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69篇
  免费   4530篇
  国内免费   9544篇
安全科学   4932篇
废物处理   468篇
环保管理   2233篇
综合类   21863篇
基础理论   3467篇
污染及防治   1836篇
评价与监测   1680篇
社会与环境   1829篇
灾害及防治   1235篇
  2024年   335篇
  2023年   911篇
  2022年   1932篇
  2021年   2025篇
  2020年   2433篇
  2019年   1664篇
  2018年   1599篇
  2017年   1890篇
  2016年   1531篇
  2015年   1713篇
  2014年   1555篇
  2013年   1876篇
  2012年   2389篇
  2011年   2231篇
  2010年   2203篇
  2009年   2192篇
  2008年   2012篇
  2007年   1998篇
  2006年   1962篇
  2005年   1479篇
  2004年   1049篇
  2003年   631篇
  2002年   605篇
  2001年   517篇
  2000年   439篇
  1999年   214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91.
为研究分子筛对水体中重金属的吸附效果,选取了13X分子筛作为实验材料,研究其对钒离子的吸附效果。分别研究了在不同温度、时间、溶液pH值和初始钒浓度的条件下,13X分子筛对钒离子的吸附量,结果表明:酸性条件更利于13X分子筛对钒的吸附,溶液pH≥5时吸附量趋于0;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13X分子筛对钒离子的吸附量逐渐增加;13X分子筛对钒离子的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和拟二级动力学模型。13X分子筛对钒离子具有一定的吸附效果,在一定的处理工艺条件下,可作为水体钒污染的修复材料。但针对不同来源废水的特点,需对分子筛进行改性并进一步优化修复工艺条件以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492.
以西安汉城湖为研究对象,2015年4月对湖体沉积物进行现场调查和采样分析,共设4个采样点,研究不同温度下沉积物磷的吸附释放特性及沉积物磷形态的分布。结果表明,沉积物磷等温吸附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吸附特征符合修正的Langmuir模型,最大吸附容量Qmax的范围为507.21~786.77 mg·kg-1。磷动力学吸附主要发生在实验进行前12 h之内,吸附量基本达到或超过72 h吸附平衡时吸附总量的85%。磷动力学释放量范围为2.02~11.058 mg·kg-1,且在6 h达到最大值。沉积物总磷的含量范围为655.37~1.809.38 mg·kg-1,以无机磷为主,沉积物不同形态磷含量为TP > IP > HCl-P > OP > NaOH-P。沉积物富营养化风险指数ERI的范围为5.92~11.86,在10℃和20℃时,4个采样点的ERI均在10以下,属于低风险,在30℃时,4个采样点的ERI均在10以上,属于中等富营养化风险。  相似文献   
493.
南方水稻镉(Cd)污染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以中稻丰两优1号为材料,采用大田小区实验,研究了根区施加钙镁磷肥(P1:1 800 kg·hm-2、P2:3 000 kg·hm-2)、叶面喷施硅/硒(LS:2.0 mmol·L-1 Na2SiO3、LX:25 μmol·L-1 Na2SeO3、LSX:1.0 mmol·L-1 Na2SiO3+12.5 μmol·L-1 Na2SeO3)以及根区与叶面联合处理(P1LS、P1LX、P1LSX、P2LS、P2LX、P2LSX)下水稻对Cd的吸收。结果表明:1)根施钙镁磷肥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效态Cd含量(p1、P2较对照分别降低16.1%和29.5%;单独的根施钙镁磷肥或叶喷硅/硒处理后,稻米Cd含量较对照均显著降低(p1 40.8%、P2 57.2%、LS 42.3%、LX 35.0%、LSX 39.2%;根施钙镁磷肥与叶喷硅/硒联合调控对降低稻米Cd含量表现出显著的协同效应(p值显著性),其中P1LS、P1LX和P1LSX较单独的P1分别降低了61.2%、59.5%和68.2%,P2LS、P2LX和P2LSX较单独的P2分别降低了75.0%、54.2%和75.7%。2)Cd从秸秆向籽粒转运系数(SS)大于从根向秸秆转运系数(RS),根区与叶面联合处理明显降低RS和SS,并有显著的协同效应(p1与Si/Se联合,RS和SS平均降低了7.4%和22.0%,P2与Si/Se联合,RS和SS平均降低了16.0%和19.6%。3)从食品安全来说,单独的根施钙镁磷肥或叶喷硅/硒,大米Cd含量多数超标(国标0.2 mg·kg-1),而根区与叶面联合处理几乎都能实现Cd含量不超标,其中降幅最大的为P2LS 和P2LSX,稻米Cd含量不到0.09 mg·kg-1。因此,根施钙镁磷肥与叶喷硅/硒联合处理可显著降低水稻Cd吸收、保障稻米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494.
利用黄孢原毛平革菌和绿色木霉混合培养降解稻草秸秆,使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的方法研究了降解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并对混合培养中同一平板上不同区域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进行了比较。纯培养和混合培养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对比研究表明,两株菌的混合培养较其纯培养有更强地降解稻草的能力。在混合培养过程中检测到C15H24的两种同分异构体,分别属于双环倍半水芹烯和环己二烯类物质,均是倍半萜烯,证实了黄孢原毛平革菌和绿色木霉混合培养时的拮抗机制。同时发现环己二烯类物质仅在混合培养中的混合区域检测到,表明混合培养中混合区域较之非混合区域具有更强的竞争表现,分区域检测降解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能更好地研究混合接种的降解机理。  相似文献   
495.
