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111篇
安全科学   46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44篇
综合类   304篇
基础理论   65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71篇
灾害及防治   2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广州市灰霾期间大气颗粒物中无机元素的质量浓度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用ICP-MS测定K,Al,Fe,Mn,Cu,Pb 和Zn等27种元素的浓度,讨论了这些元素在灰霾与非灰霾期的浓度特征.结果表明, 广州市大气PM10中无机元素的质量浓度在灰霾期要高于非灰霾期,同时灰霾与非灰霾期间所测元素的分布特征基本一致,说明灰霾与非灰霾期间无机元素的来源基本上是一致的.富集因子法分析结果显示,来源于人为活动的Zn, Pb, As和Cu在灰霾期更容易富集.  相似文献   
162.
为了及时掌握衡阳市蔬菜产业发展动态,有效的指导衡阳市蔬菜生产,笔者对2006年衡阳市蔬菜品种及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主要是摸清蔬菜品种,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下一步蔬菜品种及产业发展措施,把衡阳市蔬菜生产推向一个新的发展水平.表10,参7.  相似文献   
163.
氟是人体和其他动物的必需元素,氟过量和氟缺乏都会影响到人体健康.本文以山西省阳泉市阳煤集团长期堆置的煤矸石为研究对象,对煤矸石中氟浓度水平和氟的形态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煤矸石中全氟含量平均值为364.87 mg/kg,远高于200 mg/kg的全球土壤氟含量平均水平;不同岩性的煤矸石中全氟含量(平均值)的排序为泥质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砂岩>石膏岩;煤矸石中不同形态氟的含量排序为残余态>无定形铁铝结合态>有机结合态>水溶态>可交换态>结晶铁铝结合态.  相似文献   
164.
常年淹水和干旱对三峡库区消落带菖蒲生长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强  高祥  丁武泉  朱启红  欧媛  刘瑜 《环境科学》2012,33(8):2628-2633
菖蒲是三峡库区常见的一种湿生植物,本研究探讨了常年淹水对菖蒲生长恢复的影响,并分析了干旱对露水后菖蒲生长恢复的影响,为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恢复物种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分别于2009年9月和2010年9月前后2次将菖蒲(Acorus calamus L.)植株完全淹水,分别于翌年3、4、5月将植株露水(分别记为S1、S2和S3),2011年定期统计植株数和叶片数,测定叶长、叶宽.结果表明,淹水导致植株萌发数显著低于对照,且随着淹水时间增加植株萌发数呈显著降低趋势;淹水显著促进3月和4月露水植株叶片的伸长和形成,其叶长、叶片数、株叶长和总叶长显著高于对照,而5月露水植株的叶长、叶宽、叶片数、株叶长、总叶长和总叶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随着淹水时间的增加露水后植株死亡数呈显著增大趋势,S1和S2组的叶长、叶宽显著增长,叶片数显著降低,而S3组植株叶长、叶宽、叶片数、株叶长、总叶长和总叶片数均显著降低.干旱导致对照、S1和S2组植株叶长、叶宽、株叶长、总叶长、叶片数和总叶片数均显著降低,植株存活数显著降低;干旱胁迫去除25 d后,对照、S1和S2组植株的叶片数分别增加了67.0%、66.7%和36.2%,且S1和S2组植株的株叶长、总叶长和总叶片数分别增加了48.2%、18.1%,66.7%、35.0%,75.0%、64.3%,差异显著(P<0.05).因此,菖蒲不仅对淹水的适应和耐受能力较强,而且露水后的生长恢复能力及对干旱的恢复能力也较强,可作为三峡库区消落带(特别是3月和4月露水区域)的恢复、重建物种.  相似文献   
165.
随着城市不断扩张,区域的地表覆盖类型发生转变,大量自然景观被人造景观所替代,环境温度随之上升.研究城市空间格局与热环境之间的响应关系,对于改善生态环境、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基于合肥市区2020年的Landsat 8系列遥感影像数据及ENVI和ARCGIS等分析平台,采用皮尔逊相关性与剖面线反映两者之间的关联性,再选取关联性最大的3个空间格局组成要素构建多元回归函数,以探究城市空间格局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 2013~2020年间,随着时间推进,合肥市高温区明显增加.对于不同的季节,热岛效应呈现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2)中心城区内,建筑占比、建筑高度、不透水占比和人口密度明显高于郊区,而植被覆盖度呈现出郊区高于城区,且在城区主要呈现出点状分布,水体呈不规则分布.(3)城市高温区主要分布在城区各类开发区内,而城区内其他地方则以中高温及以上温度分区为主,郊区以中低温为主.(4)各要素的空间格局与热环境之间的皮尔逊系数为正相关的有建筑占比(0.395)、不透水面占比(0.333)、人口密度(0.481)和建筑高度(0.188),负...  相似文献   
166.
