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3篇
  免费   365篇
  国内免费   1758篇
安全科学   490篇
废物处理   232篇
环保管理   362篇
综合类   3035篇
基础理论   805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246篇
评价与监测   242篇
社会与环境   262篇
灾害及防治   281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302篇
  2021年   245篇
  2020年   254篇
  2019年   217篇
  2018年   235篇
  2017年   239篇
  2016年   247篇
  2015年   294篇
  2014年   344篇
  2013年   464篇
  2012年   386篇
  2011年   430篇
  2010年   320篇
  2009年   306篇
  2008年   352篇
  2007年   304篇
  2006年   249篇
  2005年   218篇
  2004年   150篇
  2003年   187篇
  2002年   178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3 毫秒
851.
高斯扩散衍生公式在环境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在大气环境风险评价中客观地确定危险源、估算各类突发性事故的危害,在高斯扩散模型基础上,通过严格的数学推导,得出一整套适用于鉴别与评估大气环境突发事故危害后果(危害区、危害期等)的定量估算公式,使用方便,结果精确。所有公式使用条件与高斯扩散模型相同,可用于直接求取任意浓度等值线精确的时、空位置及其特征点位置。作为高斯扩散模型的衍生公式,可广泛应用于风险工程设计、风险工程保险、环境风险评价、环境风险管理、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规划等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852.
为提高水环境中NH4+-N的预测精度,提出了一种互补完全集合经验模式分解(CCEEMDAN)和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GRU)神经网络的混合预测模型(CCB).首先,通过CCEEMDAN将NH4+-N数据分解成一系列较为简单的模态成份;然后利用BiGRU神经网络对各成份进行预测,将所有分解成份的预测结果相加即可获得最终预...  相似文献   
853.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ecological hazard of 4-tert-butylphenol (4-TBP), species abundances an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were monitored for 63 days in a microcosm system containing planktonic algae, rotifers, shrimps and Daphnia. The 63 days-NOEC (no observed effect concentration) of 4-TBP for this system was calculated. At the same time, 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 curves were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toxicity data of EC10, EC50 and NOEC derived from laboratory single-species toxicity tests, which further gives no obvious hazard concentrations for 95% species in the ecosystem (HC5). In both the microcosm and the single-species tests, the shrimp (Neocaridina sp.) was the most sensitive species to 4-TBP exposure, while most algae species were relatively insensitive compared to the zooplankton. For the microcosm exposed to 4-TBP, significant changes occurred to the community structure instead of the community function, resulting in a NOECmicrocosm of 265.38?μg?L–1 which approached the EC10-based HC5 (0.376?mg?L–1). Nevertheless, EC50-based HC5 was higher than the NOECmicrocosm, and the NOEC-based HC5 was lower. The data showed that the EC10-based HC5 was protective at the similar level with the result of microcosm for 4-TBP, providing supportive data for chemical risk assessment.  相似文献   
854.
针对一起换流变压器分接开关压力释放阀动作的事件,结合事件报文和现场检查情况,通过对压力释放阀的结构原理、分接开关的切换时序、事件报文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出压力释放阀误动作的主要原因是其存在缺陷和性能出现劣化,提出了运维、检修建议,为换流站(变电站)的运检管理和事故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55.
珊瑚碎屑是一种特殊的岩土材料,其显著特征是存在大量的内孔隙。为了深入揭示珊瑚碎屑内孔隙特性,通过电镜扫描(SEM)和压汞试验(MIP),分别定性和定量化地分析了珊瑚碎屑颗粒表面及内部孔隙形态特征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珊瑚碎屑存在由珊瑚虫生长和微生物共生形成的两类大小、形态及分布不同的内孔隙;珊瑚碎屑的整体孔隙度为9%~25%,由珊瑚虫生长而形成的孔隙等效直径为10~200μm;由微生物形成的孔隙面孔隙度低,孔隙直径多为4μm以下,且等轴或不等轴孔隙占绝大部分。  相似文献   
856.
在TiO2粉末中掺杂SiO2,制备0—20%的SiO2TiO2载体.利用浸渍法在载体上负载Ru,制备Ru/SiO2TiO2催化剂.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晶相以锐钛矿为主,晶粒尺寸为30—50nm.掺杂的SiO2主要为无定型,以5—15nm分散于催化剂中,比表面积随SiO2掺杂量的增加显著增大,但对TiO2的晶体结构无明显影响,也未形成Si—O—Ti键.Ru因粒径细化及含量过低未产生衍射峰.在300ml间歇式反应釜中,反应温度210—270℃,初始氧分压085MPa条件下,对丁二酸(74g·l-1,COD=7000mg·l-1)的催化湿式氧化结果表明,SiO2掺杂量对COD的去除率有显著影响,掺杂10%SiO2的催化剂对COD的去除率最高.在连续十次运行中,COD的去除率保持在85%左右,活性未见降低.  相似文献   
857.
主要叙述TiO2/H2O2/UV和TiO2/O3/UV体系降解对氯苯甲酸(4-CBA)和喹啉的试验研究.研究表明,(1)在TiO2/H2O2/UV体系里目标物降解速度先随过氧化氢投加量的增加而提高,但超过一定浓度之后便开始下降;(2)在TiO2/O3/UV体系中,目标降解物的反应速度都非常快,且臭氧浓度高的时候降解速度更快;(3)二氧化钛催化剂在TiO2/O3/UV体系中作为积极因素有助于提高反应速率,而在TiO2/H2O2/UV体系是消极因素,会降低反应速率.  相似文献   
858.
农作物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本文对农作物秸秆的产量、开发利用现状、设备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秸秆的综合利用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59.
有机物好氧生物降解性的综合测试评价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综合考虑有机物好氧生物降解过程中的耗氧量,最终产物量和微生物活性3个影响生物降解性的因素,以BOD5/COD作为耗氧指标,以CO2作为降解产物量指标,以ATP作为微生物活性指标,根据这3个指标提出模糊聚类综合 加权综合评估2种综合评价有机物生物降解性的方法,综合评价了22种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废水的生物降解性,并比较了这2种综合评价方法的优劣,同时也提出了采用这2种综合评价方法所需进行了具体步骤。  相似文献   
860.
从1998 年长江流域发生的特大洪水说起,分析从汉代到清末2000 年间及近40 年来长江流域水旱灾害的变化趋势,认为造成长江洪水灾害的原因主要是气候异常,但也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有关,其中土壤侵蚀、水土流失是最重要的因素。探讨了防治长江水患的对策;基于对土壤的吸水和贮水功能主要靠地被层和土壤有机质层,而水土流失是从植被破坏、地被层消失开始的,以及对古今治水、治土正反两个方面的认识,提出了治水的同时应治土的观点及5 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