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7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647篇
安全科学   181篇
废物处理   99篇
环保管理   193篇
综合类   1111篇
基础理论   366篇
污染及防治   554篇
评价与监测   95篇
社会与环境   103篇
灾害及防治   8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194篇
  2012年   182篇
  2011年   225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281.
在严格厌氧条件下,研究了驾琼盆地东方1-1-1井垂直剖面不同沉积层地质样品中的厌氧纤维素分解菌.结果表明:厌氧纤维素分解菌在各样品中都存在,但其分布有很大随机性,与样品埋藏深度无相关性,与样品中一些有机物含量,如纤维素、半纤维素也无相关性,厌氧纤维素分解菌数量高的样品,其在生物模拟产甲烷实验中的单位有机质产气量也较高,有显著的相关性.菌体形态主要为杆菌和球菌.  相似文献   
282.
一株能产生聚乙烯醇降解酶的委内瑞拉链霉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乙烯醇(PVA)为唯一碳源,从土壤中筛选到1株能产生胞外PVA降解酶的放线菌GY1.根据扩增出的该菌株的16SrDNA全序列在GenBank中的比较结果,结合生理生化实验、细胞化学成分及菌落形态分析,确定该菌为委内瑞拉链霉菌(Stretopmycesvenezuelae).GY1菌株以PVA为唯一碳源时,产生的PVA降解酶活性达到120UL-1,是以葡萄糖或可溶性淀粉为唯一碳源时的10倍.当在PVA培养基中添加1gL-1至3gL-1的葡萄糖时,该菌株细胞量和PVA降解酶总酶活随着葡萄糖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最大细胞量是未添加葡萄糖时的2.4倍,最高总酶活是未添加葡萄糖时的2.6倍,而单位质量细胞产生PVA降解酶的能力提高不大.但当添加的葡萄糖浓度从3gL-1增至10gL-1时,总酶活随着细胞量的增加出现下降趋势,同时单位质量细胞产生PVA降解酶的能力也大大降低.在相同PVA聚合度下,高醇解度PVA比低醇解度PVA更有利于GY1菌株的生长及产生PVA降解酶.图5表1参16  相似文献   
283.
沈阳市区大气颗粒物元素组分及其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研究采用美国安德逊五段冲击式采样器进行大气颗粒物采样,用中子活化法进行分析,获得43种元素质量浓度,并求得各种元素的质量中值直径和几何标准差。  相似文献   
284.
酵母融合菌的完整细胞、细胞壁、细胞内含物富集水体中的铬,比较了各组分对铬离子的吸附能力差异,并进行了模型拟合.结果表明:细胞壁的去除率和吸附量都明显高于完整细胞;完整细胞及细胞壁对铬的吸附均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热力学方程,且细胞壁对Cr6 的最大吸附量和吸附亲和力都大于完整细胞,说明细胞壁是该吸附剂吸附重金属离子的主要部位.同时利用多种分析手段研究了各组分对铬的吸附行为:酵母细胞壁的特殊结构以及AFM图显示细胞壁可以为活性基团吸附、络合或螯合金属离子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X-射线衍射和FTIR分析检测表明吸附剂对铬的吸附并未破坏其本身的结构.  相似文献   
285.
河流水体受污染后,在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下由各种物理、化学及生物作用能得到一定的净化。哈尔滨市松花江段河流水质净化作用主要包括稀释、吸附、江底沉积物的机械过滤与吸附和絮凝沉淀作用。哈尔滨市松花江断面正处于河流侵蚀与堆积交替动态平衡中,可不断提供新的活性表面,使河底沉积物的净化作用持久不衰。该特殊的地质条件是本段河流保持较强净化作用的关键,妥善利用水环境净化能力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水污染控制手段。  相似文献   
286.
建立了土壤和小麦种子、茎杆中苯达嗪丙酯的残留分析方法.研究了高剂量施药条件下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并测定了土壤、小麦种子和茎杆中的最终残留.苯达嗪丙酯的最低检出限为10ng,在土壤和小麦中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5mg·kg-1.方法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8.7%—103.3%,变异系数为4.3%—16.4%.苯达嗪丙酯的消解动态试验表明:高剂量施药条件下苯达嗪丙酯在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5d(北京)和3.1d(石家庄);当按推荐剂量施药时,小麦收获前10d,在土壤、小麦种子和茎杆中,北京和石家庄两地均未检出苯达嗪丙酯.  相似文献   
287.
