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59篇
  免费   990篇
  国内免费   3543篇
安全科学   1067篇
废物处理   429篇
环保管理   812篇
综合类   6588篇
基础理论   1615篇
污染及防治   2234篇
评价与监测   608篇
社会与环境   532篇
灾害及防治   407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206篇
  2022年   568篇
  2021年   561篇
  2020年   548篇
  2019年   399篇
  2018年   440篇
  2017年   500篇
  2016年   508篇
  2015年   622篇
  2014年   745篇
  2013年   984篇
  2012年   871篇
  2011年   895篇
  2010年   800篇
  2009年   789篇
  2008年   761篇
  2007年   675篇
  2006年   621篇
  2005年   435篇
  2004年   313篇
  2003年   290篇
  2002年   257篇
  2001年   266篇
  2000年   233篇
  1999年   191篇
  1998年   173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103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192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41.
针对蓝藻资源化问题,概述国内外利用蓝藻制备有机肥、提取高纯度藻蓝蛋白、制备活性炭和藻粉这4种利用方式的特点、现状及应用进展。提出,应从高温好氧堆肥技术、藻蓝蛋白提取技术和藻水分离技术这3个方面,解决其关键技术问题并进行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942.
大九湖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地之一。为了解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质污染情况,于2014年11月(枯水期)、2015年5月(平水期)和9月(丰水期)进行了3次采样调查。研究表明:共检出后生浮游动物36种,其中桡足类2种、枝角类5种和轮虫29种,轮虫丰度在3次采样中均占总丰度的80%以上,仅有的几种枝角类和桡足类也是小型种类或以幼体为主。11月优势种是寡污-β中污型-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和晶囊轮虫(Asplachna sp.);5月优势种为寡污-β中污和β中污型-螺形龟甲轮虫、迈氏三肢轮虫(Filinia maior)、无棘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 tecta)、广生多肢轮虫(Polyarthra vulgaris)和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9月优势种是β-中污型-裂足臂尾轮虫(Brachionus diversicornis)、迈氏三肢轮虫和剪形臂尾轮虫(Brachionus forficula)。冗余分析(RDA)表明高锰酸盐指数(CODMn)是影响后生浮游动物污染类型分布的最关键环境因子。 关键词: 大九湖;后生浮游动物;污染类型;高山湿地湖泊  相似文献   
943.
机场效率评价与分析是相关学者关注的热点。采用DEA方法,以长江三角洲地区机场体系为实证,以基础设施的投入与产出为关注点,探讨2000~2014年间机场效率的时空演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期间长三角地区机场体系基础设施效率总体较低,空间上呈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特征;在时空演化上,基础设施效率呈提升态势,机场间的差异性呈降低趋势,各机场演化过程具有明显差别,但总体上效率高的机场,其演化过程中变异系数较低,反之亦然;近15a来机场基础设施效率的差异性演化并未引起区域空间格局大的变动,但江苏沿海地区的机场效率优势正在逐步形成。通过效率分解,发现规模效率是影响长三角地区机场体系综合技术效率的主要原因,正是规模效率的低下引致了综合技术效率低下。机场基础设施效率及其演化是机场自身发展状况(内在因素)的综合反映,同时深受区域发展水平、机场竞争态势以及机场交通区位等诸多外部因素影响。最后,讨论了提升长三角地区机场体系基础设施效率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944.
城镇化过程中的流域面源污染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斧头湖流域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借助遥感和GIS技术,对2008年、2015年斧头湖流域土地利用格局、人畜排放进行分析,利用输出系数模型解析斧头湖的面源污染负荷时空分布及主要来源。结果表明:斧头湖流域2008~2015年面源总氮(TN)和总磷(TP)负荷输出分别从由原来的 2 915 和 178 t 增长至 3 252 和 202 t。城镇化发展使得农村耕地面积减少,耕地对TN的输出贡献比例降低,但是耕地化肥使用依然是TN最主要来源。城镇化使得居民区对面源贡献增大,特别是TP的贡献显著增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禽养殖对面源污染的贡献也显著增加,应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945.
2016年9月利用多波束测深仪调查了张家洲河段河床微地貌的高分辨率形态与分布特征,结合1998年和2013年水下地形资料,分析了三峡截流以来该河段河槽的冲淤变化与演变趋势。结果表明:(1)张家洲河段整体呈冲刷状态,净冲刷量17.2×10.6 m3。其中,张家洲南水道是强冲刷区,最大冲刷深度约9 m;(2)河槽表层沉积物中值粒径为149.1~226.3 μm,与历史资料相比呈粗化趋势;(3)张家洲河段约82.9%的主航道发育了沙波,约14.0%的主航道发育了冲刷坑与冲刷槽,平床地形仅占3.1%。流域来沙量减少是张家洲河段整体冲刷的主要原因,而河流控制工程稳定了河势,迫使水流归槽,加剧了张家洲南水道的冲刷。随着流域来沙量持续减少,张家洲南水道主航道有可能进一步冲刷  相似文献   
946.
张巍 《化工环保》2018,38(3):267-274
论述了膨润土的吸附机理,介绍了膨润土的物理及化学改性方法及其对有机染料废水,焦化废水,烟草废水,煤泥水,含酚类、石油烃类、抗生素废水及微污染水等的处理效果。针对膨润土作为环保吸附剂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1)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废水;2)研究环境友好且效果好的改性工艺及材料;3)研究新的吸附剂制备形式;4)加大膨润土在废气处理上的研究力度;5)研制吸附效果更佳且能处理复杂成分污水的新型复合吸附剂。  相似文献   
947.
提出了一种新的污泥板框调理剂综合评价方法。传统的CST(毛细吸水时间)、污泥比阻、泥饼含水率等指标只能单一地评价泥饼脱水效果,为了实现对调理效果的综合评价,需要考虑药剂调理费用、运输处置成本、设备处理产能、滤液处理难度等多种因素。通过长期采集中试运行数据,考察了3种污泥板框调理剂对设备、泥饼、滤液和运行4个方面17个指标的影响。引入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对3种污泥板框调理剂进行了综合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隶属函数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确定其隶属度,解决了指标间的可综合性问题;最后用加权平均法得出评价综合值,综合评价值表明,在这3种调理剂中,调理剂1的综合效果最优,更适合作为该厂的污泥板框脱水调理剂。  相似文献   
948.
利用HY16429粉尘云引燃温度试验装置,分别对5种彩色玉米粉在不同喷尘压力和不同质量浓度下进行粉尘云最低引燃温度的测定。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喷尘压力下,粉尘云最低引燃温度随粉尘云质量浓度增加先下降后上升,在2 250~3 500 g/m~3达到最危险浓度;在不同的质量浓度下,粉尘云最低引燃温度随喷尘压力增加先下降后上升,在60~80 k Pa达到最低值,表明当粉尘云形成的悬浮状态最佳时,最低引燃温度为360℃;无色玉米粉的引燃温度普遍低于含色素的玉米粉,表明色素的添加可使玉米粉的燃爆危险性降低,这与玉米粉粒度分布情况和所含元素中碳氮比有关,C元素含量和碳氮比越高所需引燃温度越低;无色玉米粉粒度分布相对分散且粉尘粒度相对较大,加入色素后粒度分布较集中且粉尘粒度相对较小;不同颜色的玉米粉最低引燃温度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可解释为色素的发色基团对应于不饱和双键的共轭体系,在受热时它的结构易发生变化所导致。  相似文献   
949.
开展建设项目施工期的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建设项目施工期的环境影响,阐述了开展施工期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的必要性,介绍了施工期环境管理的实施手段,施工单位的环境管理制度,施工期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及对环境监测部门的要求,建议将施工期的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纳入正常的环保管理渠道之中,实现建设项目的全过程环境管理。  相似文献   
950.
Objective: Electric bike/moped-related road traffic injuries have become a burgeoning public health problem in China.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dentify the prevalence and potential risk factors of electric bike/moped-related road traffic injuries among electric bike/moped riders in southern China.

