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77篇
安全科学   57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37篇
综合类   289篇
基础理论   47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31.
以钢板酸洗废酸液回收的Fe2O3粉为主要原料,制备了永磁铁氧体预烧料及器件。研究了工艺制度如预烧温度、保温时间、摩尔比对预烧料磁学性能的影响等。制取的永磁铁氧体材料的磁性能达到Br=420mT,Hcb=215KA/m,(BH)max=32.4KJ/m3。  相似文献   
432.
西部大开发是当前中国的一项重要战略政策,但是,对资源环境的过度开发和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和力度不够,已经部分恶化了西部的生态环境系统.所以,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西部大开发之间的辩证关系需要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433.
ISO14000是对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积极响应,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实施以来对世界贸易和环境保护都有着显著的影响,我国加入WTO以来更加需要在多领域内推广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使其在我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34.
抚仙湖马料河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效果评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污染物去除百分率、污染物削减量及污染物表面负荷去除量等不同角度对抚仙湖鸟料河人工湿地的水质净化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TN、NH3-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约为60%、60%和50%,平均掣减量约为14kg/d、5kg/d和1kg/d,去除污染物表面负荷平均为0.72g/m^2.d、0.22g/m^2.d、0.06g/m^2·d.  相似文献   
435.
在《煤炭开采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编制的框架下,结合煤炭开采工程的环境影响特点和多年矿井环评的工作经验,提出了在导则中地下水评价专题的编制思路,即以煤炭开采和配套的水源地作为地下水评价内容,以煤系地层上覆含水层及下伏含水层作为评价对象,以地下水水量作为评价等级划分依据及评价重点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436.
陈茂生  宁平 《云南环境科学》2001,20(Z1):134-137
垃圾焚烧厂是一类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在建设焚烧厂之前,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在借鉴国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垃圾焚烧厂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步骤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37.
综述了有机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基本类型,修复机理及研究进展,分析了植物修复的优势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38.
主要研究了微电池法处理印染废水的净化处理技术。由最佳工艺流程处理后出水的COD质量浓度最低为4.9mg/L(此时COD净化效率为99.84%),出水pH值为6,色度净化效率最高为99.72%。出水水质可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的一级标准的规定。采用该工艺处理后的出水的COD平均净化效率为95.66%,色度平均净化效率为96.62%。  相似文献   
439.
许多研究表明汽车排气微粒对人体的健康危害很大,尤其是微粒粒径较小,数量浓度较高时,危害更甚.汽车排气微粒在排放后会经历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在扩散的同时,微粒受冷凝/蒸发、核化、凝并、沉降等作用的影响,其粒径分布和浓度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与此同时,污染物进入大气环境后,不同的环境因素对微粒粒径的影响也不同.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阐述了各个过程中的汽车排气微粒的变化以及对微粒浓度和粒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440.
氧化铝厂赤泥的综合利用现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综合评述了国内外赤泥综合利用的多种途径 ,并指出先回收有用物质再作为建材工业原料是今后赤泥综合利用的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