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46篇
安全科学   21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272篇
基础理论   53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27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71.
循环经济建设中物质流分析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循环经济建设规划的首要任务是对系统进行物质流分析.按照系统的边界不同,物质流分析的研究通常分为3个层面--国家、区域及企业.在综合评述物质流分析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现有的不足,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①建立统一的计算方法,对物质流账户指标用生命周期评价进行修正;②对高资源消耗量和环境污染严重的重点行业企业的物质流进行分析研究; ③对国民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战略性资源,以及对环境危害较大物质的物质流开展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72.
不同臭氧熏气方式对油菜光合速率、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准确评价臭氧(O3)浓度升高对农作物的影响,运用田间原位开顶气室(open-topchamber,OTC)研究了高浓度O3对油菜光合作用、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实验包括3种O3水平,一种为经活性炭过滤的空气(CF),两种高浓度O3处理:经活性炭过滤后的空气加入恒定浓度为100nL·L-1的O(3CF100);经活性炭过滤后的空气加入具有日变化特征,其平均浓度和剂量与CF100相同的O3(CF100D).结果表明,CF100和CF100D均能使油菜叶片膜透性和H2O2自由基含量增加,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速率(photosynthesisrate,Pn)降低,最终导致油菜生物量和产量降低.与CF相比,CF100和CF100D熏气下油菜单位面积产量分别降低3.7%和18.6%.同时,实验还表明,CF100D对油菜的影响大于相同剂量的CF100.以上结果表明:1)高浓度的O(3CF100和CF100D)能够破坏细胞膜系统,减少光合色素数量,降低光合速率,从而降低作物生物量和产量;2)相同平均浓度和剂量的高浓度O3对油菜的影响因熏气方式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异,目前采用的O3平均浓度和O3剂量指标不能准确评价O3浓度升高对油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73.
IntroductionThe conversion processes of some atmospheric pollutantsinside the aqueous droplets e .g. clouds , rains and fogspresent interesting topics to discuss . One typical example ofthis kind of pollutants was SO2. It can dissolve into thedroplets rea…  相似文献   
374.
论文收集了102篇沙漠化、79篇水土流失和64篇盐渍化的案例研究(共245篇),运用总体分析方法,把造成3种生态环境问题的因素归结为四类原因(农业扩张、资源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和自然因素)和五类驱动因子(经济、制度、技术、文化和人口)。分析结果表明,生态环境问题绝大多数由多因子所引起;在原因层面上,对沙漠化、水土流失和盐渍化案例影响最频繁的因子分别是农业扩张因子(92%)、资源利用因子(90%)和自然因素(86%);从驱动因子的层面上看,对沙漠化、水土流失和盐渍化案例影响最频繁的都是经济因素,影响频率分别为86%、81%和89%;总体来看,在发生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中,往往以经济因素的影响最为常见(85%),其次为技术(69%)和人口因素(62%)。因此,不适当地发展经济是造成我国沙漠化、水土流失和盐渍化日益严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75.
近50年鄱阳湖水位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鄱阳湖棠荫水文站近50 a(1962~2012年)水位资料,采用Mann Kendall法和最大熵谱法分析鄱阳湖湖区水位的演变趋势和周期性。研究表明:(1)年平均水位、年最高水位没有显著变化趋势,年最低水位具有显著下降趋势;(2)年平均水位、年最高水位的突变点为2005年,突变后期转为微弱下降趋势,年最低水位的突变点为2003和2005年,突变后期下降速度加快;(3)年平均水位以25~26 a为第一主周期,6~7 a为次主周期,11 a、12 a、16 a年为第三主周期,年最高水位以19 a为主周期,年最低水位以6 a为第一主周期,16 a为次主周期;(4)未来10 a内鄱阳湖水资源量并无显著衰减趋势,洪水位并无上升趋势,年最低水位持续走低,进入枯水时间提前,枯水持续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376.
