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0篇
  免费   563篇
  国内免费   1658篇
安全科学   526篇
废物处理   100篇
环保管理   294篇
综合类   3306篇
基础理论   674篇
污染及防治   477篇
评价与监测   263篇
社会与环境   294篇
灾害及防治   117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239篇
  2021年   304篇
  2020年   301篇
  2019年   223篇
  2018年   209篇
  2017年   241篇
  2016年   219篇
  2015年   285篇
  2014年   245篇
  2013年   368篇
  2012年   385篇
  2011年   411篇
  2010年   313篇
  2009年   343篇
  2008年   305篇
  2007年   356篇
  2006年   281篇
  2005年   199篇
  2004年   175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应用EM生物技术降低鸡蛋胆固醇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EM生物技术饲养蛋鸡,可以降低鸡蛋胆固醇含量52.05 %?67. 78 %,同时可以保障高蛋白营养,降低脂肪含量,成为老少皆宜的 健康食品。   相似文献   
962.
耕作措施对绿洲灌区冬小麦田蒸散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甘肃河西地区日渐严重的风蚀、水资源紧缺和蒸散量大等问题,于2005~2006年通过大田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措施冬小麦田蒸发蒸腾特性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免耕秸杆覆盖(NTS)及免耕立茬(NTSS)能显著降低土壤水分蒸发量(E)、提高水分利用效率(WUE),且NTS优于NTSS。当裸露土壤水分过度蒸发耗损使0~10cm含水量低于13%时,覆盖处理(NTS、NTSS)的蒸发量(E)高于无覆盖处理(T、TIS及NT),叶面蒸腾量也相对较高。TIS、NT一天中蒸发量始终高于覆盖处理,而T的蒸发主要集中在上午。蒸腾速率(Tr)与叶温(Tl)、气孔导度(Gs)和气温(Ta)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相对湿度(RH)呈极显著负相关;E与地温(ST)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RH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63.
在水耕植物过滤法净水系统中的植物栽培廊道中,通过投放2种底栖动物螺蛳和泥鳅延长食物链后,TN、TP、TOC、Chl.a的去除效果均比未投放底栖动物的廊道有所提高.投放螺蛳的效果最为显著,TN、TP、Chl.a的去除率增幅分别达54%、27%和26%,比较了不同廊道中底泥的硝化、反硝化潜力,投放螺蛳的廊道其反硝化潜力最大,为9.08×10-7g/(g·h),而硝化潜力最小,为3.65×10-6g/(g·h).除氮能力大幅增加的原因,是由于螺蛳的引入增加了物质在食物链营养级传递中的损耗,另一方面是由于螺蛳的存在提高了底泥的反硝化潜力.  相似文献   
964.
针对秸秆类农业废弃物干法厌氧发酵过程中易产生物料分层、表面结垢以及存在"死角"等问题,通过改进横卧推流式中试厌氧反应器搅拌工艺,探索了连续运行条件下机械搅拌、前端气动搅拌和全程气动搅拌等3种单一搅拌方式对稻秸干法厌氧发酵产气规律、底物降解特性及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进一步设置不同的搅拌频次优化了机械搅拌和前端气动搅拌...  相似文献   
965.
鞘氨醇单胞菌:降解芳香化合物的新型微生物资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鞘氨醇单胞菌属是一类丰富的新型微生物资源,可用于芳香化合物的生物降解.该属菌株凭借自身的高代谢能力与多功能的生理特性,在环境保护及工业生产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是由于对鞘氨醇单胞菌的认识较晚,该菌的生态价值及经济价值很少被关注,对其的研究也停留在初级阶段.本文综述了鞘氨醇单胞菌属自发现以来的研究进展,包括生理生化特性的描述、分类学研究、生物高聚物的合成、特殊组分鞘脂以及相关酶与基因的研究,并结合目前国际研究的热点,提出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66.