利用西安市2014~2015年BC、PM2.5和气温及心脑血管疾病每日死亡人数等资料,基于时间序列的广义相加模型中的主效应模型、非参数二元响应模型和温度分层模型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BC、PM2.5对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最佳滞后时间下,BC、PM2.5浓度每增加1个IQR(BC:5.31μg/m3,PM2.5:40.30μg/m3),心脑血管疾病每日死亡人数ER(95% CI)分别为3.53%(95% CI:1.86,5.23)、2.01%(95% CI:1.06,2.97).气温与心脑血管疾病每日死亡人数的暴露反应关系呈“V”型分布特征,最适温度为26℃.低温和高污染物浓度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存在协同放大效应,当气温低于26℃时,BC对人群健康风险比PM2.5更大.对于心脑血管疾病而言,不同人群的易感程度不同,女性群体对BC、PM2.5暴露更为敏感.当BC、PM2.5同时纳入其它一种或几种气态污染物时,对ER值无较大影响.BC仅占PM2.5浓度的一小部分,但健康影响不容忽视,BC可作为评估大气污染物健康风险的重要空气质量指标.  相似文献   
167.
于2016年在中国广东大气超级监测站,开展4个季节的VOCs长时间观测,共获得2142组有效数据,并利用HYSPLIT模型分析珠三角地区VOCs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各类VOCs混合比和化学反应活性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点.观测期间,VOCs平均浓度为(18.523±20.978)×10-9,其中,低碳烯烃和苯系物二者混合比之和仅占46%,但贡献了85%的·OH消耗速率(LOH)、82%的臭氧生成潜势(OFP)和97%的二次气溶胶生成潜势(SOAFP).观测站点主要受来自北部内陆地区气团(1#)、西部内陆地区气团(2#)、台湾海峡南端气团(3#)以及南部海洋地区气团(4#)的影响.1#气团中炔烃和苯系物的混合比占比最高,分别达到10%、37%,而3#气团中低碳烷烃的浓度水平最高,达到(8.437±5.561)×10-9.通过估算气团中VOCs的化学反应活性,可以发现,1#气团的VOCs化学反应活性最强,其对O3和SOA的生成贡献最高.1#、2#、3#和4#气团中VOCs的化学反应活性主要由苯系物和低碳烯烃贡献.  相似文献   
168.
为探究温度冲击引起的污泥膨胀机理,以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采用SBR工艺分别运行温度骤降系统和温度梯度降低系统,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温度变化过程中微生物群落整体变化,并对膨胀阶段优势丝状菌类型进行解析.结果表明,温度骤降系统优势丝状菌为微丝菌(Microthrixparvicella),SVI值升高至291mL/g以上,温度梯度降低系统优势丝状菌为Eikelboom Type 0092型丝状菌,SVI值稳定维持在250mL/g,因此Eikelboom Type 0092型丝状菌适宜在温度冲击环境中生长繁殖.温度冲击方式不同导致菌群组成具有差异性,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均值为39.3%,其占比在不同阶段变化较小.两个系统在污泥膨胀阶段Actinobacteria和Chloroflexi的相对丰度占比不同.各样本中与去除有机物相关微生物菌群丰度均值为13.6%,Nitrospira其相对丰度均值为2.48%,占NOB总含量80%以上.温度梯度降低系统发生的Eikelboom Type 0092型丝状菌型污泥微膨胀,其出水水质没有发生严重恶化,COD和NH4+-N的去除效果均高于温度骤降系统.  相似文献   
169.
采用水热合成-浸渍法制备锌掺杂TiO2纳米管(Zn-TiO2纳米管),透射电镜照片显示Zn-TiO2纳米管为两端开口形貌均一的中空管状结构,管径约6~8 nm,壁厚约1 nm,长度约50~200 nm。研究了Zn-TiO2纳米管对甲基橙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掺杂适量锌提高了TiO2纳米管对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性能,0.4%Zn-TiO2纳米管的光催化性能最佳。同时还探讨了Zn-TiO2纳米管用量和初始pH值等因素对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影响,结果显示Zn-TiO2纳米管能有效地降解甲基橙。随着光催化反应进行,CODCr去除率和脱色率变化规律不完全相同,可能是由于芳基和烷基降解速率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170.
湔江冲洪积扇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唐金平  张强  胡漾  张宇  聂保伟 《环境科学》2019,40(7):3089-3098
湔江冲洪积扇是成都平原龙门山前冲洪积扇群之一,为研究其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控制因素,2018年5月现场采集30组地下水水样.利用描述性统计分析、Piper图解、Arc GIS空间分析和离子比例系数等方法,分析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类型与离子空间分布特征,讨论控制地下水化学演化过程的主要因素与离子的主要来源.冲洪积扇东北部区域多为弱酸性水,占13. 33%,其余呈弱碱性;地下水化学类型有HCO_3·SO_4-Ca、HCO_3-Ca、HCO_3·SO_4-Ca·Mg与HCO_3·SO_4-Ca·Na,均为淡水;主要离子空间变异系数介于0. 22~0. 91,变异性均为中等变异;地下水化学演化过程主要受溶滤作用的控制,人类活动亦有一定的影响,蒸发浓缩、大气降雨以及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影响效果不甚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