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111篇
安全科学   46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44篇
综合类   304篇
基础理论   65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71篇
灾害及防治   2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崇明东滩底栖动物群落与潮滩高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滩低潮滩以软体动物中的麂眼螺、泥螺等占优势;中潮滩以软体动物的麂眼螺、霍甫水丝蚓、彩虹明樱蛤及双翅目幼虫为优势;高潮滩的优势种为绯拟沼螺、双翅目幼虫以及一些大型蟹类如无齿相手蟹和天津厚蟹等。在生物量方面,中潮滩的底栖动物生物量最高为139.8g/m^2,其次为高潮滩,其生物量为109.7g/m^2,生物量最低的为低潮滩,仅有61.77g/m^2,平均生物量排序为中潮滩〉高潮滩〉低潮滩。在多样性方面,3个潮带也以中潮滩最高,其次是高潮滩和低潮滩。底栖动物的这种分带情况与3个潮带特有生境密切相关,沿高程梯度,底栖动物群落呈现出明显的空间生态系列格局。低潮滩代表了潮滩湿地演替的初级阶段。中潮滩底栖动物种类数和多样性都较高,此带代表了潮滩湿地演替的较高阶段。高潮滩显示了向陆生群落演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2.
Four fractions (A, B, C, and D) of humic acids (HAs) were separated based on the polarity from weak to strong. UV-vis absorption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analysis show that the fractions C and Dpossessedmore aromatic C=C content. The influences of HAs and their fractions on the photolysis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 photodegradation of 2,4-D solutions under simulated solar light irradiation. The degradation rate of 2,4-D was found to decrease in the presence of bulk HAs or their fractions especially at high HAs concentration. The fractions of strong polarity C and D retarded the degradation rate more than the fractions of weak polarity A and B. This could be attributed to the different absorption intensity of the four HAs fractions in the order of D ⩾ C > A > B, and the stronger π-π electron donor-acceptor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strong polar fractions and 2,4-D.  相似文献   
173.
典型电子垃圾拆解区大气中多溴联苯醚的污染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分别在典型电子垃圾拆解区(E)和其上风向参考点(S)采集了大气颗粒相和气相样品.以研究该区域大气中PBDEs的浓度水平、污染特征和气/固分布特点.分析过程中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负化学离子源(GC-NCI-MS)检测了11种PBDEs结果表明,电子垃圾拆解造成r比较严蘑的PBDEs污染,三溴-十溴联苯醚的浓度范围为51.1~2 685 pg.m-3,(平均值830Pg.m-3),而对照区由于制衣行业的影响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PBDEs污染,三溴~十溴联苯醚的浓度范围为1.00-98.9Pg.m-3(平均值28.7 Pg.m-3).在气/固分布的研究中发现,不同的PBDEs在气相和颗粒相的分布比例相差很大,从低溴至高溴PBDEs在气相中的比例呈降低趋势,而在颗粒相中的比例呈上升趋势.电子垃圾拆解区以五溴.联苯醚污染为主,占∑11PBDEs总量的54.3%;而十溴-联苯醚污染次之,占∑11PBDEs总最的23.8%,该污染特征进一步证实了该地区电子垃圾的来源,不仅来自亚洲国家,而且还来自欧美等国家.  相似文献   
174.
河口滨岸悬浮颗粒物中多环芳烃分布与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收集长江口滨岸13个典型采样点上覆水中的悬浮颗粒物,分析了悬浮颗粒中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水平,探讨了PAHs的来源,并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结果显示,EPA14种优控PAHs的总量在600~12 308 ng/g 之间,平均值为5 373 ng/g,其组成主要以3环和4环PAH为主。受附近陆源输入的影响,顾路采样点的PAHs含量最高,此外,临近城市排污、滨岸工业开发区及河道排污口的采样点PAHs含量也较高,如石洞口、金山、白茆、浏河口等。结合PAHs不同环数的相对丰度与同分异构体荧蒽/芘、芘/苯并[a]蒽比值,初步推断出人类油污染及矿物燃料的不完全燃烧是悬浮颗粒物中PAHs的主要来源。此外,参照有关环境质量标准,发现悬浮颗粒物中萘、菲、芴、蒽/苯并[b]荧蒽和苯并[k]荧蒽等化合物已经产生不同程度的生物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175.
