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12篇 |
免费 | 315篇 |
国内免费 | 1808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61篇 |
废物处理 | 244篇 |
环保管理 | 337篇 |
综合类 | 2994篇 |
基础理论 | 850篇 |
污染及防治 | 1447篇 |
评价与监测 | 238篇 |
社会与环境 | 277篇 |
灾害及防治 | 18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67篇 |
2022年 | 241篇 |
2021年 | 233篇 |
2020年 | 219篇 |
2019年 | 159篇 |
2018年 | 172篇 |
2017年 | 247篇 |
2016年 | 229篇 |
2015年 | 323篇 |
2014年 | 375篇 |
2013年 | 433篇 |
2012年 | 410篇 |
2011年 | 400篇 |
2010年 | 291篇 |
2009年 | 332篇 |
2008年 | 345篇 |
2007年 | 335篇 |
2006年 | 272篇 |
2005年 | 179篇 |
2004年 | 167篇 |
2003年 | 152篇 |
2002年 | 173篇 |
2001年 | 156篇 |
2000年 | 141篇 |
1999年 | 129篇 |
1998年 | 141篇 |
1997年 | 123篇 |
1996年 | 127篇 |
1995年 | 80篇 |
1994年 | 79篇 |
1993年 | 59篇 |
1992年 | 46篇 |
1991年 | 25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7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9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华北引黄灌区粮食产量与农业土壤资源质量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确作物产量和土壤养分时空变异可以更好地掌握农田生产力和土壤质量情况,对农业资源合理配置以及提高生产力可持续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利用华北平原引黄灌区下游农田作物产量数据和耕地质量监测数据,对华北平原引黄灌区下游作物产量的演变以及有机质和养分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阐明该地区作物产量、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灌区的农田生产力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和时空差异。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农田生产力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冬小麦高产田分布在黄河下游北岸中部地区的齐河县和下游南岸三个县,范围是6084.0~6861.0 kg/hm2,夏玉米产量空间分布整体上呈现出中间高两端低的特征,其中齐河县的产量最高,为7524.0 kg/hm2。灌区农田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养分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差异,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最高的德州市分别为16.30 g/kg和202.40 mg/kg,全氮含量最高的淄博市为1.17 g/kg,有效磷含量最高的泰安市为34.56 mg/kg。研究表明,灌区的生产力水平一直不断在提升,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掌握养分分布特征和土壤肥力的空间差异来制定合理的施肥措施,可为今后该地区实现精准农业和高产稳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42.
943.
944.
945.
946.
随着全国环境自动监控建设任务的完成,“十二五”期间要把探索环境监控数据的应用摆在突出位置,使环境监控数据在环境质量监管、排污费征收、污染物总量减排核查核算、环境执法和环境决策等方面发挥最大效能,最重要的是保证环境监控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CEMS作为废气自动监控系统,结合CEMS数据应用到环境管理的需求,探讨确保CEMS数据真实性和准确性应注意的事项,通过运用这些注意事项分析实时在线监控数据,能发现CEMS数据中存在的问题,提高CEMS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相似文献
947.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自2010年开展以来,连云港市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的监控工作仍停留在《全国农村环境监测工作指导意见》(环办[2009]150号)和《江苏省农村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实施方案》(苏环然[2007]25号)的要求上,即对连片整治示范区内的农村地表水环境、乡镇和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行例行监测,对连片整治示范工程进行验收监测和例行监测工作的层面上。为了加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的监控,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从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系统架构入手,深入细致地研究了基于WEBGIS的数字监控系统,提出系统所要达到的功能要求。 相似文献
948.
949.
为考察并掌握典型平原地区生活垃圾焚烧厂周边土壤中重金属Cd、Cr、Cu、Pb、Ni和Zn的污染现状,以上海市某生活垃圾焚烧厂为例,研究其周边土壤中重金属赋存形态分布特征及生物有效性,采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检测分析表层土壤中目标重金属总量及形态分布,并利用风险评估编码法(RAC)评价其生态风险水平.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中Pb和Zn主要以Fe-Mn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为主(>80%);Cr、Cu和Ni则以残渣态为主(>60%);Cd虽以残渣态为主(>50%),但与其他重金属相比,其碳酸盐结合态占比相对较高.生物有效性分析结果显示,Cr、Cu和Ni以惰性态为主,生物有效性低,而潜在可利用态Cd、Pb和Zn占比较高,存在较高的释放风险.土壤中各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Cd > Zn > Pb > Cu > Ni > Cr,其中,Cu、Pb和Zn处于低风险水平,Cr和Ni处于无风险水平,而Cd处于中等风险水平.研究显示,该垃圾焚烧厂周边土壤中重金属已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累积,其中,潜在可利用态Cd的占比较高,已达中等风险水平,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50.
Shengguo Xue Yuzhen Ye Feng Zhu Qiongli Wang Jun Jiang William Hartley 《环境科学学报(英文版)》2019,78(4):276-286
Bauxite residue is a highly alkaline byproduct which is routinely discarded at residue disposal areas. Improving soil formation process to revegetate the special degraded lands is a promising strategy for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the refining industry. A laboratory incubation experiment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gypsum and vermicompost on stable aggregate formation of bauxite residue. Aggregate size distribution was quantified by fractal theory, whilst residue micro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synchrotron-based X-ray micro-computed tomography. Amendments addition increased the content of macro-aggregates( 250 μm) and enhanced aggregate stability of bauxite residue. Following gypsum and vermicompost addition, fractal dimension decreased from 2.84 to 2.77, which indicated a more homogeneous distribution of aggregate particles. Images fro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three-dimensional microstructure demonstrated that amendments stimulate the formation of improved structure in residue aggregates. Pore parameters including porosity, pore throat surface area, path length, and path tortuosity increased under amendment additions. Changes in aggregate size distribution and microstructure of bauxite residue indicated that additions of gypsum and vermicompost were beneficial to physical condition of bauxite residue which may enhance the ease of vegetatio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