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51篇 |
免费 | 1293篇 |
国内免费 | 163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745篇 |
废物处理 | 232篇 |
环保管理 | 456篇 |
综合类 | 3801篇 |
基础理论 | 1059篇 |
环境理论 | 1篇 |
污染及防治 | 1400篇 |
评价与监测 | 316篇 |
社会与环境 | 276篇 |
灾害及防治 | 28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篇 |
2024年 | 134篇 |
2023年 | 218篇 |
2022年 | 380篇 |
2021年 | 349篇 |
2020年 | 332篇 |
2019年 | 282篇 |
2018年 | 303篇 |
2017年 | 352篇 |
2016年 | 352篇 |
2015年 | 358篇 |
2014年 | 370篇 |
2013年 | 503篇 |
2012年 | 488篇 |
2011年 | 521篇 |
2010年 | 394篇 |
2009年 | 398篇 |
2008年 | 423篇 |
2007年 | 373篇 |
2006年 | 370篇 |
2005年 | 287篇 |
2004年 | 204篇 |
2003年 | 172篇 |
2002年 | 177篇 |
2001年 | 140篇 |
2000年 | 135篇 |
1999年 | 108篇 |
1998年 | 84篇 |
1997年 | 67篇 |
1996年 | 78篇 |
1995年 | 61篇 |
1994年 | 26篇 |
1993年 | 29篇 |
1992年 | 30篇 |
1991年 | 23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4篇 |
1984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75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3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21.
822.
活性艳红X-3B微波辅助光催化脱色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微波辅助光催化氧化(MW/UV/TiO2)处理活性艳红(X 3B)模拟废水。结果表明:400mg/LX 3B在反应150min时的脱色率由UV/TiO2体系的7.07%、MW体系的13.52%提高到了MW/UV/TiO2体系的56.35%。脱色反应速率随初始浓度(CX 3B)的增大而减慢;在强酸性介质中,脱色率更高;光照度(E)越强,越有利于X 3B脱色反应;改变催化剂投加量对X 3B脱色影响不大;H2O2浓度增加,X 3B脱色率升高;在以上条件下,X 3B的脱色反应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脱色反应中同时存在自由基反应与直接光解反应。 相似文献
823.
824.
The effect of seawater salinity on nitrite accumulation in short-range nitrification to nitrite as the end product was studied by using a SBR.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growth of nitrobacteria was inhibited and very high levels of nitrite accumulation at different salinities were achieved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25--28℃, pH 7.5--8.0, and the influent ammonia nitrogen of 40--70mg/L when seawater flow used to flush toilet was less than 35% (salinity 12393 mg/L, Cl^- 6778mg/L) of total domestic wastewater flow, which is mainly ascribed to much high chlorine concentration of seawater. Results showed that high seawater salinity is available for short-range nitrification to nitrite as the end product. When the seawater flow used to flush toilet accounting for above 70% of the total domestic wastewater flow, 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ammonia was still above 80% despite the removal of organics declined obviously(less than 60% ). It was found that the effect of seawater salinity on the removal of organics was negative rather than positive one as shown for ammonia removal. 相似文献
825.
826.
以海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根据1956-2005 年的年降雨量和水面蒸发资料以及DEM、土地利用和土壤的遥感资料,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和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划分一定单元流域,对海河流域进行水文类型分区划分,并讨论了土地利用转移变化及单元流域尺度大小对水文类型分区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情况下水文类型分区的结果是不同的,土地利用的变化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流域水文类型分区的空间分布,土地利用变化越大,水文类型分区的转移变化也越大。单元流域尺度较小时,水文类型分区分布较为离散,反之,单元流域尺度较大时,水文类型分区的分布则较为连续。当单元流域平均面积变化小于150 km2时,分区分布虽然有一定的变化,但总体来看分区结果相对比较稳定,当单元流域平均面积变化较大,并达到250km2以上时,分区结果会发生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827.
利用氧化剂将水中的As(Ⅲ)氧化成As(Ⅴ),既可提高去除效果,又可降低毒性。文章以NaClO作为氧化剂进行了氧化As(Ⅲ)的相关实验,实验结果表明:pH在4~11的范围内对NaClO氧化As(Ⅲ)的影响不大,As(Ⅲ)的氧化率随着NaClO的投加量和氧化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其氧化过程更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结论:NaClO氧化As(Ⅲ)迅速,氧化率基本可达到100%,氧化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28.
研究了CCTS对低浓度游离酸的吸附特性,基于吸附质-分子探针电位法,考察了吸附剂活性中心数目、游离酸种类和温度对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时,CCTS吸附游离酸的过程,遵循单分子层机理进行吸附。吸附剂―吸附质相互作用能U制约表观吸附速率常数K,K、U大小分别为2.519×10-2,4.084×10-2,9.398×10-2L/min和7.264,7.420,7.926 kJ/mol,两者存在线性相关性,呈逐渐增大趋势。K、U大小随着活性中心数目G的增加而增大。CCTS吸附游离酸为吸热过程,吸附表观活化能Ea为33.98 kJ/mol。3种类型游离酸K、U的大小顺序为:HClO4>HNO3>H2SO4,吸附分维数Dw分别为1.384、1.567、1.911,Dw值越大,导致表观吸附速率常数降低。 相似文献
829.
通过对酸性法测定高锰酸盐指数全过程的分析,结果表明水样静置时间、水样浓度、水浴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影响测定结果。文章总结了测定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环节,确保获得准确数据。 相似文献
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