王璇  熊惠磊  马骏  夏凤英  裴宇 《环境工程学报》2016,10(11):6746-6752
土壤理化性质、污染物的分布及赋存特征是土壤异位淋洗技术是否可行的关键依据。以西北某废弃铬盐厂铬污染场地土壤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土壤基本理化参数及各粒径污染物的浓度,探究总铬和六价铬在不同粒径土壤中的分布特征,并通过铬的赋存形态分析确定清水作为淋洗剂,开展异位清水淋洗实验。结果表明:供试土壤粗颗粒物料(粒径分别为:>9.50 mm、2.00~9.50 mm、0.841~2.00 mm及0.25~0.841 mm)占土壤总质量的比例达到93.36%,总铬和六价铬污染物富集于土壤细颗粒(粒径-1,达到修复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496.
通过田间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SDBS-TW80和RL)对球形节杆菌Arthrobacter globiformis DC-1降解设施农业土壤中DDTs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SDBS-TW80和RL 均能不同程度地促进球形节杆菌降解农田土壤中DDTs。当SDBS-TW80和RL浓度分别为200和5 mg·kg-1土时,DDTs的降解率达到最高,均为64%左右。DDTs组分分析表明:SDBS-TW80和RL对p,p'-DDE、p,p'-DDT、p,p'-DDD和o,p'-DDT 4种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解,其中毒性最强的p,p'-DDE降解效果最好,最高达75%左右。实验结果证实了利用表面活性剂强化球形节杆菌现场修复DDTs污染土壤的可能性。考虑到修复效率和成本,实际应用中优先选择SDBS-TW80的组合。  相似文献   
497.
以放电等离子体协同催化法对吸附在Cu-Ce/AC上的NOx进行脱除,研究了不同的放电条件和添加水蒸气对脱除NOx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同轴圆筒形反应器,催化剂量一定时,放电长度增加,吸附态NOx去除率先升高后下降;放电电压增大,吸附态NOx去除率升高,原因在于放电反应区内能量密度和活性粒子分布状态改变。根据NOx程序升温脱附(TPD),TPD低温位(x更容易被放电等离子体脱除,放电长度和放电电压能够影响不同吸附位上NOx的去除效率。适宜条件下,吸附态NOx去除率最高达到93.3%。循环吸附-等离子体脱除NOx进行10次后,NOx脱除率在92%以上。在混合气中添加5%水蒸气提高了等离子体对吸附态NOx的去除率,但导致循环吸附-等离子体脱除NOx效率下降。原因是H2O与NOx竞争吸附带来的负面效应大于等离子体中H2O提供自由基与吸附态NOx反应所带来的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498.
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羧甲基纤维素钠(carboxyl methyl cellulose,CMC)对土壤中石油污染物的增溶作用。通过批实验,对比研究了CMC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 2种表面活性剂的增溶效果,探究了CMC浓度、pH、盐度及回用次数对土壤中石油烃增溶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CMC浓度为0.5%,增溶时间为24 h时,对TPHs浓度为17 695 mg·kg-1的污染土样,TPHs洗脱率高达60%以上。碱性环境有利于石油烃的洗脱,酸性体系会抑制石油烃的洗脱;增溶作用随盐度的增大而显著增大。在利用CMC对污染土壤进行增溶洗脱时,对于TPHs高浓度污染土壤,可以选择将其洗脱液回用1次或者2次;对于TPHs较低浓度污染土壤,可以选择将其洗脱液回用于较高浓度的污染土壤。  相似文献   
499.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磁性复合材料NiFe2O4/ZnAl-LDH,通过静态吸附试验考察复合材料去除水中Cr(VI)的性能,系统地研究了溶液初始pH值、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Cr(VI)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溶液初始pH值为2、初始Cr(VI)浓度为50 mg·L-1、吸附剂投加量为4 g·L-1时,吸附过程在240 min内达到平衡,此时Cr(VI)的去除率为89.5%。动力学和吸附等温式的研究表明:NiFe2O4/ZnAl-LDH吸附Cr(VI)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热力学参数表明该吸附过程为自发、放热的反应过程,低温有利于吸附剂对Cr(VI)的吸附。吸附剂经4次再生后对Cr(VI)仍有83.1%的去除率,且其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能快速与水溶液分离,因此NiFe2O4/ZnAl-LDH可作为去除水中Cr(VI)的良好吸附剂。  相似文献   
500.
硫化锰纳米颗粒高效去除重金属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镉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开发高效的镉吸附剂,是解决环境镉污染问题的重要技术手段。采用共沉淀方法合成了硫化锰纳米颗粒,研究了其对重金属镉的吸附行为,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比表面积(BET)等技术手段探究了硫化锰纳米颗粒的形貌、化学组分以及镉的去除机制。结果表明,MnS纳米颗粒呈球状,平均粒径100 nm,比表面积30.56 m2·g−1。MnS纳米颗粒对Cd2+的吸附动力学数据较好地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数据较好地符合Langmuir模型,说明MnS对Cd2+的吸附是以化学吸附为主的单分子层吸附。使用Langmuir拟合的MnS饱和最大镉吸附量为349.6 mg·g−1,在众多镉吸附材料中处于前列。对于模拟工厂重金属废水的处理,MnS纳米颗粒可以在5 h内使镉的浓度由60 mg·L−1降至国家规定排放线以下(<0.1 mg·L−1),且吸附过程中水体pH稳定,对水体干扰小。在多种重金属离子共存的情况下,仍可以达到接近100%的Cd2+去除率。硫化锰相对稳定,在空气中放置30 d仍有80%的镉去除率。较高的离子交换量形成CdS沉淀是MnS高效去除镉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