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68篇
  免费   385篇
  国内免费   3841篇
安全科学   746篇
废物处理   655篇
环保管理   865篇
综合类   5134篇
基础理论   1683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3887篇
评价与监测   396篇
社会与环境   320篇
灾害及防治   40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4篇
  2022年   493篇
  2021年   399篇
  2020年   289篇
  2019年   272篇
  2018年   362篇
  2017年   469篇
  2016年   532篇
  2015年   676篇
  2014年   812篇
  2013年   1059篇
  2012年   912篇
  2011年   898篇
  2010年   693篇
  2009年   662篇
  2008年   741篇
  2007年   588篇
  2006年   495篇
  2005年   368篇
  2004年   287篇
  2003年   352篇
  2002年   308篇
  2001年   253篇
  2000年   260篇
  1999年   244篇
  1998年   249篇
  1997年   245篇
  1996年   225篇
  1995年   174篇
  1994年   118篇
  1993年   123篇
  1992年   104篇
  1991年   79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8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1篇
  196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The assessment of the ecosystem health of urban rivers and lakes is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ir management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his study developed a three-level indicator system for its assessment.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Zhonghai and Nanhai are in the state of transition from unhealthy to critical state and all the other lakes are in unhealthy states. Water environmental quality,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aquatic ecosystem, and the structure of waterfront areas were the constraints. Nanhai was ranked as poor and the others were all ranked as very poor. However,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Zhonghai and Nanhai were better than the others, the sums of the degree of membership to the healthy state and critical state were all close to 0.6. and the restorations of these lakes were moderate. The sums of the degree of membership to the healthy state and critical state of the other lakes were under 0.3, as it was difficult to restore these lakes. Some suggestions on scientific management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the six lakes were proposed: ①To control non-point pollution and to improve the water quality of six lakes and the water entering into these lakes; ②To improve the hydrological conditions of six lakes; ③To rehabilitate the aquatic ecosystem and waterfront areas.  相似文献   
322.
为了探究Cd胁迫下青葙中Mn的生理作用,通过水培实验,研究在Cd暴露下(0、5和25 μmol·L-1 )施加Mn(5、100和1 000 μmol·L-1 )对青葙的干重、叶绿素含量、Cd含量和青葙根部不同区域实时Cd2+流速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Mn的供应水平可缓解Cd对青葙生长的抑制效应.在Cd浓度为5 μmol...  相似文献   
323.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环境影响十分严重,绝大部分进入水环境,危害水生生物健康,进而影响人类健康.17α-甲基睾酮(17α-methyltestosterone,MT)是一种常见的环境雄激素,但在鱼体内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为了探究MT对鱼类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MT(0、25、50和100 ng·L-1)处理86...  相似文献   
324.
燃煤电厂排放颗粒物中重金属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7  
本文分析用模拟酸雨浸提和Tessier形态分离法,对燃煤电厂排放颗粒物中重金属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痕量金属绝大部分以稳定态存在,微米级飞灰中有较大活性的形态高于灰渣,煤燃烧高温条件使颗粒物中活性较大的形态含量减小。  相似文献   
325.
326.
为了实现SBBR工艺处理有机农药废水在生产上的应用,选择有代表性的农药厂进行生产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COD、BOD5、SS、TP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0.1%、91%、88.8%和94.7%,出水水质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二级标准,并且运行稳定、投资省。  相似文献   
327.
黄河水体沉积物对敌百虫和甲拌磷的吸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桂芝  刘永明 《环境化学》2001,20(3):244-248
对敌百虫和甲拌磷在黄河水体沉积物中的吸附特性进行了研究,观察了pH值和离子强度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敌百虫的吸附过程为一级动力学规律;敌百虫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式,甲拌磷的吸附可用Freundich等温式较好地描述.ph值降低或离子强度增加使敌百虫和甲拌磷在沉积物中的吸附程度明显减小.敌百虫在黄河水体沉积物中的吸附以表面吸附为主,而甲拌磷则表现为表面吸附和在有机碳中的分配作用两种吸附方式.  相似文献   
328.
超滤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福谅  韩式荆 《环境化学》1993,12(6):490-499
本文对国内外超滤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主要是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涉及的废水包括纺织工业,机械制造工业,石油化工工业,食品加工工业及其它工业污水,也包括部分生活污水,在这些污水治理过程中,不仅可消除或减轻污水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可以回收有价值的物质,使水部分或全部回用。  相似文献   
329.
一株中度嗜盐硫酸盐还原菌的分离及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本文从四川自贡盐厂卤水污泥中,分离出一株中度嗜盐硫酸盐还原菌。菌体为短杆状,0.9-1.1×2.0-2.5μm,革兰氏染色阴性,形成芽孢,不含脱硫孤菌素。固体培养基上无Fe2+时,菌落为半透明状;有Fe2+时菌落为黑色,直径为1-3mm。利用乳酸盐作为碳源,利用乙酸盐时必须添加生长因子。能在5%-25%(W/V)Nacl浓度范围内生长,最适生长浓度为9%-13%(W/V)。最适生长温度为35℃。最适生长pH值为7.0.根据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该菌为脱硫肠状菌属,但与该属已报导的硫酸盐还原菌在嗜盐、碳源利用、最适生长温度以及其它一些特征上均有不同,因此可能是个新种。该菌是目前已报道的嗜盐浓度最高的硫酸盐还原菌。  相似文献   
330.
厌氧条件下微生物对芳香族化合物分解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总结了国内外芳香族化合物厌氧微生物分解的代谢类型和途径,指出厌氧条件下微生物对芳香族化合物的分解,包括光和代谢作用、硝酸盐还原作用、发酵作用、硫酸盐还原作用和产甲烷作用五种类型.厌氧条件下芳环的生物裂解包括还原性和非还原性两种类型,讨论了参与芳环裂解过程的一些酶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