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7篇 |
免费 | 31篇 |
国内免费 | 2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6篇 |
废物处理 | 2篇 |
环保管理 | 6篇 |
综合类 | 76篇 |
基础理论 | 16篇 |
污染及防治 | 8篇 |
评价与监测 | 3篇 |
社会与环境 | 11篇 |
灾害及防治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61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榆林市夏季臭氧污染来源,提出科学的治理建议,利用WRF-CMAQ模型对2019年7月榆林市和周边地区(包含太原市、西安市、银川市和呼和浩特市等省会城市)的O3浓度进行模拟;利用ISAM模块,对榆林市一次重污染过程的O3和其前体物NOx、 VOCs来源进行量化.结果表明,重污染日榆林市的O3主要来自模拟区域外的远距离传输(55.5%),其次是模拟区域内前体物的光化学反应生成(20.6%,榆林市、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和陕西省依次为10.0%、 5.0%、 2.3%和2.1%,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河南省合计为1.2%)和初始条件(0.3%),剩余来源(23.6%)未能被成功标记;榆林市处于VOCs控制区,其VOCs由烷烃(76.5%)、酮类(9.2%)和其它种类的VOCs(14.3%)构成,VOCs来源有模拟区域内的污染源排放(45.6%,榆林市、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和陕西省依次为22.0%、 11.4%、 6.3%和5.1%,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河南省合计为0.8%)和模拟区域外... 相似文献
52.
垃圾填埋场作为潜在的地下水污染源,在封场后渗滤液仍可能泄漏对周边地下水造成极大的污染风险,因此,研究填埋场渗滤液泄漏后污染物运移规律对于填埋场封场后的管理和地下水污染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Visual Modflow 软件建立水流和溶质运移模型,仅考虑填埋区底部长期连续泄漏这一非正常工况,对生活填埋场典型污染物(COD)的运移扩散规律进行预测。 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流向从北向南流动,COD泄漏后向下游方向运移;填埋区底部长期连续泄漏使污染羽的扩散范围、距离、最大浓度不断增大,到3650 d时已经超出研究区边界,对右侧的CY河造成污染,因此发现泄漏后一定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如气相抽提、PRB技术等,避免污染物继续运移扩散;必须加强填埋场及其周边地下水的监测工作,定期检查维护地下水监测井,建立合理的应急响应机制。 相似文献
53.
为深化工业用水量随社会经济发展变化规律的认识,提出“双层嵌套式”的结构分解分析(SDA)方法,量化了2002~2020年我国不同行业工业用水量变化驱动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消费、投资和出口为代表的规模扩张因素是不同行业工业用水量增长的主要因素,其中人均消费扩张效应增长较快,且不同行业工业规模扩张的主要驱动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直接推动了工业结构变化.而工艺用水变动和水资源重复利用率变动是遏制工业用水量增长的主要因素,两者累计已完全抵消了工业规模扩张的正向效应,累计减少工业用水量112亿m3;但金属采选、冶炼加工及电力等能源加工行业的工艺用水变动负向效应偏小,仅依靠水资源重复利用率提升的工业用水效率提升潜力较小.因此,需要基于不同行业影响差异有针对性地强化工业节水管理,推动工业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转型升级,保持工业用水负增长态势. 相似文献
54.
通过农产品质量认证的合作社影响农业化肥用量的理论机制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肥减量施用是实现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而小规模分散化的经营格局不利于化肥减量技术的推广使用。农民合作社是弥补小规模经营不足与实施农产品质量认证的重要制度安排,其能否以及如何促进农业化肥减量是当前亟待回答的重大现实问题。本文阐明了通过农产品质量认证的合作社对农业化肥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基于2007—2018年中国30个省级(市、自治区)面板数据展开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农产品质量认证的合作社存在显著的化肥减施效应,其主要通过质量溢价、组织规范、组织支持传导路径实现农业化肥减量。从区域差异看,在化肥用量处于高分位点的省份,通过农产品质量认证的合作社表现出更为显著的化肥减施效应;从农作物差异看,通过农产品质量认证的合作社对农业化肥减量施用的贡献主要来自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以及棉花、甘蔗、苹果、柑子四类经济作物的化肥减施效应。 相似文献
55.