文章采用新型活性炭纤维(ACF)做为固相微萃取(SPME)的萃取纤维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烤肉中持久性污染物多环芳烃(PAHs)的方法.烤肉由于其独特的风味深受人们喜爱.但是,在烤肉中含有致癌的PAHs,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烤肉中PAHs最佳提取条件为:2g匀浆样品,丙酮+甲醇(1∶0...  相似文献   
176.
选取滨海城市厦门的城区、郊区、工业区和背景区为研究对象,于2008年10月至2009年9月对厦门市大气进行了为期四个季节的采样工作,用GC-MS对气相和颗粒相中的28种多氯联苯(PCBs)同系物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厦门市PCBs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PCBs的含量在66.94~689.59 pg/m3之间,平均值...  相似文献   
177.
水生植物提取液对蓝藻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对照试验,模拟研究不同氮磷营养、水温等条件下,添加水生植物(睡莲)提取液对蓝藻生长的抑制作用。实验证实了植物提取液对蓝藻有抑制作用,在不同生长条件下,细胞密度为6×10^7~2×10^10个/L时,可达到降低蓝藻50%的生长率。  相似文献   
178.
为研究多风险耦合场景下单芯PVC电缆温升问题,基于传热学理论建立电缆温升方程及热平衡函数,设计过载、破损和老化风险场景的PVC电缆温升试验,测量并分析电缆温升趋势,提出电缆温升数据的稳健拟合方法,并拟合过载、破损-过载、老化-过载及破损-老化-过载组合风险耦合场景下的电缆平衡温升方程。研究结果表明:过载是电缆温升的主要风险因素,破损和老化风险可通过改变传热条件进一步影响电缆温升,量化了耦合风险下单芯PVC电缆的温升规律。研究结果可为电缆内因火灾预警和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9.
丝状菌作为污水生物处理中的常见菌种,被认为是诱发污泥膨胀的主要因素.然而由于其特殊的丝状形态,对污泥颗粒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丝状菌膨胀污泥为研究对象,探究丝状菌对污泥颗粒化过程及维持污泥颗粒稳定性的影响,并对污泥系统微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试验分别接种丝状菌膨胀污泥(SVI=241.56 mL·g-1)和絮状污泥(SVI=64.22 mL·g-1)进行颗粒化培养,结果表明,膨胀污泥和絮状污泥颗粒出现时间分别为20 d和40 d,成熟颗粒粒径分别为650μm和700μm,膨胀污泥颗粒化时间仅为絮状污泥的一半.缺氧区添加后,颗粒都有不同程度破碎,但膨胀污泥培养的成熟颗粒SV30/SV5值短期波动后恢复至1,维持稳定性能力更强.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膨胀污泥中norank_o__Saccharimonadales、unclassified_o__Saccharimonadales和unclassified_f__Saccharimonadaceae相对丰度从0.05%、0.01%和0.01%增长...  相似文献   
180.
结构韧性性能的目标是:在极罕遇地震作用时,结构不发生严重破坏;地震结束后,结构能恢复预期状态,进而恢复建筑功能的性能。隔震是结构韧性性能实现的关键技术,然而,结构隔震层位移响应超过允许值,引发隔震支座破坏,导致其减震性能失效,成为制约该类结构韧性性能目标实现的关键难题。本文以结构层作为滑动面,主体结构整体或滑动面之间的部分结构作为滑动块,提出大位移摩擦摆新型结构,通过隔震层的不同位置以及数量,构建大位移摩擦摆底层和多层隔震结构体系。分别建立该统一分析模型、探明其减震机理证明其良好减震性能,实现韧性结构性能目标。开展结构设计实现和韧性性能评价研究,表明了主体结构、非结构构件和大位移摩擦摆(支座和结构层)等地震损伤和恢复能力。本研究为韧性结构发展提供了结构新体系和关键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