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97篇
  免费   518篇
  国内免费   1860篇
安全科学   637篇
废物处理   256篇
环保管理   436篇
综合类   3475篇
基础理论   872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310篇
评价与监测   299篇
社会与环境   283篇
灾害及防治   306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30篇
  2022年   365篇
  2021年   323篇
  2020年   361篇
  2019年   253篇
  2018年   264篇
  2017年   281篇
  2016年   283篇
  2015年   365篇
  2014年   375篇
  2013年   569篇
  2012年   518篇
  2011年   552篇
  2010年   418篇
  2009年   359篇
  2008年   405篇
  2007年   327篇
  2006年   277篇
  2005年   244篇
  2004年   163篇
  2003年   151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两种喹诺酮类抗生素对亚心形扁藻的毒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恩诺沙星和盐酸环丙沙星两种喹诺酮类抗生素对亚心形扁藻的毒理学效应。经多组不同浓度的两种抗生素处理后,分别对扁藻的96EC50、叶绿素和胞外聚合物(EP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抗生素在低浓度时对扁藻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而在高浓度时体现抑制毒性作用。高浓度时,抗生素浓度越高对扁藻的生长、叶绿素和胞外聚合物抑制效果越明显,但当浓度达到一定高度后,抑制会达到其阈值。恩诺沙星和盐酸环丙沙星对扁藻的半生长抑制率分别为19.8 mg/L和28.7 mg/L。  相似文献   
242.
南京雾霾天气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雾霾天气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的城市气象灾害,城市雾霾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对雾霾的治理也有多方面的举措。2013年12月江苏地区出现的雾霾事件是现阶段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南京此次雾霾事件的回顾,从雾霾溯源、南京的应对及评述两个方面入手。对人们关注的这一热议话题进行探讨,总结出应对雾霾的一些经验和有力举措,以提供应对城市雾霾事件的参考。  相似文献   
243.
英国国家生态系统评估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于2009年至2011年初开展了第一次国家尺度的生态系统评估,对自然环境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所提供的服务进行了评估,分析了近60年以来英国自然生态系统变化趋势及面临的问题,使公众了解和认识到了自然的真正价值。本文介绍了英国生态评估的框架体系和主要结论,并分析了对我国生态环境管理的启示,生态管理中应该客观评估自然生态系统对社会经济的作用和价值,将生态系统服务纳入到政府决策体系的构建中;生态评价应该选用适当的指标,评价最终的服务,可用具有可比性的多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降低评估的不确定性;生态评价也需要关注生态系统的未来情景,做好持续长效评估的准备,建立专项评估制度;要注重公众参与,建立多利益攸关方的协商体系,促进公众和各方利益团体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244.
赵艳辉  赵阳国  郭亮 《环境科学》2016,37(3):1156-1162
为探讨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处理经预处理后剩余污泥的可行性以及不连续供电能力,采用双室MFC,以剩余污泥热处理上清液为基质进行启动和运行,通过改变电池阴极电子受体而导致电势差变化来监测其产电的运行稳定性.结果表明,反应器以氧气作为阴极电子受体148 h后启动成功,最大输出电压0.24 V,将阴极电子受体换为铁氰化钾时,能获得0.66 V的最大输出电压和4.21 W·m~(-3)的最大功率密度.当将阴极电子受体分别替换为氧气或者开路,又转换为铁氰化钾后,电池输出功率恢复迅速,电池对有机物去除效率基本不受影响,对化学需氧量(COD)、氨氮去除效率分别达70%和80%.本研究表明,利用预处理剩余污泥进行MFC处理和产电是可行的,可获得较高的功率密度,同时MFC可以实现不连续供电.  相似文献   
245.
连续流反应器短程硝化的快速启动与维持机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如何快速稳定地启动短程硝化工艺对低C/N比废水的处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针对城市污水厂以连续流工艺为主的现状,故对连续流反应器短程硝化的快速启动与维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间歇曝气,依次控制3个阶段的停/曝时间(15 min/45 min、45 min/45 min和30 min/30 min),连续流反应器经过60 d左右的运行,可以成功实现短程硝化的快速启动.控制停/曝时间为30 min/30 min,进水氨氮浓度为50或100 mg·L~(-1)时,亚硝化率分别可达90%或95%.另外,间歇曝气有利于抑制硝化菌(NOB)的活性,而缩短水力停留时间(HRT)可淘洗出NOB,两者结合可以更好地维持短程硝化.  相似文献   
246.
改性沸石湿地脱氮除磷效能及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明确改性沸石湿地对分散性农村生活污水中氮磷的去除效能,并探索其脱氮除磷机制,将改性沸石作为折流湿地填料层填料,应用于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折流湿地(BFCW)组合工艺,为苏州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提供新途径.结果表明,改性沸石湿地对氮磷去除良好且稳定,脱氮量和除磷量较沸石湿地分别增大1.8%和1倍多.湿地主要通过填料的吸附截留作用脱氮除磷,以Ca-P和Al-P为主要沉淀磷素形式,植物的泌氧和吸收作用有助于稳定出水水质.湿地前端和后端分别以填料的吸附截留作用和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作用为主要脱氮途径.改性过程对沸石磷素吸附沉淀性能的大幅提升是在多重途径的协同作用下实现的,湿地构型和植物根系的影响是造成相同区域填料氮磷截留量差异的主要原因.硝化作用强度的高低是改性沸石湿地脱氮效果及稳定性季节性波动的主因.  相似文献   
247.
