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35篇
  免费   302篇
  国内免费   1177篇
安全科学   352篇
废物处理   963篇
环保管理   1519篇
综合类   3071篇
基础理论   3679篇
污染及防治   2778篇
评价与监测   1198篇
社会与环境   1067篇
灾害及防治   18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203篇
  2021年   201篇
  2020年   207篇
  2019年   152篇
  2018年   1608篇
  2017年   1532篇
  2016年   1354篇
  2015年   380篇
  2014年   294篇
  2013年   417篇
  2012年   807篇
  2011年   1687篇
  2010年   973篇
  2009年   821篇
  2008年   1159篇
  2007年   1451篇
  2006年   183篇
  2005年   185篇
  2004年   161篇
  2003年   176篇
  2002年   193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6年   1篇
  193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采用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对水中总氰化物进行不确定度评定。充分考虑测量重复性、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准曲线的制备等因素对测量的影响,测得总氰化物的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1.75×10^-2。  相似文献   
982.
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及定量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环境是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区域经济是区域环境发展的前提和保证。两者的协调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区域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价,是分析、评价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工具。文章从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和对社会的贡献程度出发建立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进而提出了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定量评价方法,对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83.
县域生态功能区划研究——以巩义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春波  贾涛  任杰  吕迎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8):148-150,179
文章结合河南省巩义市的实例,对县城小尺度生态功能区划分的方法和指标选取进行实际应用的探讨。巩义市生态功能区划采用2级分区(生态区和生态功能区)的等级体系。其中,生态功能区的划分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中选取了形成生态系统特征、影响生态服务功能的14个特征因子进行聚类分析,在此基础上,再采用主导标志法进行区域划分。最后提出巩义市4个生态区和8个生态功能区的二级生态功能区划方案。  相似文献   
984.
阐述了在焦化行业开展清洁生产的必要性,结合焦化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的实例,从废物最小化和资源化等方面概述了清洁生产技术在焦化行业中的应用;并以山东焦化企业为例论述如何做好清洁生产工作。  相似文献   
985.
长期开垦与放牧对内蒙古典型草原地下碳截存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闫玉春  唐海萍  常瑞英  刘亮 《环境科学》2008,29(5):1388-1393
以围封26 a草地(E26)为对照,研究了内蒙古典型草原区长期开垦与放牧对土壤-植物根系系统碳截存的影响.结果表明,0~40 cm土壤和根系中的C贮量, E26(7 307.59和950.32 g·m-2)≈连续放牧草地(LG)(7834.01和843.43 g·m-2)>开垦35 a耕地(LC)(4537.04和277.35 g·m-2). E26、LG和LC中,0~40 cm土壤贮存的C分别占各自土壤-根系系统C总贮量的88.49%、90.28%和94.24%.长期开垦完全破坏了草地原生的植被-土壤系统,造成严重的土壤风蚀:相对于E26,比中O~10 cm和10~20 cm砂粒含量分别增加了81%和39%,0~40 cm土层中根系生物量减少了71%;长期开垦导致草地土壤及根系碳截存分别降低了37.9%和70.8%.因此,在草原地区,若将长期开垦的耕地恢复为天然草地,土壤和植物根系将会有较大的固碳潜力.放牧对该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及根系生长的影响较小;但长期放牧样地土壤表层容重显著增加,预示目前放牧压力已达到或接近草地的承载阈值,应及时减小放牧压力以避免草地的进一步退化.  相似文献   
986.
文章计算了在不同焦炭加入量及不同焦炭和煤的配比条件下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时气化熔融炉的炉温。计算结果表明,用焚烧法处理重庆市的生活垃圾时,在常温鼓风条件下,要使垃圾灰渣完全熔融,焦炭配比至少应在42%以上;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用煤部分或全部代替焦炭,同时配以高温鼓风,可使炉温达到并超过垃圾灰渣的熔融温度,从而使得垃圾灰渣熔融。  相似文献   
987.
吕梁  王兆德  张帅  张志剑 《环境科学》2008,29(7):1884-1889
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以猪场废水(粪尿及冲洗水等混合废水)为例,研究传统SBR(A/O模式)与反硝化聚磷(DNPAO)SBR在脱氮除磷及有机质降解方面的可行性及其功效.结果发现,采用传统SBR工艺直接处理猪场废水,其处理系统效率较低,处理效果不稳定,出水水质不佳,废水处理后出水TN、TP和BOD5的去除率分别为89.08%、86.04%和93.88%.而改用反硝化聚磷SBR,同时配以微动力曝气法,采用废水输入两步法与双循环"厌氧-缺氧/微氧"运行模式,可实现猪场废水TN、TP和BOD5去除率分别高达93.95%、99.26%和99.93%.由于其独特的工艺设计可使处理水NO-3浓度和输出负荷"双低".同时ORP、pH与DO 3项关键参数的动态变化可以间接地揭示微动力曝气SBR技术运行状态及出水水质,但在实际条件下的中试运行成效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88.
鼠李糖脂及其产生菌对原油生物降解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察了外加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和接种鼠李糖脂产生菌O-2-2对混合烃类降解菌降解原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降解体系中添加鼠李糖脂使原油20天的降解率由35.7%提高到57.6%。加入鼠李糖脂可同时提高烷烃和芳烃的降解率。在降解体系中接入菌株O-2-2能够快速利用石油烃中的烷烃类化合物并合成鼠李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从而有效提高总石油烃的降解率。体系中菌株O-2-2的接入虽然使饱和烃的降解率大大提高,却降低了芳烃的降解率;这说明菌株O-2-2和其它烃类降解菌之间可能存在竞争生长关系。  相似文献   
989.
活性黑KN-B染料的生物降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试验考察了厌氧条件下活性黑KN-B的生物降解历程,同时对染料的降解动力学及降解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与分析。结果表明:厌氧颗粒污泥可以单独降解活性黑KN-B(以活性黑为单一碳源时,活性黑KN-B的24降解率为43.1%),也可以在以葡萄糖为共基质条件下降解活性黑KN-B;以活性黑KN-B为单一碳源时其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而以葡萄糖为共基质时其降解过程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对降解前和降解24h后的降解液采用UV一可见、红外光谱分析,用UV-可见光谱发现活性黑KN-B在可见光区600nm处的吸收峰已消失,并且紫外区309nm处的吸收峰减弱,但255nm处的吸收峰增强,说明活性黑KN-B染料中的偶氮键断裂后生成芳香胺类化合物,这些中间产物可进一步降解。用红外光谱分析,结果与UV-可见光谱分析一致。  相似文献   
990.
新型高效改性材料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使用原始吸附材料,如微生物、有机或无机材料等吸附废水中的重金属时,通常呈现较低的吸附性能,其吸附量通常都低于30mg/g。因此,研究者更多地关注提高各种吸附材料的吸附能力。国内外一些研究者采用新型、高效的物理或化学改性技术对吸附材料进行表面改造,如将高聚物接枝融合到菌体表面、表面分子印迹吸附剂、固定化微生物、酸改性处理有机或无机材料等,与常规材料相比,改性后材料对重金属的最大吸附容量一般可提高到100mg/g以上。随着各种改性技术的不断成熟,利用改性材料吸附重金属废水将成为今后研究重金属废水处理的主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