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9篇
  免费   198篇
  国内免费   391篇
安全科学   203篇
废物处理   36篇
环保管理   135篇
综合类   1016篇
基础理论   223篇
污染及防治   122篇
评价与监测   81篇
社会与环境   126篇
灾害及防治   76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61.
响应面法优化复合微生物吸附剂对低浓度Cr3+的吸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已有4种微生物吸附剂的吸附基团存在的差异特征,将其复配成复合吸附剂,借助统计学方法研究其对低ρ(Cr3+)废水的吸附性能.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P-B(Plackett-Burman)法筛选出吸附过程4个主要影响因素分别为pH,初始ρ(Cr3+)及微生物吸附剂XB和TQ的投加量,应用最陡爬坡试验接近主要因素最优水平,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得到对低浓度Cr3+吸附过程的二阶模型.结果表明,最优吸附条件为pH 4.0,初始ρ(Cr3+)为4.86mg/L,XB和TQ的投加量分别为0.20和0.13 g/L,实际吸附率达到87.54%,与理论预测值(87.68%)接近,且高出单一吸附剂吸附率7.79%~17.35%.FT-IR扫描显示,复合微生物吸附剂性能提高与表面基团增多有关.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复合微生物吸附,吸附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2.
供水管网水质评价方法的探讨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了模糊数学评价模型和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分别对南方某市部分给水管网水质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分析表明,模糊数学评价法具有评价准确性好、操作简单的特点;综合指数法具有评价结果直观、精确度较高的优点。从评价结果上看,综合指数法较模糊数学评价法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63.
在超临界条件下,管式反应器中超临界水的各种参数是很难获得的。本文在管式反应器中,以空气作为氧化剂,以实际化工废水作为研究对象,开发设计了一套大型中试超临界水氧化(SCWO)系统,并将所有的反应过程都控制在623.2~793.2K和24MPa的条件下,对此套连续化SCWO中试设备对实际化工废水的处理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和停留时间的增加,COD的去除率明显升高;通过比较进、出水组分的GC-MS图谱可以看出,原水中存在15种主要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包括杂环化合物和多环胺类等,但在出水中仅发现一种有机污染物存在,且其浓度也仅仅约为初始浓度的10%。此外,还对整个SCWO系统的能量衡算进行了分析并得到了能量自平衡的曲面图,结果显示当化工废水的COD浓度在183~437g/L且流速控制在20.83~104.17kg/h的条件下,整个系统即能达到自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64.
水稻光合同化碳在土壤中的矿化和转化动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作物光合碳是"大气-植物-土壤"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田土壤有机碳的重要来源,然而其在土壤碳库中的矿化和转化动态尚不清楚.应用室内模拟培养实验,研究水稻收获后输入土壤的光合同化碳在土壤碳库中的矿化及其转化特征.结果表明,100 d的培养期内,原有有机碳的平均矿化速率在4.44~17.8μg·(g·d)-1之间,而光合碳(新碳)的矿化速率则在0.15~1.51μg·(g·d)-1之间.光合同化碳的输入对土壤活性碳库(DOC、MBC)的转化产生显著影响,在培养期内,14C-DOC的转化量为1.89~5.32 mg·kg-1,转化速率的变化幅度为0.18~0.34 mg·(kg·d)-1,原有DOC则在61.13~90.65 mg·kg-1,减少幅度为4.10~5.48 mg·(kg·d)-1;14C-MBC和原有MBC的转化量分别为10.92~44.11 mg·kg-1和463.31~1 153.46mg·kg-1,转化速率变化幅度分别为0.80~2.87 mg·(kg·d)-1和41.60~74.46 mg·(kg·d)-1,说明水稻光合碳的输入对MBC的周转要大于DOC的周转.而且,与原有有机碳相比,输入的"新碳"易被微生物矿化分解,100 d的培养期内,有13.5%~20.2%的新碳被矿化分解,而仅2.2%~3.7%的原有有机碳被矿化分解,光合同化碳的输入对维持稻田土壤的碳汇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5.
66.
DOC/CCRT老化对柴油公交车气态物排放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楼狄明  贺南  谭丕强  胡志远 《环境科学》2016,37(6):2059-2064
基于重型底盘测功机,研究新鲜及老化氧化型催化器(DOC)、氧化型催化器耦合催化型颗粒捕集器(DOC+CDPF,CCRT)对在用国Ⅲ柴油公交车进行中国典型城市公交车循环CCBC时一氧化碳(CO)、总碳氢化合物(THC)、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_2)和氮氧化物(NO_x)、二氧化碳(CO_2)等气态物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新鲜及老化DOC/CCRT,均可以降低CO、THC、NO排放,增加NO_2排放,NO_x及CO_2排放基本不变;在怠速、加速、减速及匀速这4种工况下,新鲜DOC比老化DOC对CO、THC氧化效率好,新鲜CCRT比老化CCRT对THC氧化效率好,但老化CCRT对CO氧化效率更好,新鲜DOC/CCRT比老化DOC/CCRT对NO减少幅度高,对NO_2增加幅度高,但对NO_x排放总量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67.
隔河岩水库二氧化碳通量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气候变化研究的深入,大型河流拦截工程对水域碳循环及温室气体交换的影响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评估河流拦截工程对水域生态系统碳循环和二氧化碳交换通量时空分布模式的影响,选择清江隔河岩水库作为典型案例,采用在线分析仪与浮箱相结合的方法,在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期间开展了完整水文年连续观测实验,获取了水库坝前、上游、支流、消落带与库湾等典型区域二氧化碳通量数据.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隔河岩水库水气界面二氧化碳平均通量为(55.691 8±66.332 9)mg·(m2·h)-1,呈现年内冬季高其他季节低的时间变化规律,空间上则表现为水库消落带坝前较低、典型库湾区域较高的分布格局.作为水库背景的库尾断面渔峡口区域二氧化碳通量季节变化非常稳定,在大部分时间内反而高于坝前和消落带断面的二氧化碳通量.数据分析表明二氧化碳通量时空分布格局受到水温、pH值和水体碳浓度的显著影响,但其相关程度受到季节和蓄水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68.
通过对锚喷粉尘的受力分析,基于粉尘颗粒的基本性质,运用牛顿运动规律、流体力学的紊流射流、两相流等相关理论,对锚喷产尘原因及运动规律研究,认为锚喷尘源产生的4种方式: 粉尘颗粒自身的特性及二次风流的影响,高速喷射气流带动周围的空气运动所产生的剪切作用,锚喷高速射流内部中团粒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物料与受喷面的碰撞是影响锚喷产生粉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9.
污泥处理及其处置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对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进行有效减容,尽量降低对外部能源的需求。文中在掌握国内外污泥干化主要工艺技术的基础上,针对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干化工程,拟对采用燃煤烟气干燥、污泥消化一干化一体化、太阳能热泵干燥等三种不同污泥干化工艺进行物料、能量工艺核算。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初期投资与15年的运行费用总和。通过对燃料价格、环保和安全等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比较了五种供热系统,以太阳能热泵供热系统为最优,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0.
暴雨泥石流预报程式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论述了暴雨泥石流预报的4个基本原理,即现象可预报性原理、成困分类组合原理、判别因素简化原理和预报决策依据原理。对泥石流时间预报模型作了分类,提出了通过泥石流活动周期与降水量周期叠加,建立泥石流活动性的长期趋势预测模型;通过泥石流活动年数频次与降水量丰欠等级频次组合,建立泥石流活动年份频次的态势预测模型;根据月或旬雨量确定泥石流发生的阈值关系,建立年内月或旬泥石流发生频次的中期预报模型;由短期天气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