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7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233篇
安全科学   86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60篇
综合类   523篇
基础理论   88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24篇
社会与环境   60篇
灾害及防治   4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41.
废弃线路板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BCR3态连续提取方法和Tessier 5步连续提取方法,对某废弃线路板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BCR连续提取法对废弃线路板中重金属的提取率比Tessier连续提取方法高.废弃线路板中Cu、Pb、Zn和Ni各形态分布差别很大.BCR和Tessier连续提取方法结果均表明废弃线路板中Ni主要是以残渣态存在,对环境的污染风险小;而Pb和Zn主要以酸可提取态或者碳酸盐态和可交换态存在,在南方酸雨环境中容易溶出;BCR和Tessier连续提取方法对Cu的活性评价不一致,但是由于废弃线路板中Cu总量高,对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842.
产气肠杆菌燃料电池产电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铁还原菌的微生物燃料电池(MFCs)与基于产氢细菌的MFCs各有优劣,前者能量利用效率高,但底物利用范围有限;后者底物利用广泛,但其依靠悬浮细胞产电,电子回收率较低.本研究以1株具有铁还原活性的产氢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 XM02为产电微生物,构建了3种不同阳极材料的空气阴极MFCs,通过输出电压和库仑效率的比较以及扫描电镜观察阳极形貌等方法对此菌的产电机制进行探讨.结果发现,采用比表面积大且具有氢催化活性的碳毡作为阳极材料时,可显著改善MFCs性能,库仑效率由载铂碳纸阳极MFC的1.68% 提高至42.49%,远高于已报道的其它产氢菌燃料电池.扫描电镜证实大量细菌细胞附着在阳极表面,形成阳极生物膜.采用非生长基质实验排除悬浮细胞的产电作用,证明附着在阳极的生物膜对产电起主导作用,认为生物膜原位产氢-氧化是此菌的主要产电机制.  相似文献   
843.
梁祝  倪晋仁 《环境科学》2009,30(7):1968-1973
为提高AgI/TiO2的可见光响应能力,采用煅烧结合光辐照的工艺对其进行改性.紫外-可见光吸收分析表明,改性AgI/TiO2的敏感光谱范围覆盖了整个可见区,吸收边带从465 nm红移至800 nm,在500 nm处的吸光度提高了近3倍.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指出,煅烧提高了金红石型TiO2的相对含量,导致禁带宽度从2.89 eV降到2.81 eV,氙灯辐照进一步增加了锐钛型TiO2、金红石型TiO2和AgI的相对含量,并生成了新的晶体AgCl,使其禁带宽度又降至1.55 eV左右.AgCl的产生、AgI和金红石型TiO2相对含量的增加是降低改性材料禁带宽度和增强可见光响应能力的主要原因.研究还表明,只有煅烧后的AgI/TiO2才能通过光辐照来拓宽可见光敏感范围,而且,光辐照中起作用的主要是紫外光,可见光的作用甚小.研究最后提出将2种或2种以上的卤化银负载在纳米TiO2上,更能有效地增强TiO2的可见光响应能力.  相似文献   
844.
单室型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黄姜废水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王超  薛安  赵华章  张宝刚  倪晋仁 《环境科学》2009,30(10):3093-3098
以黄姜废水为底物,采用单室型微生物燃料电池,验证了MFC处理黄姜废水的可行性,研究了进水COD和SO42-浓度对产电性能的影响.控制电导率和COD等条件一致,黄姜废水最大功率密度为葡萄糖配水的80.3%.低COD浓度条件下MFC产电稳定,功率密度随COD浓度上升而提高,最高为322 mW/m2;当COD提高至2766 mg/L以上时,MFC稳定产电的时长缩短且更新基质后无法恢复最佳产电水平,表明过高的COD负荷会抑制产电微生物活性.COD最终去除率在68.2%~84.8%之间,且随着初始浓度的提高去除率有所下降.进水SO42-浓度的提高使MFC输出功率密度增大,但当SO42-浓度>7 716 mg/L(电导率>8.19 mS/cm)时,继续提高SO42-浓度无法使功率密度增大.与沉淀SO42-后的废水比较,含硫原水的最大功率密度平均下降14.5%,其库仑效率也随SO42-浓度提高明显下降,表明存在SO42-作为电子受体被还原,降低了MFC的效率.  相似文献   
845.