A survey was done recently in Jiaxing city of Zhejiang Province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of soil microbiological properties among paddy soils with different land use including continuous open-field vegetable cultivation (OFVC), plastic-greenhouse vegetable cultivation (PGVC) and traditional rice–wheat rotation (RWR). The soil types included are percolating, permeable and waterlogged paddy soil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icrobial flora was markedly changed as the land use changed for all the three soil types. In continuous vegetable cultivation soils, especially in PGVC soils, the bacteria amounts decreased dramatically, but the fungal and actinomyce amounts increased as compared with RWR soils. The dehydrogenase activitie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vegetable soils, especially in PGVC soils as compared with RWR soils. The microbial biomass C and the total phospholipid contents (TPL) in vegetable cultivation soil greatly decreased as compared with RWR soils. Biolog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kinds of carbon sources that could be metabolized by native microbes in PGVC soils greatly decreased as compared with OFVC soils and RWR soils, revealing that microbial diversity had decreased since land use change. The activities of some soil enzymes including urease, invertase and phosphase were all lower in OFVC soils than those in RWR soils, and those in PGVC soils were the lowest. The degradation of microbiological activities in continuous vegetable cultivation soils, especially in PGVC soils, as compared with RWR soils might have been caused by soil acidific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salts due to overuse of both organic and inorganic fertilizers in vegetable cultivation.  相似文献   
288.
假单胞菌XD-1(Pseuomonas XD-1)的产表面活性剂性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含油废水中分离到1株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经鉴定为假单胞菌(Pseuomonassp.),命名为XD 1.对假单胞菌XD 1的产表面活性剂性能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正交优化的培养基中发酵培养时,菌XD 1可将培养液的表面张力从70 0mN·m-1降至30 2mN·m-1,其产表面活性剂方式为生长相关型;经提取分析,菌XD 1所产表面活性剂为脂肽类和糖脂类物质的混合物,脂肽类物质为主要成分;菌XD 1所产表面活性剂的CMC值为50mg·L-1,在pH=6 0时表面活性剂表现出最佳活性;菌XD 1所产表面活性剂主要积累在胞内特定的细胞器中,并在细胞壁上产生一层粘附的表面活性剂膜,膜厚140nm,在生长过程中,菌体会将细胞器和细胞壁上的表面活性剂释放到胞外.将培养72h的菌体浸入双蒸水中,6h后菌体能把积累在细胞器和细胞壁上的表面活性剂释放到水体中.  相似文献   
289.
文章探讨了安徽省宁国市中溪镇元竹大面积枯死的原因.在现场调查、污染监测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排除了污染、病虫害致死和元竹而开花死亡的可能性,得出该区元竹枯死是由于非污染生态工程道路改建、水利水电工程和河道采砂等人为活动所导致元竹区的局部生态系统破坏,致使该区地下水位的不正常变动,从而引起大面积不规则分布的元竹干枯或浸泡死亡.文中最后根据该区生态环境状况,给出了防治元竹枯死的生态对策与建议,为防治其它地区的元竹枯死提供了参考和经验.  相似文献   
290.
笔者在研究关岭晚三叠世早期海生爬行动物(见本刊上期1~23页)时曾命名中国龙属Sinasaurus Zhou (2000).现发现,"Sinasaurus"这个属名早在1940年就已被杨钟健教授研究描述肉食恐龙类Sinosaurus Young (1940)(见Young Z.J., Bull. Geol. Soc. China, 1940,XX (3~4):235~240)时所占用,Sinasaurus是晚出名,应废弃不用,现给与新名Neosinasaurus Zhou, nom. nov. 而替代Sinasaurus Zhou (2000).因Sinasaurus Zhou (2000) 为中国龙科的模式属,故将Sinasauridae Zhou (2000) 更名为新中国龙科(新名)Neosinasauridae Zhou nom.nov..现将Neosinasaurus和Xinpusaurus的分类位置列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