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60篇 |
免费 | 1284篇 |
国内免费 | 163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745篇 |
废物处理 | 232篇 |
环保管理 | 456篇 |
综合类 | 3801篇 |
基础理论 | 1059篇 |
环境理论 | 1篇 |
污染及防治 | 1400篇 |
评价与监测 | 316篇 |
社会与环境 | 276篇 |
灾害及防治 | 28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篇 |
2024年 | 134篇 |
2023年 | 218篇 |
2022年 | 380篇 |
2021年 | 349篇 |
2020年 | 332篇 |
2019年 | 282篇 |
2018年 | 303篇 |
2017年 | 352篇 |
2016年 | 352篇 |
2015年 | 358篇 |
2014年 | 370篇 |
2013年 | 503篇 |
2012年 | 488篇 |
2011年 | 521篇 |
2010年 | 394篇 |
2009年 | 398篇 |
2008年 | 423篇 |
2007年 | 373篇 |
2006年 | 370篇 |
2005年 | 287篇 |
2004年 | 204篇 |
2003年 | 172篇 |
2002年 | 177篇 |
2001年 | 140篇 |
2000年 | 135篇 |
1999年 | 108篇 |
1998年 | 84篇 |
1997年 | 67篇 |
1996年 | 78篇 |
1995年 | 61篇 |
1994年 | 26篇 |
1993年 | 29篇 |
1992年 | 30篇 |
1991年 | 23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4篇 |
1984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75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3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81.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WXZ-8的脱氮产物N_2O和N_2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WXZ-8(Bacillus cereus)的异养硝化性能,并采用GC-ECD(Gas Chromatography-Electron Capture Detector)、GC-TCD(Gas Chromatography-Thermal Conductivity Detector)方法分别测定了脱氮过程中的气体产物N2O和N2。为了改进密封反应的溶氧条件,采用纯氧密封摇瓶培养和空气密封摇瓶培养两个对照条件下进行培养。结果表明:(1)空气密封瓶实验条件下,WXZ-8产生的N2O为0.00945mg,N2为9.5005mg,分别占从水体中脱除的氮的0.047%和47.09%,另外,同化合成的氮含量占48.74%;(2)纯氧密封瓶实验条件下,WXZ-8产生的N2O为0.00463mg,N2为9.686mg,分别占从水体中脱除的氮的0.024%与49.57%,同样,同化合成的氮含量占49.23%。两组对照实验表明,WXZ-8菌是一株高效、产生低水平量N2O的性能良好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且纯氧培养条件更有利于控制N2O的逸出。 相似文献
382.
383.
活性污泥中好氧反硝化菌的富集筛选及鉴别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采用SBR反应器,以硝基氮为底物,通过间歇曝气方式,DO保持5mg/L以上,对活性污泥进行强化驯化,实现好氧反硝化细菌的富集培养。利用琥珀酸钠作为碳源,溴百里酚蓝(BTB)作为pH指示剂,共筛选得到20株BTB琼脂平板阳性菌。通过反硝化性能测定,复筛得到4株好氧反硝化细菌。实验结果表明,琥珀酸盐为碳源、硝酸盐为惟一氮源、C/N<10的条件下,4株菌在4d内的TIN去除率均达到60%以上。通过16SrRNA序列同源性比较成功鉴定出3株菌,初步判断2株属于Pseudomonas菌属、1株属于Delftia菌属。 相似文献
384.
通过对大连城市环境系统的考察,设立了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优选理论建立模糊评价模型,对大连城市环境进行了定量研究,并结合经济和城市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环境质量总体上是在逐年提高的,但从2002年以来发展较为平缓。经济和城市化情况有较大发展,但仍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385.
386.