Among all the 209 kinds of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PCBs) congeners, nonplanar and coplanar PCB congeners have di erent levels of toxicity on mammal cells such as neuronal cells, but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ir toxicity on fish cells although PCB congeners usually have high bioaccumulation abilities in the detected fish bodies. This study showed that 2,2’,4,4’,5,5’-hexacholorbiphenyl (PCB153, nonplanar congener) and 3,3’,4,4’,5,5’-hexacholorbiphenyl (PCB169, coplanar congener) caused apoptosis on the isolated crucian carp (Carassius auratus) lymphocytes and the induced cytotoxicity was structure-dependent. According to the laser confocal microscope observations, apoptosis was clearly distinguished by condensation of nucleus, shrinkage and formation of apoptotic bodies. DNA fragmentation was detected by 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These typical morph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indicate the occurrence of apoptosis on fish lymphocytes. According to the flow cytometry analysis, after the cells were exposed to 10 mol/L PCBs for 3 h, the apoptotic percentage induced by PCB153 was 23.41%, while that induced by PCB169 was even higher (31.03%). Furthermore, incubating PCBs with fish lymphocytes enhanced levels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and malondialdehyde (MDA), clearly indicating the presence of oxidative stress and lipid peroxidation. Our data also demonstrate that the di erent cytotoxic e ects induced by coplanar and nonplanar PCBs were correlated with their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oplanar congener was more cytotoxic than nonplanar congener.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cytotoxicity mechanisms of the PCB congeners on fish lymphocytes depend on their planarity and chemical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846.
闽江福州段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空间分布异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环芳烃(PAHs)是环境中一类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为探明PAHs在闽江福州段沉积物中的空间分布规律,采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PAHs的空间异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AHs含量变异系数(CV)在39%~90%之间,属于中等强度变异.3环PAHs含量的块金值与基台值之比[C0/(C+C0)]为0.307,具有中等强度的空间相关性,其余不同环数PAHs以及PAHs总量的C0/(C+C0)值都小于0.25,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低环PAHs的分维数D值高于高环PAHs,空间异质性较高.3环及3环以上PAHs的Moran’s I系数随距离的增大而下降,且在0~25.0 km之间其空间自相关性随间隔距离的增大而减弱;而Moran’s I系数分析结果进一步说明了2环PAHs的空间变异特征的复杂性.受到水流影响,PAHs含量在南-北方向的半方差函数值与其它方向有所不同,但在东北-西南、东南-西北和东-西方向上的半方差函数值重合性较好,近似各向同性.用交叉验证法检验的结果表明,普通克里插值法能够很好地预测闽江福州段沉积物中PAHs的空间分布情况,PAHs含量沿水流流向大致呈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847.
水网藻种植水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了不同浓度水网藻种植水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对叶绿素a和抗氧化酶活性(SOD、CAT、POD)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网藻种植水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效果明显,20%~80%浓度的种植水第8 d的平均抑藻率达到98.9%,藻细胞几乎全部死亡.在种植水的作用下藻细胞叶绿素a含量迅速降低,叶绿素a遭到破坏.实验前2 d由于受到活性氧的刺激铜绿微囊藻抗氧化酶活性增加,且都高于对照组,随着抗氧化酶活性达到极限,活性氧开始积累并破坏细胞的正常代谢,抗氧化酶活性迅速降低,80%浓度的实验组至第8 d时SOD、CAT、POD活性分别仅为31、6、5 U.mg-1.水网藻种植水经过高温处理后对铜绿微囊藻基本没有抑制作用,说明种植水中的抑藻物质具有热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848.
采用海藻酸钙凝胶包埋固定,对人工污水进行静态模拟净化试验,研究了在pH为4,5,6,7和8的条件下,无重金属及ρ(Cu2+),ρ(Zn2+)和ρ(Cd2+)分别为0.05,0.5和5 mg/L时,固定态和悬浮态蛋白核小球藻对污水中磷的净化效率.结果表明:①相对于悬浮态,固定态小球藻由于海藻酸钠的包埋稳定性较强,磷的去除率较高;②小球藻磷的去除率受ρ(重金属)影响,随着ρ(重金属)的升高,磷的去除率降低,重金属产生的胁迫作用增强;③Cu2+对固定态和悬浮态小球藻的胁迫作用较Zn2+和Cd2+大,而Zn2+和Cd2+对固定态和悬浮态小球藻的胁迫作用随着ρ(重金属)的变化而有所差异;④pH对小球藻磷的去除率的影响随重金属种类、质量浓度及时间的变化而不同,Zn2+和Cd2+存在时,小球藻磷的去除率最高一般出现在pH为8的弱碱条件下,而Cu2+存在时小球藻磷的去除率受pH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49.
用于印染废水处理的新型膜工艺及耦合反应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可用于印染废水深度处理的工业化新型膜集成工艺以及新兴的耦合膜过程及反应器,具体包括混凝/絮凝与膜过程的集成工艺、超滤(UF)和反渗透(RO)/纳滤(NF)组合的双膜工艺以及膜生物反应器(MBR)、二氧化钛光催化膜反应器(PMR)和电催化氧化膜集成工艺(ECOM)等.针对上述五种工艺的特点、运行方式的差异以及印...  相似文献   
850.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开展深入到山区,也遇到了山区特有的灾害,滚石就是其中一种.本文在野外试验的基础上,对滚石运动特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性分析,并通过数据统计,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滚石运动特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势因素分析,即在传统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定量探讨,使人们对滚石运动特征影响因素的感性认识得到了定量验证,以为有针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