56.
外生菌根真菌对五氯芬的耐受性及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纯培养条件下,研究了7种外生菌根真菌--美昧牛肝菌(Boletus edulis)、铆钉菇(Gomphidius viscidus)、双色腊蘑(Laccaria bicolor)、褐疣柄牛肝菌(Leccinum 8cabrum)、红绒盖牛肝菌(Xerocomus chrysenteron)、大毒滑锈伞(Heboloma crustulinifoume)和长柄粘滑菇(Hebeloma longicaudum)在不同五氯酚浓度下的生长速度和耐受性,筛选出具有降解五氯酚潜力的3种外生菌根真菌--铆钉菇、双色腊蘑、褐疣柄牛肝菌;考察了这3种外生菌根真菌在五氯酚胁迫下的生长模式,并采用点试方法对真菌氧化还原酶的产生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低浓度(≤10mg·L-1)条件下,五氯酚并没有改变菌种的生长模式,其中铆钉菇表现出了对五氯酚较强的耐受性,而在较高浓度下(15mg·L-1),所有菌种生长均受到抑制.酶点试结果表明,铆钉菇是3种外生菌根真菌中氧化还原酶活性最强且种类较多的菌种,它表现出较高的漆酶、酪氨酸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是一种具有高效降解芳环结构污染物潜力的菌根真菌. 相似文献
57.
58.
四环素类抗生素(TCs)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抗生素种类之一,由于该类化合物不易被生物体吸收,难以在环境中降解,且在常规的污水处理系统中难以彻底去除,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梳理分析了环境中TCs的来源及污染现状,详细阐述了其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降解,并对其引起的生态毒性效应进行了总结,指出了该类污染物的生态风险;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TCs的环境行为应从环境多介质层面进行分析,同时加强对TCs生态毒性机理及其与其他环境污染物的联合毒性效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59.
负载型活性炭/TiO2光催化降解苯酚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温和条件下(75℃和常压),通过在酸性水溶液中水解钛酸四丁酯并回流提高其结晶度,制备了锐钛矿型的TiO2.将此TiO2负载于粉末活性炭上,并用之来降解模拟废水苯酚.实验结果表明,该负载型催化剂的光催化效果要优于纯TiO2以及P25 TiO2加活性炭的混合体系.0.58g负载型催化剂降解0.4L浓度为100mg·L-1的苯酚溶液,经18W紫外灯光照6h后溶液中的苯酚去除率达到98%.同时,载体活性炭上吸附的苯酚量也随着光照时间逐渐减少,6h后残留的量仅为初始值的3.5%. 相似文献
60.
A study was conducted at a sanitary sewage sludge(biosolids) disposal site in Springfield, Illinois, U.S.A. todetermine if biological denitrification played a significantfactor in attenuation of ground water nitrate values. The siteselected for this study is a 23 ha (57 acre) dedicatedbiosolids disposal facility located adjacent to a 75.7 millionliter per day (20 million gallons per day) municipal treatmentplant that uses anaerobic solids stabilization for treatment ofgenerated biosolids material. Biosolids have been disposed of byfixed-point spray applicators at the site since 1976, which hascaused ground water nitrate levels to increase significantlyabove background levels. A method was developed using aconservative chemical tracer to simulate the biosolidsapplication process and monitor the ground water directly beneaththe simulated disposal site. Results demonstrated a net declineof nitrates that could not be attributed to dilution alone.While the monitoring methodology developed for this study didnot directly estimate the denitrification rate, a rate foroverall nitrate reduction was calculated that could be consideredto take into account all transport and reduction mechanisms suchas denitrification, advection, dispersion and dilutio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