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37篇
  免费   4605篇
  国内免费   10005篇
安全科学   5037篇
废物处理   531篇
环保管理   2353篇
综合类   22552篇
基础理论   3661篇
污染及防治   2192篇
评价与监测   1741篇
社会与环境   1892篇
灾害及防治   1288篇
  2024年   343篇
  2023年   926篇
  2022年   2003篇
  2021年   2085篇
  2020年   2480篇
  2019年   1707篇
  2018年   1651篇
  2017年   1941篇
  2016年   1621篇
  2015年   1796篇
  2014年   1663篇
  2013年   1993篇
  2012年   2494篇
  2011年   2341篇
  2010年   2304篇
  2009年   2277篇
  2008年   2090篇
  2007年   2081篇
  2006年   2027篇
  2005年   1521篇
  2004年   1079篇
  2003年   668篇
  2002年   638篇
  2001年   553篇
  2000年   459篇
  1999年   243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赣江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对无机氮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赣江无机氮是鄱阳湖氮素输入的主要来源,查明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对赣江无机氮的影响对鄱阳湖的富营养化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3年1月和6月对赣江干流和主要支流NO-3-N和NH+4-N的浓度测定,通过不同空间尺度和土地类型等级划分,利用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对赣江无机氮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空间尺度的子流域划分方式对赣江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与无机氮浓度的相关性有较大影响.与NO-3-N相比,选择更小的子流域划分尺度有助于分析土地利用方式对NH+4-N浓度的影响;在温度较高、微生物活动强烈的季节,也应选择更小的子流域划分尺度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对无机氮浓度的影响.一级土地利用分类下,赣江流域水田、水域对NO-3-N起"源"作用,林地、草地起"汇"作用;居民建设用地对NH+4-N起"源"作用,林地起"汇"作用.二级土地利用分类下,水田中丘陵水田是赣江NO-3-N浓度的主要来源,其次为平原水田,山区水田最小.居民建设用地中的城镇用地和其它工矿建设用地是赣江NH+4-N的主要污染来源,农村用地是NO-3-N的主要污染来源.  相似文献   
992.
寒区水体中溶藻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和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我国北方,尤其是东北地区的一些水体由于富营养化导致的水华现象呈增加趋势,成为急需解决的水环境问题.溶藻菌可从生态调控的角度来控制水华的爆发,因此,在富营养化水体治理方面逐渐得到重视.本文从寒区水华爆发水体中分离获得了一株溶藻细菌JM1,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菌株JM1与铜绿假单胞菌的同源性最高.VITEK系统鉴定表明,菌株JM1与铜绿假单胞菌的相似度为98%.菌株JM1在不同的碳源和氮源培养基中可产生不同颜色和p H值的代谢产物,而以葡萄糖和蛋白胨分别为碳源和氮源时发酵液的溶藻效果明显好于其它培养基.菌株JM1的溶藻效果随藻细胞初始密度的降低而增强,随发酵液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当菌体细胞的密度达到1011CFU·m L-1时,可单一抑制藻细胞的生长;当菌体细胞的密度大于105CFU·m L-1时,菌体细胞可促进发酵液的溶藻作用.发酵液作用于藻细胞6 h时可明显影响其恢复能力,当暴露时间达18 h时,藻细胞彻底丧失了恢复能力.菌株JM1发酵液在中性和偏碱性的藻液中的溶藻效果最强,并且经过酸化、碱化和高温处理后,仍然保持较高的溶藻活性.本研究可为基于微生物作用过程的水华控制提供优势的土著菌种及其应用上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93.
由"Candidatus Methylomirabilis oxyfera"主导发生的以甲烷和亚硝酸盐为底物的反硝化厌氧甲烷氧化反应(nitrite-dependent anaerobic methane-oxidizing,n-damo)的发现,将生物地球化学碳循环和氮循环以新的方式结合起来.本研究以夏季和冬季江阴稻田土壤柱状样品为研究对象,对稻田土壤M.oxyfera-like菌的时空分布和群落结构进行了考察.M.oxyfera-like菌16S rRNA基因的定量PCR结果显示M.oxyfera-like菌的丰度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且无明显季节性差异,60~200 cm深度的稻田土壤是M.oxyfera-like菌的高丰度区域.M.oxyfera-like菌pmo A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和生物多样性分析显示M.oxyfera-like菌的群落结构具有一定的时空异质性,且生物多样性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这些结果都说明江阴稻田深层土壤(60~200 cm)是适宜M.oxyfera-like菌生存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94.
