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基础理论   3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分析——以广州市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广州市为案例,从城市生态学观点出发,通过对广州城市生态系统功能的辨识与评价,明确了广州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2.
A rapid and effective method based on a novel permanent magnetic hypercrosslinked resin W150 was proposed for the removal of organic micropollutants in drinking water. W150 was prepared by suspension and post-crosslinking reaction and found to possess a high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1149.7 m2·g-1, a small particle size of 50 μm to 100 μm, and a saturation magnetization as high as 8 emu·g-1. W150 was used to eliminate nitrofurazone (NFZ) and oxytetracycline (OTC) from drinking water compared with commercial adsorbents XAD-4 and F400D. The adsorption kinetics of NFZ and OTC onto the three adsorbents well fitted the pseudo-second-order equation (r>0.972), and the adsorption isotherms were all well described by the Freundlich equation (r>0.851).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duction in adsorbent size and the enlargement in sorbent pores both accelerated adsorption. Moreover, the effect of particle size on adsorption was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at of pore width. Given that the smallest particle size and the highest specific surface area were possessed by W150, it had the fastest adsorption kinetics and largest adsorption capacity for NFZ (180 mg·g-1) and OTC (200 mg·g-1). For the adsorbents with dominant micropores, the sorption of large-sized adsorbates decreased because of the inaccessible micropores. The solution pH and ionic strength also influenced adsorption.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用于柴油车排气检测的加载减速工况(LugDown)法设备的构成与测量原理,分析了 LugDown 法设备在加载、功率扫描控制、排气测量控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照国标要求,结合 LugDown法设备的工作特点,探讨了在功率扫描性能、寄生滑行性能、排气测量过程控制、测试档位选择与扫描起始速度控制等方面的改进与完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简易瞬态工况法相对于双怠速法的技术优势,分析了该方法排气检测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与作弊手段。提出以质量控制为基础,采取检测全过程防舞弊措施;与机动车排放监督管理系统建设相结合,对检测设备软件版本实施统一监控;通过实时数据分析,建立检测工位前端防舞弊控制机制;对检测数据分类统计与分析,促进检测工作公正与规范;借助视频监控手段,实现对检测过程的实时监管;加强日常巡查,促进监管工作体系持续完善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固定化菌剂载体材料腐解产物对污染土壤中芘解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老化120 d初始浓度为20 mg·kg-1的人为芘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批量吸附-解吸实验,分析了固定化菌剂载体材料玉米芯腐解产物(水溶性和非水溶性)对污染土壤芘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1腐解产物的加入不仅提高了土壤中芘的快速解吸分数,而且大大增加了土壤中芘的解吸率.腐解1 d和120 d非水溶性腐解产物的加入使土壤芘解吸率由20.0%分别增大到81.8%和84.5%;腐解1 d和120 d水溶性腐解产物的加入使土壤芘解吸率由约40.0%分别增大到89.6%和88.5%.2与未腐解玉米芯吸附量相比,腐解1 d和120 d的玉米芯对芘的吸附量分别增大了9.4和16.6倍.而腐解1 d和120 d后获得的水溶性产物能够使XAD-2树脂吸附量增加1.5和3.1倍.以上结果表明固定化材料可以通过吸附或活化作用促进土壤残留污染物的释放.  相似文献   
16.
结合广州市目前 NOx污染严重和国家环保总局广州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对新生产摩托车的排放检测情况 ,运用灰色预测方法对机动车排污综合性能的分析和评价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阴离子交换树脂生物再生去除硝酸盐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叶婷  张光  王珂  双陈冬  李爱民 《环境科学》2018,39(8):3753-3758
阴离子交换树脂可高效去除水体中的硝酸盐,但盐水再生所产生的脱附液处理难度大.生物再生可通过反硝化作用降解吸附于树脂上硝酸盐氮,减少盐的使用,降低处理成本.本文在考察不同碳源(葡萄糖、乙酸钠、乳酸钠、甲醇)对生物再生影响的基础上,利用反硝化细菌对吸附有硝酸盐氮的阴离子交换树脂进行了生物再生研究,考察了微生物浓度和共存Na Cl对生物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再生过程由离子交换脱附过程和反硝化过程构成,整体受反硝化过程限制.微生物浓度的升高可显著降低生物再生所需时间,当微生物接种量高于0.6 g·L-1时,树脂上的硝酸盐可以在10 h内完全降解.再生体系中Na Cl可促进硝酸根的离子交换脱附,造成初始阶段溶液中硝酸盐浓度的快速升高,但生物再生仍受反硝化过程控制.当Na Cl浓度高于20 g·L-1时,反硝化生物活性被抑制,生物再生时间显著增加.而吸附生物再生多批次实验表明,生物再生后的树脂吸附量稳定于30~35 mg·g~(-1).  相似文献   
18.
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初探   总被引:133,自引:1,他引:1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生态系统健康的理论与方法来分析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着重探讨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提出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模糊评价模型;并以广州市为例,北京、上海为参比城市,对3城市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比较评价,明确广州市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及其制约因子,为广州城市生态规划提供可靠的背景状况和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金顶铅锌矿区铅锌氧化矿石中镉的风化淋滤实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云南金顶铅锌矿是中国较为典型的高镉铅锌矿区之一。通过模拟常温条件下天然雨水的自然淋滤过程,对矿区两个典型的富镉氧化矿石样品进行了长时淋滤实验研究。初步结果表明:随着淋滤时间的延长,滤液中pH值(pH=7.2~8.5)和SO42-浓度无显著变化。滤液中Cl-离子浓度随时间呈显著增大趋势。溶解态镉和其它主要元素铅、锌、铜和锰质量浓度变化随时间呈降低趋势。铅锌氧化矿石易淋出而释放出镉等有害元素,滤出元素可以迅速发生沉淀或被沉淀物包裹,其能力表现为Zn>Pb>Cd。两个不同矿石镉的淋失量有所差别,矿石中菱锌矿质量分数是影响镉淋失的主要因素。矿区富镉岩石和矿物的自然风化对矿区流域水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20.
为了定量评估航空兵部队的弹射救生安全性,本文通过对各种典型弹射救生事故的研究,系统地分析了影响弹射救生安全的各种因素,构建了弹射救生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建立了弹射救生安全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估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某飞行团的弹射救生安全进行了定量计算和评估,评估结果验证了该模型能够客观地反映航空兵部队的弹射救生安全状况。该研究可为航空兵部队的弹射救生安全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