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1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340篇
安全科学   121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92篇
综合类   721篇
基础理论   152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61篇
灾害及防治   4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针对传统氧化沟工艺溶解氧调控困难、曝气区高流速造成能量浪费等问题,通过在氧化沟缺氧区廊道弯道处开设孔洞、设置挡水墙与导流板等措施,提出了一种新型开孔变速氧化沟流态调节理论与技术方案。首先通过计算流体力学模拟开孔氧化沟方案的流态调节效果,模拟结果表明,开孔廊道平均流速为0.20~0.26 m/s,明显高于其他廊道,表明开孔方案可以显著提高缺氧区廊道流速,实现氧化沟变速流态调节效果。其次,建立开孔氧化沟中试系统,通过对比等速氧化沟与开孔氧化沟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和微生物群落分布验证开孔方案的可实施性。结果表明,两种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率基本相当,其中COD、SS、TP和NH_4~+-N的去除率在95%以上,而开孔氧化沟工艺对TN的去除率略高于等速氧化沟。两组氧化沟系统中反硝化细菌种类一致,相对丰度分别为1.51%和1.49%,表明氧化沟开孔流态调节方案不会影响系统的运行效果和微生物种类,只是改变了开孔廊道的流态分布。同时采用现场流态测定方法对氧化沟流态和沉泥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开孔方案能够提高氧化沟缺氧区廊道流速,减缓低流速区沉泥现象。因此,在不影响运行效果的基础上,开孔方案减小了氧化沟系统缺氧区廊道推进器功率8.4 k W,达到节能21.2%的目的。  相似文献   
972.
采用高温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反应器处理低浓度、难降解聚氯乙烯(PVC)离心母液废水,以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工艺好氧污泥和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PVC离心母液废水污泥的混合污泥为接种污泥,以葡萄糖模拟废水为基质,不断增加PVC离心母液废水所占比例的方法驯化厌氧微生物,实现了系统的成功启动。系统启动期间,进水有机负荷(以COD计)和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保持在0.2 kg/(m3.d)和50 h左右,出水COD去除率和pH分别稳定在80%和8.0左右。结果表明,添加共代谢基质能利用基质间的协同作用缓解有毒物质对微生物的毒性作用,显著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通过采用改变水质、保持稳定负荷实现EGSB反应器处理PVC离心母液废水的成功启动证明,该启动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73.
淡水双壳类是淡水生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河流等生态系统中有重要功能。2010年11月至2011年2月对江西赣江中下游淡水双壳类的种类、分布及丰度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双壳类34 种及亚种,隶属3科14 属。中游双壳类有8种,优势种为圆顶珠蚌和河蚬;下游干流有34种,优势种为圆顶珠蚌、河蚬、洞穴丽蚌和中国尖嵴蚌。赣江中游、下游干流双壳类的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64±91 ind./m2、210±254 g/m2,267±441 ind./m2、2123±3148 g/m2。从赣江中游到下游干流双壳类物种多样性、密度和生物量均呈现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974.
国际碳交易市场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是全世界核证减排量(CERs)一级市场上最大供应国,但在碳交易过程中却处在整个碳交易产业链的最低端,只是碳交易市场的参加者,碳交易市场规则的执行者.中国为全球碳交易市场创造的巨大减排量被发达国家以低价购买后,包装、开发成价格更高的金融产品在国外进行交易.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排放权供应国之一,中国没有一个像欧美那样的国际碳交易市场,不利于争夺碳交易的定价权.本文具体阐述了国际主要的碳交易市场的交易主体、交易类型、交易数量、交易额等发展状况,通过分析归纳出现阶段国际碳交易市场的特点,并以此为基础将国内碳交易市场和国际碳交易市场进行比较得出中国碳交易市场现阶段存在的缺陷,相应的提出了完善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启示,即完善碳交易市场的制度建设,完善碳交易体系,加强对CDM项目开发的研究,调动金融机构参与碳交易的主动性,统一国内碳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75.
"十一五"即将结束,文章根据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在五年内单位GDP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战略目标,以东北地区为例,在分析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能源生产与消费以及环境状况基础上,指出东北地区还存在着能源利用效率不高、节能目标实施进度滞后、水环境质量改善缓慢、大气污染形势不容乐观等问题;通过对东北地区各省在"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实施过程中的节能能力、SO2和COD削减能力以及投资机会的定量分析,为强化节能潜力的挖掘、SO2和COD的削减提供决策依据.最后,本文从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循环经济发展、管理体制完善等方面,提出了全面实施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全力推进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完善节能减排调控手段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76.
