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70篇
安全科学   34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141篇
基础理论   33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01.
冉涛 《云南环境科学》2005,24(Z2):189-190
简述了美国环境实验室认可体系的起源、发展和运行情况.它的先进理念及成功运行的模式对我国环境监测站的实验室认可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2.
冉全  向速林 《环境科技》2006,19(3):35-37
以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为平台,结合遵义市地下水资源的特点与水资源管理的实际情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遵义市地下水资源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的总体构想。  相似文献   
103.
图形叠置法在铁路噪声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晓宇  吴小萍  冉茂平 《交通环保》2004,25(1):15-17,35
采用图形叠置法评价铁路线路对周围环境的噪声影响,用噪声综合影响面积来反映影响大小,对各种线路方案噪声影响程度进行排序。所得结论应用到铁路线路的方案比选过程中,有助于选择出对环境噪声影响“最小”的方案,实现铁路建设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目标。评价中引入地理信息系统,充分利用其空间分析和处理属性数据的功能,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结论的准确程度。  相似文献   
104.
含金属元素化合物和压力对工业污泥燃烧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更好地利用工业污泥,有必要对它的燃烧特性进行研究,因而利用热重法研究了由3种典型的工业污泥按质量比1∶1∶1混合后的多组分试样在掺混含不同金属元素混合物、不同升温速率以及加压下的燃烧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含金属元素化合物对污泥的燃烧能起到一定的催化作用,有助于改善工业污泥的着火性能,提高工业污泥的燃烧放热量和燃尽水平.含不同金属元素化合物对于污泥燃烧的催化机制和作用有所差异.实验中各种含金属元素化合物促进污泥燃烧过程的作用次序由大到小依次为:K2CO3、NaCl、Al2O3.随着压力的增大,污泥试样燃烧反应区间向低温区移动,各特征温度均呈下降趋势,综合燃烧特性指数有所提高;而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污泥试样燃烧反应区间向高温区移动,各特征温度均有所增大,但综合燃烧特性愈好,对污泥燃烧越有利.  相似文献   
105.
河流上修建水库改变了自然状态下的水流运动,而且深刻影响着物质传输和交换过程.本文以黄河源区12级梯级水库群末端的刘家峡水库为例,在2016年4、8月和2017年5月进行了3次野外试验,采用Li-7000静态箱法监测了刘家峡水库入库前、库中和出库河道内的二氧化碳分压(p(CO2))、二氧化碳逸出量(F(CO2)),并测定了相关水化学因素,包括pH、溶解氧(DO)和水温(T),综合分析了水库碳逸出的暖季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河流流向上,刘家峡水库库区内的p(CO2)和F(CO2)(601.6μatm和85 g·m-2·a-1,以C计,下同)均低于入库前水体(670μatm和328 g·m-2·a-1)和出库后水体(680.5μatm和372 g·m-2·a-1),水体的pH变化范围为7.90~8.80,DO变化范围为102%~145%;垂向上,pH为7.81~8.65,DO为82%~140%,从水面至水库库底p(CO2)的变化范围为617~1087μatm,p(CO2)、pH和DO均随水深增加而降低,且8月变化强于4月和5月;水温在垂向上存在明显的分层现象,温度范围为5~25℃.库区内的光合作用降低了水体溶解CO2的含量,出库水体由于水流波动较大,F(CO2)明显增加,8月水体的F(CO2)均低于5月,可能是由于水库中的热分层现象更加显著,进一步促进了浮游植物的生长,对溶解性CO2的利用增加.通过对世界范围内不同纬度和海拔高度的水库F(CO2)的统计发现,刘家峡水库的F(CO2)在温带地区水库的F(CO2)中呈较低水平,其高海拔的地理位置及梯级水库的拦截作用是重要原因.本研究可为高寒高海拔地区水库的F(CO2)评估和全球水库碳排放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6.
