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55篇
  免费   687篇
  国内免费   1696篇
安全科学   885篇
废物处理   190篇
环保管理   497篇
综合类   3836篇
基础理论   755篇
污染及防治   550篇
评价与监测   420篇
社会与环境   418篇
灾害及防治   387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355篇
  2021年   337篇
  2020年   397篇
  2019年   276篇
  2018年   288篇
  2017年   319篇
  2016年   223篇
  2015年   349篇
  2014年   393篇
  2013年   434篇
  2012年   488篇
  2011年   467篇
  2010年   436篇
  2009年   415篇
  2008年   361篇
  2007年   389篇
  2006年   382篇
  2005年   239篇
  2004年   221篇
  2003年   184篇
  2002年   209篇
  2001年   195篇
  2000年   144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大庆油田落地原油对土壤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庆油田是中国最重要的原油生产基地,开发建设50多年来,已累计生产原油18.2亿吨.不可避免地在油田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落地原油,对土壤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落地原油在土壤中的迁移主要有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横向迁移对土壤的污染成辐射状分布,污染强度随污染源的距离增加而迅速降低,污染源周围污染最重的区域在0 m~40 m范围内,占总量90%以上,横向迁移范围确定在150 m以内;落地原油纵向迁移绝大部分集中在距土壤表面0 cm~10 cm范围内,竖向迁移一般不超过70 cm.落地原油污染土壤中主要污染物包括总烃、芳烃、酚、苯并[a]芘和硫化物,通过落地原油污染土壤的模拟实验可知总烃、芳烃、苯并[a]芘和硫化物含量,随原油浓度增加而明显增加,呈明显正相关性;其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0.470X-17.88、Y=0.119X-6.13、Y=0.0076X-0.30、Y=0.000055X 0.089.  相似文献   
92.
Ambient particulate matter (PM) can cause adverse health effects via their ability to produce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Water-Soluble Organic Compounds (WSOCs), a complex mixture of organic compounds which usually coexist with Transition Metals (TMs) in PM, have been found to contribute to ROS formation. However,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WSOCs and TMs and its effect on ROS generation are still unknown.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d the ROS concentrations of V, Zn, Suwannee River Fulvic Acid (SRFA), Suwannee River Humic Acid (SRHA) and the mixtures of V/Zn and SRFA/SRHA by using a cell-free 2′,7′-Dichlorodihydrofluorescein (DCFH) assa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V or Zn synergistically promoted ROS generated by SRFA, but had an antagonistic effect on ROS generated by SRHA. Fluorescence quenching experiments indicated that V and Zn were more prone to form stable complexes with aromatic humic acid-like component (C1) and fulvic acid-like component (C3) in SRFA and SRHA.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involving the fulvic acid-like component in SRFA more tending to complex with TMs to facilitate ROS generation through π electron transfer. Our work showed that the complexing ability and complexing stability of atmospheric PM organics with metals could significantly affect ROS generation. 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e research deploying multiple analytical methods to quantify the impact of PM components on public health and environment is needed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93.
渤海海域夏季石油烃污染状况及其环境容量估算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根据调查分析了渤海海域石油烃污染状况,建立了渤海石油烃多介质动力学模型,估算了渤海海域石油烃污染物环境容量和剩余环境容量。结果表明,调查海域石油烃平均浓度为(25.7±13.6)mg/rn3,变化范围为4.4~64.8 mg,/m3,其中,莱州湾,渤海湾等近岸海域污染较严重。在一、二类国家海水水质标准下,渤海海域石油烃污染物环境容量(ECo)为29 169 t/a,在三类国家海水水质标准下ECo为177 306 t/a,在四类国家海水水质标准下ECo为298 446 t/a,各海域在一、二类国家海水水质标准下石油烃污染物环境容量分别为,渤海湾5 255 t/a,辽东湾8 869 t/a,莱州湾4 889 t/a,渤海中部10 156 t/a。  相似文献   
94.
炼油污水气浮絮凝处理中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气浮絮凝是炼油污水处理工艺中重要的一步 ,它是确保炼油污水生化处理顺利运行的关键 ,而开发和筛选优良的絮凝剂则又是提高气浮处理效果的保证。采用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进行炼油污水的中试试验 ,通过一系列条件试验 ,确定了复合絮凝剂投药剂量、投药间隔时间和投药方式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试验效果 ,CODCr的去除率 5 5 % ,石油类去除率 >75 % ,为后续的生化处理提供了合格的水质  相似文献   
95.
主要介绍板料在拉深成形过程中单位压边力值对板料成形性能的影响。研究方法采用仿真技术 ,指出板料在成形过程中如按最初设定的单位压边力值进行成形 ,那么 ,板料成形过程中单位压边力值将逐渐增大 ,严重影响板料成形极限。如果采用控制板料在成形过程中压边圈下坯料的单位压边力值 ,将提高板料成形极限。其结论为生产现场提高板料成形性能和表面质量提供了一种可实施的方法。  相似文献   
96.
高浓度阿维菌素生产废水治理与资源回收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预处理一厌氧水解-二段接触氧化工艺处理阿维菌素废水,在厌氧段停留时间为10h,好氧段停留时间为6h条件下,厌氧好氧段COD总去除率达91%,  相似文献   
97.
微絮凝双层滤料过滤处理含油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机电和机械加工行业排水中含油废水的特性 ,提出了微絮凝双层滤料过滤法处理工艺。通过实验 ,肯定了其良好的除油效果 ,并对影响除油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 ,确定了处理工艺流程及合理的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98.
环境监测科研中资料信息的记录、收集和管理是环境监测科研课题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其中包括信息资源的系统性收集、分析整理和数据库建立、信息系统的集成设计.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可以使科研工作更加规范、实用和高效.  相似文献   
99.
游离附生假单胞菌对铜绿微囊蓝细菌中32P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采用同位素示踪法,分析游离附生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对富集^32P的铜绿微囊蓝细菌(Microcystis aeruginosa)中磷释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微囊蓝细菌生长的延迟期和对数期.游离附生假单胞菌的加入抑制了微囊蓝细菌中^32P的释放,而对蓝细菌的生长没有明显的影响;在微囊蓝细菌生长的稳定期和衰减期,假单胞菌促进其蓝细菌细胞内^32P的释放,同时也加速微囊蓝细菌的衰亡.假单胞菌对微囊蓝细菌^32P释放的促进作用是由于自身的吸磷能力导致的.假单胞菌的吸磷量由假单胞菌生物量和细胞内磷浓度决定,假单胞菌在微囊蓝细菌的整个生长阶段生物量不断增加,而体内^32P浓度在开始阶段很低.直到微囊蓝细菌进入稳定期才达到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00.
SBR工艺处理维生素C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颗粒污泥和普通絮体污泥SBR反应器对维生素C生产废水进行可生化性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进水CODcr为400—1800mg/L,运行周期为8h,其中曝气时间为5.5h,换水比为80%的条件下,颗粒污泥反应器CODer去除率为75-90%,污泥浓度介于6.11~8.32g/L,污泥指数为20~40mL/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