制氢的底物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法(热水解法、微波法、超声波法、冻融法);化学法(酸碱预处理、臭氧氧化法);生物法(生物强化技术、生物酶法),分析比较了不同预处理方法的剩余污泥发酵制氢体系的氢气含量及产率,污泥处理后溶解性化学需氧量、挥发性脂肪酸含量的变化和工程应用的优缺点,并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一些不足和对未来应用前景的展望,以期为剩余污泥发酵制氢预处理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9.
利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SPE-GC-MS/MS),对太湖流域上游城镇常州武南地区的地表水体和典型排放源中的4种芳香胺类污染物(AAs)进行连续2年监测,综合分析了2018~2019年间AAs的污染及浓度特征.结果表明,武南地区河网中目标AAs的总浓度范围为相似文献   
150.
建立了基于特征和知识的自由锻CAPP系统模型 ,论述了特征、基于知识的工艺决策等有关问题。通过总结几年来开发该系统的经验 ,从系统原理、专家系统等方面探讨了该系统的开发研制 ,并简单介绍了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和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