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111篇
安全科学   46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44篇
综合类   304篇
基础理论   65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71篇
灾害及防治   2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电化学氧化法和高铁混凝法处理染料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电化学氧化技术和高铁混凝法研究了对三种不同染料的处理,表明二者之间的互补性很强。二者结合处理染料化工厂的还原染料、酞菁染料实际生产废水,能有效地去除染料生产废水中的色度和有机物,同时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进一步表明两种方法在实际染料废水处理过程中具有很大的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82.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establish an on-line controlling system for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synchronously of municipal wastewater in a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SBR). The SBR for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was operated in sequences: filling, anaerobic, oxic, anoxic, oxic, settling and discharge. The reactor was equipped with on-line monitoring sensors for dissolved oxygen (DO), oxidation-reduction potential (ORP) and pH. The variation of DO, ORP and pH is relevant to each phase of biological process for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in this SBR. The characteristic points of DO, ORP and pH can be used to judge and control the stages of process that include: phosphate release by the turning points of ORP and pH; nitrification by the ammonia valley of pH and ammonia elbows of DO and ORP; denitrification by the nitrate knee of ORP and nitrate apex of pH; phosphate uptake by the turning point of pH; and residual organic carbon oxidation by the carbon elbows of DO and ORP. The controlling system can operate automatically for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efficiently removal.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Water & Wastewater Engineering, 2006, 26(5): 728–733 [译自: 给水排水]  相似文献   
183.
184.
崇明东滩滨海围垦湿地CO_2通量贡献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通量贡献区模型(FSAM)对崇明东滩滨海围垦湿地生长季和非生长季的CO2通量贡献区(Footprint)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35°~225°方向为生长季主风向,而315°~45°方向为非生长季主风向。(2)在生长季主风向,大气稳定状态下的Footprint函数取得最大值时的位置(Xm)为96.84 m,90%的通量信息来源于迎风向41.04~378.20 m、垂直迎风向-79.73~79.73 m范围内;而大气不稳定状态下的Xm为75.28 m,90%的通量信息来源于迎风向33.83~257.07 m、垂直迎风向-82.29~82.29 m范围内。在非生长季主风向,大气稳定状态下的Xm为82.68 m,90%的通量信息来源于迎风向36.73~282.49 m、垂直迎风向-120.31~120.31 m范围内;而大气不稳定状态下的Xm为56.49 m,90%的通量信息来源于迎风向25.90~179.90 m、垂直迎风向-76.30~76.30 m范围内。(3)非主风向贡献区分布与主风向有相似的规律。在生长季和非生长季,大气稳定状态下的贡献区面积均要大于大气不稳定状态下的贡献区面积;而在相同的大气稳定状态下,生长季的贡献区面积要大于非生长季。(4)在非生长季,主风向观测的垂直迎风向范围要远大于其他风向,这可能和该条件下的横向风速脉动标准差与摩擦风速的比值(σv/u*)较大有关。  相似文献   
185.
煤粉燃烧性与工业分析、着火温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喷吹煤粉燃烧性是生产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实时掌握原煤燃烧性的波动变化对保证喷煤的安全和稳定十分必要。直接测量煤粉燃烧性的方法成本高,时间长,操作复杂,不利于生产应用;采用测定煤的工业分析和着火温度的方法简单易行,应用范围广泛。该文针对某炼铁厂的15种原煤,进行了工业分析和着火温度的实验研究,引入了统计学中相关系数的概念对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实验证明煤的挥发分和着火温度与煤粉的燃烧性高度线性相关,此方法为利用两参数间接分析煤粉燃烧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6.
四川西部(川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黄土广泛分布于河谷和断陷盆地中.该地区黄土的主体属风成堆积,为附近及高原内部地区的冰川沉积、寒冻风化物、河湖沉积、风沙沉积和坡积物等多种沉积物中的细粒物质,在西风、高原冬季风和近地面风的搬运下堆积而成.局部有受坡面流水作用形成的次生黄土.最早的黄土堆积始于早更新世(1150ka),现主...  相似文献   
187.
广州市灰霾期间大气颗粒物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粒径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使用冲击式采样器(MOUDI)采集广州市灰霾形成过程的大气颗粒物.分析了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结果表明,灰霾期间大气主要消光部分积聚态颗粒物及其中的OC和EC,在PM10(可吸入颗粒物)中所占的比例及其绝对浓度要远高于正常天气.正常天气OC和EC呈双模态分布,严重灰霾天气EC的粒径分布呈单一模态分布,OC的粒径分布呈双模态分布,峰值都向大粒径方向偏移.结果显示,大气颗粒物、OC和EC在积聚态的大幅度增长是形成灰霾天气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8.
为探究金属矿井下粉尘孔粒径特征,以阜山金矿为例,系统研究其进风巷粉尘(IAD)、回风巷粉尘(RAD)的孔粒径分布(PSD)情况.首先,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低温液氮吸附仪分别测试粉尘粒径与孔参数,然后利用分形理论计算并分析其粒度分形维数与孔分形维数.结果 表明:RAD粒径比IAD粒径小,两者最可...  相似文献   
189.
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在苏州工业园区选择了4种生境,设置了17条样线、24个样点,逐月对鸟类群落进行了研究。共记录到鸟类130种,隶属12目41科,雀形目鸟类占主要地位,其中留鸟、夏候鸟、冬候鸟和旅鸟分别占鸟类总种数的26.15%、25.38%、27.69%和20.77%。区系以广布种和古北界种类为主,兼有东洋界种类,具有南北过渡的明显特征。从季节动态变化上看,园区鸟种数由多到少表现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密度由高到低表现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湿地生境鸟类种数最多,分布均匀;道路生境鸟类种数最少,分布不均,但优势种突出,以常见的伴人雀形目鸟类为主。聚类结果显示,环境条件是影响鸟类组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0.
通过对国内外1979—2019年的831篇文献进行梳理、归纳与总结,从年度载文数量、来源期刊类型、作者发文篇数等6个方面入手,分析比较了国内外旅游网络平台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进展,研究依次分为起步阶段、拓展阶段与提升阶段。结果表明:①国外对旅游网络平台的研究已进入提升阶段,国内正处于拓展阶段。②国内外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国内定量的数学模型相对简单,国外定量的数学模型相对复杂。③国内外“以人为本”为切入点研究旅游活动主体——旅游者的需求,国内侧重旅游网络平台的设计和营销及实例等,国外侧重研究个性化定制的旅游网络平台。通过对国内外基金项目资助的发文量分析,展望了国内外旅游网络平台发展的新动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