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6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837篇
安全科学   246篇
废物处理   142篇
环保管理   217篇
综合类   1543篇
基础理论   433篇
污染及防治   670篇
评价与监测   150篇
社会与环境   157篇
灾害及防治   12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150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137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208篇
  2012年   207篇
  2011年   200篇
  2010年   180篇
  2009年   178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208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马瑾 《防灾博览》2009,(6):18-19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地震工作从无到有,地震队伍在不断壮大,经历了一个漫长发展的历程。而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发生在汶川的8.0级特大地震,造成了重大的伤亡和经济损失,引起地震工作者们的认真反思:多年来的地震工作布局有什么不足之处,哪些需要改进?很多问题值得思考,本文仅就以下三方面做一个讨论。  相似文献   
912.
通过4组隧道-滑坡平行体系模型试验,研究在不同工况下隧道-滑坡相互作用下的时间效应和变形破坏模式。结果表明:(1)隧道-滑坡平行体系单滑面情况滑坡推力在滑体内产生一种应力临界状态,该应力临界状态是处于拉、压应力变化过渡的一种状态,有一个时间传递变化的过程,即时间效应。(2)桥隧搭接桩基础支撑结构较无支撑结构会加速应力临界过渡状态的时间效应。(3)滑坡体内的滑坡推力,最先引起滑带位置附近的土体达到应力临界过渡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临界状态逐步由滑坡体后缘向前缘移动,滑坡破坏面上的每一点的时间与应变关系均会呈现不同的"S"型曲线特征,对于整个滑体而言,滑面上每一点的时间与应变关系曲线,在不同时刻呈现不同的线型特征。(4)桥隧搭接桩基础支撑结构较无支撑结构会延缓隧道模型的破坏,使得破坏断裂面向基岩内部延伸,且作用效果显著,但隧道模型整体的破坏处于基岩内。  相似文献   
913.
本文提供的对氨基酚生产废水综合治理技术,采用蒸发结晶法回收工艺废水中的对氨基酚和硫酸铵,采用甲苯萃取-蒸馏分离法回收共沸废水中的苯胺,采用梯度浓度优势菌-常规生化组合技术处理混合废水,投资610万元建设年产2000t对氨基酚生产废水治理工程,排水可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二级水质标准,每这可回收硫酸铵3060t,苯胺390t,对氨基酚60t,年回收价值580万元,年利税合计187万元,实现了废水处理与  相似文献   
914.
碳酸盐-硫酸盐矿物强化垃圾渗滤液厌氧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厌氧消化通常是垃圾渗滤液生物处理的首要环节,但处理效率不高.本研究尝试通过添加碳酸盐、硫酸盐等矿物来提高垃圾渗滤液的厌氧转化效率.研究共设置5组厌氧生物反应器,包括投加硬石膏、方解石、石膏、白云石的反应器及空白对照,考察添加矿物对垃圾渗滤液厌氧消化的影响.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添加矿物的反应器中COD的去除率可以达到75%左右,而空白对照组去除率尚不足60%,添加矿物反应器甲烷产量显著高于对照.从反应器中的p H变化可以看出,矿物的添加可以提高溶液中的p H.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碳酸盐/硫酸盐矿物对垃圾渗滤液中的有机物厌氧消化过程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15.
宝鸡市街道尘埃磁学特征空间分布及环境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俊辉  王瑾  张健  房妮  夏敦胜 《环境科学》2015,36(5):1818-1826
对宝鸡市街道尘埃样品进行详细系统环境磁学实验分析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表明,宝鸡市街道尘埃中磁性矿物含量高,主要的磁性矿物为多畴和假单畴的低矫顽力亚铁磁性矿物,同时含有少量的赤铁矿等高矫顽力的硬磁性矿物.污染来源主要以工业和交通等人为污染为主.街道尘埃的磁学特征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变化规律揭示出污染的空间分布,划分为6个主要区域:A(创新路到高新八路区域)和B(东风路和马营路区域),磁性物质含量整体很高,揭示污染相对较重,污染源主要为"工业+交通";C区(火炬路到医康区域)磁性物质含量相对较高,是中度污染的区域,污染源主要为"交通";D(经二路与人民路区域)、E(清姜路和姜谭路西部区域)和F(陈仓区虢镇),磁性物质含量相对较低,揭示轻度污染,污染源主要为"交通".  相似文献   
916.