为调查喜马拉雅山中段北坡地表水环境特征,2015年9月在叶如藏布流域采集24个地表水体水样并对其水化学特征分析测定,研究结果表明:(1)叶如藏布流域水化学特征存在显著空间差异.随着海拔升高,地表水体p H值、TDS值呈微弱的减小趋势.24个水样中23个水样属于淡水,1个为微咸水.(2)叶如藏布流域内地表水阳离子主要为Ca~(2+),阴离子以SO_4~(2-)为主,其次为HCO_3~-,即地表水为Ca~(2+)-SO_4~(2-)型.(3)叶如藏布流域地表水中各离子之间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Cl~-、HCO_3~-、Na~+和K~+4种离子共源性好;阳离子的来源不同,Na~+和K~+主要来源于碳酸氢盐,Ca~(2+)主要来源于硫酸盐,而Mg~(2+)的来源比较广泛.(4)叶如藏布流域大部分离子主要来源于陆地,受陆源影响从小到大排列顺序为:Na~+Mg~(2+)SO_4~(2-)Ca~(2+)K~+HCO_3~-.流域水文化学过程主要受岩石风化作用控制,特别是受到碳酸盐风化影响.以强木村为界,流域下游地区地表水化学特征受人类活动影响逐渐变大,特别是畜牧活动及人类施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8.
湖北省某钢铁厂工业区及周边铅污染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湖北省某钢铁厂周边铅污染的现状,通过对钢铁厂工业区及其周边乡村的土壤、蔬菜、居民体内和排污渠污泥中铅元素含量的研究,其结果表明:钢铁厂周围的土壤、蔬菜、居民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铅等重金属元素的污染,其含量高于国家标准或正常范围;钢铁厂工业区周边土壤铅污染主要由于工业废气(烟尘)扩散沉降和废水灌溉引起;污染区人体尿样中铅元素含量(116~160 ng/mL)普遍超标,头发样(2.09~12.04 μg/g)基本正常,尿样比头发样更能显示铅等重金属元素在人体内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49.
The sizes and concentrations of 21 atmospheric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were measured at Jhu-Shan (a rural site) and Sin-Gang (a town site) in central Taiwan in October and December 2005. Ai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using semi-volatile sampling trains (PS-1 sampler) over 16 days for rice-straw burning and nonburning periods. These samples were then analyzed using a gas chromatograph with a flame-ionization detector (GC/FID). Particle-size distributions in the particulate phase show a bimode, peaking at 0.32-0.56 microm and 3.2-5.6 microm at the two sites during the nonburning period. During the burning period, peaks also appeared at 0.32-0.56 microm and 3.2-5.6 microm at Jhu-Shan, with the accumulation mode (particle size between 0.1 and 3.2 microm) accounting for approximately 74.1% of total particle mass. The peaks at 0.18-0.32 microm and 1.8-3.2 microm at Shin-Gang had an accumulation mode accounting for approximately 70.1% of total particle mass. The mass median diameter (MMD) of 3.99-4.35 microm in the particulate phase suggested that rice-straw burning generated increased numbers of coarse particles. The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PAHs (sum of 21 gases + particles) at the Jhu-Shan site (Sin-Gang site) were 522.9 +/- 111.4 ng/ml (572.0 +/- 91.0 ng/ml) and 330.1 +/- 17.0 ng/ml (or 427.5 +/- 108.0 ng/ml) during burning and nonburning periods, respectively, accounting for a roughly 58% (or 34%) increase in the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PAHs due to rice-straw burning. On average, low-weight PAHs (about 87.0%) represent the largest proportion of total PAHs, followed by medium-weight PAHs (7.1%), and high-weight PAHs (5.9%). Combustion-related PAHs during burning periods were 1.54-2.57 times higher than those during nonburning periods. The results of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absolute principal component scores (APCS) suggest that the primary pollution sources at the two sites are similar and include vehicle exhaust, coal/wood combustion, incense burning, and incineration emissions. Open burning of rice straw was estimated to contribute approximately 5.0-33.5% to the total atmospheric PAHs at the two sites.  相似文献   
250.
朱浩  彭雨  鄂加强  彭亮 《环境工程学报》2008,2(8):1083-1086
针对锌精馏铅塔动态过程中的非线性、非最小相位特征、不稳定性、时滞和负荷干扰,基于模糊控制策略下给出了锌精馏铅塔燃烧系统新的控制方法.运用模糊控制系统对锌精馏铅塔的烟气温度进行仿真研究和实时控制结果表明,该研究所设计的模糊控制器能够克服许多干扰因素,产生了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