氧化铝载体下二氧化氯催化氧化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研究了二氧化氯化学氧化体系和二氧化氯催化氧化体系。实验结果表明:单用二氧化氯化学氧化处理COD为2700mg/L的活性艳红染料配制废水时,最佳反应pH值为10,氧化剂经济用量为800mgClO2/L废水,反应时间为30min,COD去除率可达63%左右,氧化指数(COD削减量∶ClO2投加量)=2.18。当二氧化氯与自制催化剂所组成的催化氧化体系用于对活性艳红染料配制废水的处理时,最佳反应pH值为10左右,氧化剂经济用量为1000mgClO2/L废水,反应时间为90min,COD去除率可达83.4%,氧化指数=2.25。结果表明,二氧化氯催化氧化法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处理难降解废水的技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5.
将过程改变法应用到铁厂用水系统改造中,对其用水网络进行调优,实现废水排放量最小化。在厂区用水情况调查基础上,确定用水系统范围及限制杂质;并计算所确定用水系统的最小新鲜水用量和最小废水排放量;最后对其用水网络进行优化设计。改造后的铁厂用水网络新鲜水用量节约57.7%,废水排放量减少75.9%。  相似文献   
996.
我省环境监测的远程数据传输也应用多年,但目前普遍存在着设备老化、传输手段落后、设备运行不稳定等状况,急需对现有系统进行换代或改造。通过对目前常用的数据传输方式的比较分析,采用GPRS传输方案实现我省环境监测数据远程传输系统是最优的,是斜学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7.
汽车尾气排放导致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升高的现象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传统的化学分析方法准确直观,但具有费时及价格昂贵的缺点,本文通过利用土壤磁化率的检测手段,查明高速公路两侧土壤的磁化率异常变化的特征以及与重金属元素的相关关系,寻找一种既方便快捷又廉价的重金属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98.
海洋中有毒有机污染物的监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海洋中有毒有机污染物监测方法的发展为主线,系统介绍了这些方法的前处理和分析手段,简要概述了各监测方法的优缺点。发现了目前已有的监测方法大都仅停留在对各单一目标有机污染物进行化学监测的阶段,指出了需要发展不仅能获得有效的化学监测信息,而且能直接反映多种混合有机污染物对海洋生物的总生物有效性的新的监测方法,以推动我国海洋污染监测的进一步发展,为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科学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9.
九龙江污染物入海通量初步估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河流污染物入海通量的研究是研究海水污染的内容之一。本文对目前常用的河流污染物通量估算方法进行了分析,根据九龙江的水文水质监测数据,选择高锰酸钾指数与NH3-N作为代表性水质监测项目,利用各种估算公式进行污染物入海通量估算,对估算结果进行比较发现部分公式适用性较好。估算结果表明,2003年九龙江污染物入海通量CODMn大约为21 000 t/a,NH3-N大约为2 500 t/a。根据与其他研究结果的对比,探讨了河流污染物入海通量估算的特点,对不足之处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000.
在实验室设置了5个N、P浓度梯度,研究了它们对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营养细胞生长和孢囊形成的综合效应。结果表明,当N、P浓度分别超过10和1.5μg/L时,就能维持锥状斯氏藻一定的种群数量,而在高N、P浓度组(N浓度为500μg/L,P浓度为74μg/L组)的生长势态明显优于其他浓度组,稳定生长期持续时间较长,且有着较高的细胞比生长速率。孢囊一般在营养细胞达到稳定生长期后开始形成,但低营养盐浓度组孢囊开始形成的时间较早。各试验组孢囊形成率相近,最终形成率为17.8%~3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