北京官厅水库中有机氯类农药的分布和来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法(GC/ECD)对官厅水库表层水体中18种有机氯农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官厅水库9个采样点水样中18种有机氯农药残留水平为10.06~87.37 ng·L-1,其中∑HCHs和∑DDTs分别为3.93~38.94和3.71~16.03 ng·L-1.官厅水库及其支流水体受到有机氯农药轻度污染,上游工业区废水排放以及各支流周边地区农田排水是官厅水库中有机氯农药的重要来源.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相比较,官厅水库表层水体中有机氯农药含量较低,∑DDTs、γ-HCH和七氯环氧均未超过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限值.  相似文献   
967.
To attempt to understand certain mechanisms causing the variations between rice cultivars with regard to Cd uptake and accumulation, pot soil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with two rice cultivars at different levels of Cd, i.e., 0 (the control), 10, 50 mg Cd kg−1 soil. The two rice cultivars differ significantly with regard to Cd uptake and accumulation. Root secretions of low-molecular-weight organic acids (LMWOA) for each treatment were measured with ion chromatograph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MWOA concentrations in the soil planted with Shan you 63 (a high soil Cd accumulator) were all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soil planted with Wu yun jing 7 (low soil Cd accumulator) at different soil Cd levels, although the magnitudes of the differences varied for individual LMWOA and depend on soil Cd concentrations. For all six LMWOA,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t P < 0.05 or < 0.01 levels for soils treated with 10 and 50 mg kg−1 Cd. The magnitude of the differences was greater under soil Cd treatments, especially at relatively low levels (for example, 10 mg Cd kg−1 soil), than in the control. Acetic acid and formic acid constituted more than 96% of the total concentration of the six LMWOA, while citric acid constituted only about 0.1%. The rice cultivar with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LMWOA in soil accumulated more Cd in the plant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LMWOA secretion by rice root, especially in Cd-contaminated soils, is likely to be one of the mechanisms determining the plant Cd uptake properties of rice cultivars.  相似文献   
968.
利用筛选得到的10株酵母菌组成复合酵母菌系统,并将该复合菌系统接种到泥浆反应器中对模拟油泥样品进行了处理。在对反应器进行优化的基础上,比较了复合酵母菌体系和经驯化的活性污泥体系对模拟风化油泥的处理效果,发现复合酵母菌在反应速度和油去除率上都优于活性污泥。利用GCMS对复合酵母菌处理体系中主要脂肪烃组分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原油组分中脂肪烃部分在处理8d后基本被完全降解。  相似文献   
969.
聚糖菌颗粒污泥的有机物吸收及胞内储存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特殊运行方式的厌氧-好氧SBR系统(厌氧后排水),在乙酸钠、葡萄糖及葡萄糖-乙酸钠混合基质条件下均培养出了稳定的聚糖菌颗粒污泥.通过对典型周期有机物、磷酸盐、胞内糖原及聚β-羟基丁酸(PHB)变化的测定分析,证明有机基质的种类对于聚糖菌能量利用模式、有机物吸收速率及胞内储存物质种类具有显著的影响.污泥初始胞内糖原水平是有机物吸收数量及吸收速率的关键影响因素,当糖原水平低于0.05g/gSS时,厌氧有机物去除率与糖原水平直接相关:而糖原水平高于0.05g/gSS时,厌氧有机物去除率趋于稳定.不同糖原水平污泥厌氧吸收有机物的速率具有明显差异,在厌氧初期有机物快速吸收阶段,有机物厌氧吸收速率随胞内糖原水平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970.
王敏 《环境工程》2005,23(1):56-58
通过CdO、NiO酸浸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 ,得知CdO、NiO二者的浸出条件有较大差异 ,实验确定了废镉镍电池中镉优先浸出的工艺条件 :5 0℃、pH =2的硫酸溶液中浸 5 0min ,在此工艺条件下 ,镉能 10 0 %浸出 ,而镍的浸出率只有 2 5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