选择5个南海表层沉积物及其非水解有机质(NHC)级分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元素分析、二氧化碳和氮气吸附技术及X射线光电子光谱(XPS)表征,同时研究了其对菲和壬基酚的吸附行为.沉积有机质的有机碳含量与吸附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沉积有机质在吸附疏水性有机污染物(HOCs)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沉积有机质的吸附能力和微孔体积之间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表明微孔填充机理在菲和壬基酚的吸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此外,NHC级分的表面羧酸碳含量与其对菲和壬基酚的吸附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表明沉积有机质与π供体之间存在较强的π-π电子供受体作用.本研究综合考虑了沉积有机质和HOCs间的多种作用机理(疏水作用、微孔填充和π-π电子供受体作用),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沉积有机质与有机污染物之间的吸附机制,对于水环境的治理与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7.
黄土高原4种乡土牧草群落的α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群落最小面积为取样单位,调查了白羊草、达乌里胡枝子、无芒隐子草和冰草4种群落的生态学基本特征,确定α多样性的13个指数.结果表明:Margalef与Menhiniek指数及PieLou与Heip指数之间相关性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本地区4个群落多样性按照大小排序分两类:一类是Menhiniek、PIE、Heip指数等,由大到小依次为冰草、无芒隐子草、达乌里胡枝子和白羊草群落,与各群落在演替中的顺序相同;另一类是Fisher指数和物种总数,排序在达乌里胡枝子和白羊草群落发生了变化.结合其他生态学特征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造成白羊草、达鸟里胡枝子群落生物量大,建群种在群落中优势明显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其凭借较强的竞争能力优先占有生态化,使伴生种和稀有种的发展受到约束从而生长困难,致使有限的资源可集中利用.表明在生境恶劣的黄土高原,竞争能力决定物种对生态位的占有程度.图3表5参35  相似文献   
108.
许雷  冉勇  龚剑  陈迪云 《生态环境》2007,16(6):1615-1619
为确定珠江广州河段及其邻近河流水体沉积物中烷基酚的时空分布状况,对该河段表层沉积物采样并应用气相色谱-质谱单离子扫描模式进行了烷基酚(APs)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壬基酚(NP)和辛基酚(OP)在样品中均有检出,其含量(以干质量计)范围分别在36.04~24694.10ng·g-1之间(中值为3717.52ng·g-1)和0.36~498.54ng·g-1之间(中值为21.10ng·g-1);珠江广州河段整体含量明显高于其邻近支流各采样点。所研究的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烷基酚含量普遍高于世界上其它都市和工业中心附近地区的污染水平,其中壬基酚含量均低于对摇蚊属昆虫(Chironomus riparius)的10d半致死浓度(LC50),但两个含量最高值均已与壬基酚对小虾(shrimp)的亚急性毒性最低效应浓度(LOEC)相接近,且大部分样品中的辛基酚含量都超过了对淡水螺(Potamopyrgus antipodarum)的8周最低效应浓度值(LOEC)标准。因此,烷基酚对该区生物造成的生态风险是一个必须加以认真对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9.
四川白河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对生境的利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路线法在野外调查了四川九寨沟县白河自然保护区:109个样点的大熊猫粪便等痕迹及其所处生境的特征,共发现有29个大熊猫活动样点,其中,大熊猫粪便样点27个、食迹样点2个.把各样点的各种生境特征作为因素,把每一因素的不同情况设置为水平,进行独立性检验.检验的结果表明白河的大熊猫:1)主要在halt2600~3120m取食;2)偏好在有水源的生境活动;3)对坡向有明显的选择性;4)对华西箭竹有明显的偏好,且在生长良好、盖度较高的生境活动频繁;5)明显回避有挖药活动的生境,偏好在没有人类干扰的生境活动。  相似文献   
110.
为了探讨船舶操控台控制界面人机工程设计标准制定的必要性和标准化建议,采用文献分类、汇总和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外控制界面人机工程设计标准的现状及船舶操控台控制界面人机工程设计标准化对象进行深入分析.当前针对控制界面的通用标准在应用于船舶操控台时,需要进行具体化和进一步细化,船舶控制界面应进行功能分组,控制界面上各装置应与操纵员特征耦合.因此,迫切需要在人机交互实验的基础上,研制船舶操控台控制界面人机工程设计标准.在研究借鉴国内外船舶操控台控制界面相关标准研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船舶操控台控制界面标准化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