流域水环境管理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流域水资源是一种公共资源,也是一种典型的公共财产。公共财产的特性往往表现出所有权的虚无,流域内的每个团体或个人都难以界定明确的责任和义务去维护流域水环境不受污染及可持续利用。流域水环境污染就是一种公地悲剧,本文运用博弈论分析了在市场机制和政府管制两种情况下的流域水环境污染的状况,并比较了两种善的优劣,得出实施排污交易制度是我国将来进行流域性水污染防治的一种发展趋势。排污权交易制度可使企业真正成为排污和治污的主体,并在购买排污权和冶污之间做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最后,也强调了政府在水环境管理的协调、组织和制约方面的必要性。政府应根据市场经济的特点,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及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977.
兰陵溪小流域是三峡库区的典型小流域,其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示范效应。基于生态系统结构、功能、适应力和社会价值研究的小流域健康状况评估,可为生态系统管理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利用遥感数据和实地调查数据建立基于Fishnet网格的兰陵溪小流域健康评价数据库,选用压力 状态 响应评价模型和层次分析法构建小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对2002~2009年小流域生态健康进行评价,分析兰陵溪小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时空变化规律。从压力、状态、响应等3个方面选择12个指标构建了小流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外界对小流域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小流域自身状态及响应指标,且健康评价数据可选用调查统计数据和遥感数据,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随海拔的上升,人口密度减小和森林植被覆盖度提高,健康指数明显升高。因此,在兰陵溪小流域内海拔较高、森林植被覆盖度高、人类活动少的西南部健康评价综合指数明显高于海拔低、森林植被较少、人口密度大的东北部及中部河谷区域;在2002~2009年,小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好转的网格数占总数的94444%,健康指数平均值从0531提高到0781;兰陵溪小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改善主要得益于土壤侵蚀强度的降低和生态弹性指数的提升,两者对提高健康指数的贡献率分别达到40887%和23153%。在水土流失严重区域,通过综合治理,特别是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优化土地利用方式、提升生态系统的弹性和服务功能,可以大幅度改善小流域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978.
水域生态系统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静态浮箱法(SFC)是目前广泛采用估算水-气界面气体通量的方法之一,然而在利用线性回归(LR)拟合模型估算水-气界面气体通量时存在低估问题。采用密闭式静态浮箱-温室气体分析仪系统,观测了在三峡库区香溪河库湾水-气界面之上通量箱内甲烷和二氧化碳气体浓度的变化,对监测得到的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对比分析了线性回归(LR)、二次回归(QR)和指数回归(ER)三种模型的拟合效果,结果表明非线性回归模型可以更好地拟合静态浮箱内气体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从而得到更接近真实值的水-气界面气体通量。认为采用线性回归(LR)模型拟合水-气界面气体通量得到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被低估了,该方法得到甲烷和二氧化碳气体通量估算值平均约占实测值的77%和80%。此外,大多数情况下指数拟合模型的效果要优于二次回归拟合模型,而二次回归模型拟合系数没有物理意义,从理论上不适用于气体通量的估算。 关键词: 静态浮箱法;气体通量;线性拟合;非线性拟合  相似文献   
979.
黑龙江省土地综合承载力空间差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土地综合承载力研究为差别化土地利用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本文根据土地综合承载力的内涵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多目标综合评价法及聚类分析法对黑龙江省土地综合承载力的空间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土地综合承载力呈现出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异特征。通过障碍因素分析,表明:生态承载是高承载能力区和较高承载能力区(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绥化)的主要障碍因素;经济承载是中等承载区(鸡西、伊春、佳木斯、牡丹江、黑河、大兴安岭)的主要障碍因素;水土资源承载是低承载能力区(鹤岗市、双鸭山和七台河)的主要障碍因素。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土地综合承载区障碍因素特征提出了差别化土地利用政策。  相似文献   
980.
结合涝渍地的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推广体系,把试验示范,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产业化有机结合起来,以引进优质新品种,研究综合配套技术和推广高效农业模式为主要内容,探索了一条试验研究与示范推广的新方法,新措施和新机制;筛选出最适合的新品种,新技术和高效农业模式在涝渍地上示范推广,提高了涝渍地的效益,五年来,共引进新品种105个。引进旱育抛秧技术在晚稻上应用,解决了晚稻旱育抛秧中的三大技术难题,增产达到23.63%,在国内属于领先。示范新技术5项,推广高效农业模式4种。累计示范推广面积15.1万hm^2,新增利润2.2亿元。并建成了涝渍地的五大产业开发带,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