The effects of extrinsic rewards on creative performance have been controversial, and scholars have called for the examination of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of such effects. Drawing upon expectancy theory, we attend to both reinforcement and self‐determination pathways that reveal the informational and controlling functions of creativity‐related extrinsic rewards. We further identify the individual dispositions that moderate these two pathways. Specifically, we propose that extrinsic rewards for creativity positively predict creative performance only when employees have high creative self‐efficacy and regard such rewards as important. We likewise propose that extrinsic rewards positively affect the intrinsic motivation of employees with an internal locus of control, thus enhancing their creative performance. Results based on a sample of 181 employee–supervisor dyads largely supported these expectations. The current analysis enriches the creativity literature by combining different perspectives in a coherent framework, by demonstrating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extrinsic rewards on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by demonstrating that the rewards–creativity relationship varies across employees depending on their individual differences. Copyright © 201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17.
选用褐煤半焦在微波辐照条件下脱除低浓度NO,研究了微波功率、空速、停留时间和O2浓度对脱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微波加热条件下,功率越大,褐煤半焦温度越高,脱硝效果越好。在微波功率250 W时(半焦中心温度400℃左右),脱硝率达到92%,空速越小即停留时间越长,越有利于NO的去除,O2的加入有利于促进NO的还原。褐煤半焦的脱硝性能仅次于活性炭,远高于焦炭,证实了选取的褐煤半焦是一种性能优越的微波脱硝材料。  相似文献   
918.
纳米二氧化钛(n Ti O2)在被人们广泛使用的同时,其潜在的环境影响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深入探讨n Ti O2与环境中现有污染物的相互作用及生物效应,以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为受试生物,按照毒性单位法、相加指数法和混合毒性指数法,研究了n Ti O2与双酚A(BPA,一种常见的环境类雌激素)的联合毒性效应。结果显示,n Ti O2与BPA对S.obliquus生长的72 h半抑制浓度(EC50)分别为28.7 mg·L-1与1.81 mg·L-1。而n Ti O2与BPA共存时,在不同毒性比(4:1,3:1,2:1,1:1,1:2和1:3)下,其联合毒性作用(以BPA计)的72 h EC50值分别为2.198,1.58,1.153,0.428,0.306和0.189 mg·L-1。两者的联合毒性作用不仅仅是简单的相加,而是随着两者毒性比的变化,由拮抗作用转变为相加作用,继而转变为协同作用。这表明,n Ti O2进入环境后与现有污染物的毒性比(浓度比)可能是其联合毒性作用模式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19.
Oil gelling agents are widely used in emergency response of marine oil spills. However, the biological toxicity of oil gelling agents is not well understood. This research aimed to evaluate the environmental safety of oil gelling agents used for rapid removal and cleanup of marine oil spills. We used luminescent bacteria (Acinetobacter sp. Tox2 and Acinetobacter sp. RecA) combined with exposure experiment using marine medaka (Oryzias melastigma) juveniles to detect the acute toxicity and genotoxicity of 10 oil gelling agents. As a result, a certain level of acute toxicity was detected from the oil gelling agent FOA and GMN-01 (the toxicity equivalent to 0.067 mg/L and 0.084 mg/L of HgCl2, respectively), and a certain level of genotoxicity was detected from the oil gelling agent NORSOREX (the toxicity equivalent to 0.307 mg/L of MMC) by the luminescent bacteria test. However, no obvious acute toxicity or genotoxicity was detected from the above three oil gelling agents in fish-exposure experiment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10 oil gelling agents have no obvious acute toxicity or genotoxicity to higher organisms (including marine medaka). The luminescent bacteria test is more sensitive in detecting biological toxicity of oil gelling agents. This study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environmental safety evaluation of the oil gelling agents used in the cleaning up of the marine oil spills.  相似文献   
920.
利用FLAC3d程序对以组为单位进行设计的品字型抗滑桩对于滑坡的加固效果进行研究。其中,品字型抗滑桩分为无、有桩顶连梁两种形式。通过模拟计算,对在布置无、有桩顶连梁的品字型抗滑桩时,坡体的安全系数,桩的侧向位移、弯矩、剪力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得出:桩顶有连梁时,坡体的安全系数明显增加;桩的侧向位移明显减少,且一组中各桩的位移基本一致;桩顶弯矩明显增大,且滑动面以上各桩弯矩分布相对均匀,滑动面以下各桩弯矩相对有所减小;桩顶剪力均有所增加,滑动面以上,前排桩剪力峰值减小,后排桩剪力峰值增大,各桩的剪力幅度比较均匀。再通过将布置桩顶有连梁品字型抗滑桩与前后排相对应的无连梁双排抗滑桩进行对比,得出前者坡体的安全系数大,桩的侧向位移小,且节约材料,进一步验证了其优越性。因此,在抗滑桩结构形式设计中,桩顶有连梁品字型抗滑桩是更值得推广的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