Method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was used to interview 3,151 electric bike/moped riders in southern China. Electric bike/moped-related road traffic injuries that occurred from July 2014 to June 2015 were investigated. Data were collected by face-to-face interviews and analyzed between July 2015 and June 2017.

Results: The prevalence of electric bike/moped-related road traffic injuries among the investigated riders was 15.99%. Electric bike/moped-related road traffic injuries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category of electric bike (adjusted odds ratio [AOR] = 1.36,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1.01–1.82), self-reported confusion (AOR = 1.77, 95% CI, 1.13–2.78), history of crashes (AOR = 6.14, 95% CI, 4.68–8.07), running red lights (AOR = 3.57, 95% CI, 2.42–5.25), carrying children while riding (AOR = 1.96, 95% CI, 1.37–2.85), carrying adults while riding (AOR = 1.68, 95% CI, 1.23–2.28), riding in the motor lane (AOR = 2.42, 95% CI, 1.05–3.93), and riding in the wrong traffic direction (AOR = 1.63, 95% CI, 1.13–2.35). In over 77.58% of electric bike/moped-related road traffic crashes, riders were determined by the police to be responsible for the crash. Major crash-causing factors included violating traffic signals or signs, careless riding, speeding, and riding in the wrong lane.

Conclusion: Traffic safety related to electric bikes/moped is becoming more problematic with growing popularity compared with other 2-wheeled vehicles. Programs need to be developed to prevent electric bike/moped-related road traffic injuries in this emerging count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