江西省不同农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氮和碳氮比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江西省16582个农田耕层(0~20 cm)土壤样点数据,运用实地调查、数理统计与地统计学等分析方法,探讨了不同农田利用方式(水旱轮作、一季旱地、两季旱地、一季水田和两季水田)对土壤有机碳(SOC)、氮含量(TN)和碳氮比(C∶N)的影响.结果表明,江西省耕层土壤SOC、TN含量和C∶N比分别为5.22~34.56 g·kg~(-1)、0.26~3.06 g·kg~(-1)和2.98~52.67,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经半方差函数分析,江西省土壤SOC、TN和C∶N比的空间变异主要是由随机性因素引起的;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耕地土壤中SOC、TN和C∶N比存在显著差异,土壤SOC和TN含量表现为两季水田水旱轮作一季水田一季旱地两季旱地,而土壤C∶N比则表现为两季水田两季旱地一季水田水旱轮作一季旱地,土壤C∶N比对估测区域土壤有机碳储量具有良好的指示作用,因此,从土壤C∶N比角度考虑,水田更有利于SOC的贮存,有利于增加土壤汇集碳氮的能力.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5种利用方式下经度、纬度和海拔与土壤SOC、TN含量和C∶N比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77.
利用WRF-Chem模式对2015年12月21—23日南京一次重霾污染过程进行模拟.基于合理的模拟评估,采用大气传输通量计算法,着重分析了此次霾污染过程中模拟的南京地区PM_(2.5)的传输收支特征,以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物传输对南京市PM_(2.5)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此次霾污染过程中,本地源与外来源区域传输共同影响着南京市的空气质量.PM_(2.5)的跨区域传输是此次重霾污染发生和消亡的重要因素.在霾污染事件的形成维持阶段,南京地区是作为周边地区PM_(2.5)的接收区,大气污染物主要由南京的西边界输入,大气污染物的外源输入是南京PM_(2.5)污染的主要贡献来源,占南京PM_(2.5)污染的84%.在霾污染事件的消亡阶段,南京地区则是作为周边地区PM_(2.5)的源,大气污染物主要由南京的东边界持续向外输出.  相似文献   
378.
考虑面源污染的农业开发流域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农业开发的进程,流域生态安全会发生相应变化,在考虑面源污染的基础上,以挠力河为例开展该研究.该流域14年来的土地利用类型发生较大变迁,耕作方式改变,破坏了流域的生态安全,同时大量农药化肥的使用,使得大量氮、磷为主的营养污染物引发农业面源污染,面源污染将成为生态安全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为了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量化,对生境质量进行直观评价,考虑面源污染做出流域生态安全的变化评估,选取SWAT模型和InVEST模型(生态系统服务和交易的综合评估模型),同时考虑面源污染及生境质量,对比挠力河流域2000年、2006年、2014年三个年份的生态安全变化.根据输出结果,分析时空变化模式,得到氮磷负荷、生态环境质量对时空变化的响应,讨论提出有效的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379.
根据2016年6月中旬浙江南部沿海一次红色赤潮藻主导的混合赤潮的调查数据,分析了赤潮海域和非赤潮海域浮游生物的种类及丰度、优势种、多样性指数差异以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该海域共鉴定出浮游植物22种,浮游动物20种,赤潮区浮游植物平均丰度显著高于非赤潮区,赤潮区与非赤潮区浮游动物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差异不显著。赤潮区浮游植物均匀度指数显著低于非赤潮区,而赤潮区和非赤潮区浮游动物各指数均差异不显著。赤潮发生对桡足类影响较大,其在赤潮区的种类和丰度均显著少于非赤潮区。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非赤潮区最主要优势种红色赤潮藻与氮磷浓度呈正相关,赤潮区则相反。浮游动物总丰度在非赤潮区及赤潮区均与叉状角藻丰度呈正相关,与有毒赤潮生物具刺膝沟藻丰度呈负相关。以上结果表明红色赤潮藻为主的混合赤潮爆发能够显著改变赤潮发生海域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380.
以海南省乐东县福报地热田内分布的基岩热水井为研究对象,利用水文地球化学信息和环境同位素技术分析地下热水的形成机制。结果显示,本区地下热水以高偏硅酸、低矿化度为特征,水化类型为HCO_3-Ca型。氢氧同位素特征、Cl-SO_4-HCO_3及Na-K-Mg三线图表明,本区地下热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受地壳深部地热水影响较少。地下热水中~3H、~(14)C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表明区域地下热水不存在大尺度的径流模型,且在出露过程中混入了常温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