解析日本空气环境质量标准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完善监测技术支撑体系,修订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分析方法是《国家环境监测“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之一.2011年末,北京、上海、南京、济南等多个城市出现灰霾天气,空气环境质量标准成为热议话题;在此背景下,开展其他国家空气质量标准体系研究,可以为完善我国空气环境质量标准体系提供有效参考.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开始近代工业发展,二战后更是进入经济高速发展阶段,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和扩大,从而引发的环境问题也十分突出,治理空气污染是日本政府在上个世纪及本世纪的重要工作之一.根据日本空气环境质量标准文件、发布的监测数据和空气环境质量报告、日本中央环境审议会审议资料,并在查询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解析了日本空气环境质量标准体系的形成和主要内容,其空气质量标准由传统的空气污染物、大气中有害污染物质、Dioxins类物质和PM2.5四个部分组成.监测规范包括各类污染物监测技术手册及监测准则等内容. 相似文献
387.
以吉林农业大学长期定位试验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冻融环境和振荡平衡的方法,探讨冻融作用对NH+4在酸化土壤中吸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周期的增加,酸化土壤对NH+4的吸附量逐渐减小;冻结时间对酸化土壤吸附NH+4的影响不明显;随着冻前含水量的增加,酸化土壤对NH+4的吸附量逐渐减小,对NH+4的吸附量由大到小排列为:15%25%35%。酸化土壤对NH+4的吸附过程能很好地利用Langmuir方程拟合,冻融作用促进酸化土壤中NH+4的释放,增加了NH+4流失风险。 相似文献
388.
介绍了中国石化济南分公司硫黄回收联合装置安全环保停工的过程,在硫黄回收联合装置停工前,研究讨论各装置停工密闭吹扫的流程及方法,并确定各装置停工吹扫的顺序、注意事项和前期准备工作。在各装置停工吹扫过程中,严格按照停工方案,采取了分装置吹扫,该装置吹扫完毕后立即加盲板隔离,最后放火炬公用系统采取倒吹扫,实现了装置停工密闭吹扫,达到了各装置停工酸性气系统吹扫不放火炬的要求。 相似文献
389.
考察了两种废水中和反应过程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然后采用P204/正辛醇复配萃取剂对废水进行络合萃取处理.结果表明,采用溴化废水中和滴定胺化废水可以大幅消减废水中污染物,避免后续萃取过程中的乳化现象;在pH值为8.0,油/水相比为1:1的条件下,P204:正辛醇=3:2的复配萃取剂对废水中TOC和金刚烷胺的单级萃取效率分别为49.6%和99.5%;多级萃取对TOC去除率没有明显提高;以2.0mol/L的HCl溶液为反萃取剂,在水/油相比为1:1条件下,可以将47.5%的金刚烷胺从负载有机相中反萃分离,回收得到的金刚烷胺盐酸溶液可以回用,再生后的萃取剂可以多次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390.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Fe-TiO2(Fe掺杂纳米二氧化钛)催化剂,通过XRD(X射线衍射仪)、SEM(扫描电镜)、EDX(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和UV-Vis谱对其形态、结构、组成和性质进行表征. 采用Fe-TiO2催化剂脱除气态Hg0(元素汞),研究了该催化剂在紫外光和可见光下的脱汞效果,并考察了Fe3+的最佳掺杂比. 结果表明:在Fe-TiO2光催化剂中,TiO2以锐钛矿相形态存在,当Fe3+掺杂浓度〔以n(Fe)/n(Ti)计〕达到0.010时,所制备的Fe-TiO2在紫外光和可见光下的脱汞率均达到最大,分别为54.76%和18.92%. 提出了Fe-TiO2光催化脱汞的可能机制:Fe3+掺入TiO2结构中,使TiO2的导带与Fe3+的d轨道发生重叠,导致TiO2能带变窄,从而扩展了可见光的响应范围;Fe3+在TiO2中作为一个浅俘获阱,当其俘获光生电子以后,光生空穴能够继续扩散到TiO2表面发生表面化学反应,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超氧自由基O2-和·OH,对Hg0进行氧化;当Fe3+掺杂浓度大于0.010时,由于过多的Fe3+成为了光生电子和光生空穴的俘获位,从而使俘获的电子-空穴对通过量子隧道效应复合的概率增加,同时,活性氧化物种O2-和·OH相互消耗,抑制了光催化效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